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內火山岩》是199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萬明。
基本介紹
- 作者:鄧萬明
- ISBN:9787116026209
- 頁數:180
- 定價:34.00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1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根據多年來野外地質調查和實驗室測試的大量資料,對青藏高原北部(包括北羌塘、可可西里
山和崑崙山)地區的新生代板內火山岩帶的區域地質、岩石特徵、礦物化學、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學和同位
素組成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深入研究,探討了火山活動的大地構造環境、岩漿源區的性質和成因,論述了火山
作用與青藏高原新生代以來岩石圈構造演化和隆升的關係,為認識板內造山帶的形成及青藏高原大陸動力
學提供了豐富的成因岩石學信息。
本書可供地質科研、生產和地質院校師生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青藏高原的板塊構造體系
第一節 青藏高原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
第二節 青藏高原諸塊體的地質演化
一、中朝板塊
二、柴達木-塔里木板塊
三、揚子-巴顏喀拉板塊
四、羌塘-岡念複合板塊
五、印度板塊
第三節 青藏高原主要的岩漿岩帶及其成因
一、岩漿岩帶的劃分和岩漿活動的基本規律
二、產于洋盆擴張邊界的岩漿岩帶(即蛇綠岩帶)
三、產於活動大陸邊緣、與板塊消減-碰撞有關的岩漿岩帶
四、產於板內環境的岩漿岩帶
第四節 青藏高原的主要縫合帶及特提斯的性質
一、北祁連縫合帶
二、崑崙縫合帶
三、可可西里山-金沙江縫合帶
四、甘孜-理塘和瀾滄江縫合帶
五、班公湖-怒江縫合帶
六、印度河-雅魯藏布縫合帶
七、關於特提斯古地理重建的問題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深部構造和新構造運動
第一節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場特徵及岩石圈結構
一、重力場特徵
二、地震波速度和岩石圈層狀結構
三、青藏岩石圈層狀結構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青藏高原的新構造運動
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分期與“青藏運動”
二、近代地殼活動性特徵
第三章 新生代火山岩帶的區域地質
第一節 火山岩的分布
一、概述
二、火山岩帶的地質位置
三、火山岩亞帶、岩省和岩區的劃分
第二節 火山岩的產狀與噴發類型
一、火山岩的產狀
二、火山噴發的類型
第三節 火山岩的時代
一、火山岩同位素年齡
二、各個火山岩省的年齡譜
三、火山岩的分布面積
四、火山活動的時空基本規律
第四章 火山岩區地質各論
第一節 西羌塘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二節 北羌塘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三節 可可西里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四節 中崑崙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五節 西崑侖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五章 火山岩的岩石學
第一節 火山岩的岩相分類
一、火山熔岩
二、火山碎屑岩類
三、次火山岩類
第二節 主要火山岩類型的岩相特徵
一、火山熔岩類
二、火山碎屑岩類
三、次火山岩類
第三節 火山岩岩石學的區域特徵與對比
一、各岩省岩石類型的組成
二、火山岩類型與時、空關係
第六章 礦物化學
第一節 主要造岩礦物
一、橄欖石類
二、輝石類
三、角閃石類
四、長石類
第二節 次要造岩礦物和副礦物
一、黑雲母類
二、白榴石、霞石和沸石類
三、磷灰石類
第三節 區域變質礦物
一、尖晶石類
二、石榴石類
第七章 岩石化學
第一節 火山岩的化學分類和命名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二節 主要化學成分及標準礦物的特徵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三節 火山岩共生組合系列的判別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四節 火山岩形成環境的初步鑑別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六、小結
第八章 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第一節 稀土元素的豐度和組成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二節 稀土元素的分配型式
一、各岩省火山岩的球粒隕石標準化分配型式
二、不同岩石類型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
第三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一、各岩省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組成和地球化學模式
二、主要岩石類型的微量元素特徵及地球化學模式
三、成岩作用與形成環境的微量元素判別
四、小結
第九章 同位素地球化學
第一節 Sr-Nd同位素體系
一、Sr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和基本特徵
二、Nd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和基本特徵
三、Sr-Nd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第二節 Pb同位素
一、鉛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及基本特徵
二、鉛同位素的組成與源區性質
三、小結
第十章 火山岩岩石成因探討(兼論火山活動與岩石圈構造演化的關係)
第一節 藏北火山岩帶成因岩石學研究的進展和現狀
一、我國地質工作者的主要成果
二、國外合作者的基本觀點
三、火山岩成因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二節 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
一、大陸碰撞與陸內俯衝帶
二、西羌塘火山活動與板內地幔熱柱的關係
三、北羌塘初始板內裂谷與鹼性火山岩的成因
四、崑崙造山帶火山活動的構造背景
第三節 火山岩的源區特徵及其物質組成
一、研究區與世界鉀質火山岩區的對比
二、青藏高原及滇西殼-幔過渡帶的特徵
三、關於“殼-幔混合層”的形成機制和殼-幔混合作用的探討
四、源區物質組成的模擬計算
第四節 板內火山活動與岩石圈演化及高原隆升的關係
一、青藏高原岩石圈縮短和加厚的機制
二、關於岩石圈地幔的拆沉構造和高原隆升的動力學模型
三、火山活動的構造控制
四、青藏高原是否存在近代的火山活動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圖版及圖版說明
序
前言
第一章 青藏高原的板塊構造體系
第一節 青藏高原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
第二節 青藏高原諸塊體的地質演化
一、中朝板塊
二、柴達木-塔里木板塊
三、揚子-巴顏喀拉板塊
四、羌塘-岡念複合板塊
五、印度板塊
第三節 青藏高原主要的岩漿岩帶及其成因
一、岩漿岩帶的劃分和岩漿活動的基本規律
二、產于洋盆擴張邊界的岩漿岩帶(即蛇綠岩帶)
三、產於活動大陸邊緣、與板塊消減-碰撞有關的岩漿岩帶
四、產於板內環境的岩漿岩帶
第四節 青藏高原的主要縫合帶及特提斯的性質
一、北祁連縫合帶
二、崑崙縫合帶
三、可可西里山-金沙江縫合帶
四、甘孜-理塘和瀾滄江縫合帶
五、班公湖-怒江縫合帶
六、印度河-雅魯藏布縫合帶
七、關於特提斯古地理重建的問題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深部構造和新構造運動
第一節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場特徵及岩石圈結構
一、重力場特徵
二、地震波速度和岩石圈層狀結構
三、青藏岩石圈層狀結構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青藏高原的新構造運動
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分期與“青藏運動”
二、近代地殼活動性特徵
第三章 新生代火山岩帶的區域地質
第一節 火山岩的分布
一、概述
二、火山岩帶的地質位置
三、火山岩亞帶、岩省和岩區的劃分
第二節 火山岩的產狀與噴發類型
一、火山岩的產狀
二、火山噴發的類型
第三節 火山岩的時代
一、火山岩同位素年齡
二、各個火山岩省的年齡譜
三、火山岩的分布面積
四、火山活動的時空基本規律
第四章 火山岩區地質各論
第一節 西羌塘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二節 北羌塘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三節 可可西里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四節 中崑崙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五節 西崑侖岩省火山區地質
一、概述
二、岩區火山地質
第五章 火山岩的岩石學
第一節 火山岩的岩相分類
一、火山熔岩
二、火山碎屑岩類
三、次火山岩類
第二節 主要火山岩類型的岩相特徵
一、火山熔岩類
二、火山碎屑岩類
三、次火山岩類
第三節 火山岩岩石學的區域特徵與對比
一、各岩省岩石類型的組成
二、火山岩類型與時、空關係
第六章 礦物化學
第一節 主要造岩礦物
一、橄欖石類
二、輝石類
三、角閃石類
四、長石類
第二節 次要造岩礦物和副礦物
一、黑雲母類
二、白榴石、霞石和沸石類
三、磷灰石類
第三節 區域變質礦物
一、尖晶石類
二、石榴石類
第七章 岩石化學
第一節 火山岩的化學分類和命名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二節 主要化學成分及標準礦物的特徵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三節 火山岩共生組合系列的判別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四節 火山岩形成環境的初步鑑別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六、小結
第八章 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第一節 稀土元素的豐度和組成
一、西羌塘岩省
二、北羌塘岩省
三、可可西里岩省
四、中崑崙岩省
五、西崑侖岩省
第二節 稀土元素的分配型式
一、各岩省火山岩的球粒隕石標準化分配型式
二、不同岩石類型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
第三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一、各岩省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組成和地球化學模式
二、主要岩石類型的微量元素特徵及地球化學模式
三、成岩作用與形成環境的微量元素判別
四、小結
第九章 同位素地球化學
第一節 Sr-Nd同位素體系
一、Sr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和基本特徵
二、Nd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和基本特徵
三、Sr-Nd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第二節 Pb同位素
一、鉛同位素的測試結果及基本特徵
二、鉛同位素的組成與源區性質
三、小結
第十章 火山岩岩石成因探討(兼論火山活動與岩石圈構造演化的關係)
第一節 藏北火山岩帶成因岩石學研究的進展和現狀
一、我國地質工作者的主要成果
二、國外合作者的基本觀點
三、火山岩成因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二節 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
一、大陸碰撞與陸內俯衝帶
二、西羌塘火山活動與板內地幔熱柱的關係
三、北羌塘初始板內裂谷與鹼性火山岩的成因
四、崑崙造山帶火山活動的構造背景
第三節 火山岩的源區特徵及其物質組成
一、研究區與世界鉀質火山岩區的對比
二、青藏高原及滇西殼-幔過渡帶的特徵
三、關於“殼-幔混合層”的形成機制和殼-幔混合作用的探討
四、源區物質組成的模擬計算
第四節 板內火山活動與岩石圈演化及高原隆升的關係
一、青藏高原岩石圈縮短和加厚的機制
二、關於岩石圈地幔的拆沉構造和高原隆升的動力學模型
三、火山活動的構造控制
四、青藏高原是否存在近代的火山活動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圖版及圖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