《青藏高原巴松措年紋層記錄的200年以來氣候環境演化》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王永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巴松措年紋層記錄的200年以來氣候環境演化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永波
- 依託單位:首都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全球氣候變暖自上世紀末期出現停滯,而青藏高原尤其是其東南部地區仍存在明顯的升溫趨勢,該區域過去200年高解析度氣候環境演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回響有待深入研究。本項目選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巴松措,利用年紋層計年、210Pb/137Cs及AMS 14C測年結果,建立可靠的沉積物年代序列;在對湖泊現代沉積物季節性監測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沉積物岩芯年紋層的結構及組成特徵,揭示年紋層的形成機制及紋層厚度的氣候環境指示意義;利用年紋層厚度及年解析度的氣候代用指標(粒度、有機碳含量、礦物及元素組成等)探討年紋層的形成過程及沉積環境特徵;並通過孢粉記錄重建區域的植被演化過程;在此基礎上,建立巴松措地區過去200年以來的年解析度氣候環境演化序列。通過對比分析,探討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氣候環境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模式,為充分理解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年解析度的古氣候演化模式、夏季風演化過程以及相應的驅動機制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湖泊沉積物是記錄氣候演化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探討過去氣候變化過程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沉積物中的許多代用指標對氣候的指示意義存在多解性,不同指標所反映的環境信息相互之間有時會存在矛盾。為了能夠更準確地解讀湖泊沉積物中指標所記錄的環境變化信息,開展現代湖泊沉積物指標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研究,深入探討各指標對環境變化的回響機制尤為關鍵。本項研究利用青藏高原東南部巴松措湖泊表層沉積物作為研究對象,利用210Pb與137Cs比活度檢測結果建立年代序列,對沉積物中粒度、磁化率、有機質含量等指標進行分析,揭示巴松措現代沉積過程。結合沉積物粒度端元組分分析結果,並將不同指標變化與林芝氣象站所記錄的數據資料進行對比,得出以下主要結論:該地區沉積物來源主要包括徑流搬運的冰川碎屑物質和來自青藏高原南部、西南部上空懸浮於大氣中的風成物質兩部分;其中,通過風力搬運的物質輸入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受季節性風向及風速變化影響明顯;徑流受到冰雪融水與夏季降水的補給,因此通過徑流搬運的物質輸入量受到溫度與降水綜合影響;湖泊中磁性礦物碎屑的產生和輸入主要受區域降水量影響的流域侵蝕速率變化控制,該湖泊沉積物磁化率波動可以有效的指示該地區降水量變化;沉積物中TOC, TN含量變化主要反映湖泊自身初級生產力的變化,對區域溫度變化的回響顯著。該現代過程研究結果對於利用湖泊沉積物重建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氣候演化過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利用巴松措沉積物岩芯岩性變化、XRF元素掃描結果等獲取到了湖泊沉積物中所保存的地震事件證據,在利用湖泊沉積物獲取長時間序列地震歷史記錄、探討地震事件發生規律以及對未來地震進行有效預測方面可提供重要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