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
海氣耦合氣候系統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的模擬結果,對我國青藏地區未來100年,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造成的氣候變化情景進行了分析,尤其是對青藏鐵路沿線各站的平均溫度、降水以及最高最低溫度的變化進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區域氣候模式為工具,對CO2加倍後(CO2加倍時間在2070年左右)青藏地區的氣候變化進行了模擬,分析了CO2加倍對青藏高原地區氣候產生的影響,並對國家重點工程青藏鐵路沿線地區的情況進行了重點分析。
研究結果在鐵道部到中國氣象局的諮詢會議中做了匯報,同時將結果提供給了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供他們製作青藏鐵路沿線地區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使用,為鐵路的建設服務。
氣象部門對凍土和鐵軌溫度進行觀測,提供了青藏鐵路沿線402個氣象站的地面氣象要素資料,為建設單位解決凍土問題以及設計凍土區路線提供了數據支撐。
青藏鐵路運行後,青海省、西藏自治區氣象台聯合為青藏鐵路公司提供西寧一格爾木一拉薩沿線不同時效的專題預報和氣象資料,由青海省氣象台統一彙編後通過服務終端提供給青藏鐵路公司。為了突出某一種天氣現象對鐵路運輸安全的影響性,以青藏鐵路沿線出現的災害性天氣為重點,研究天氣對鐵路影響的4種指數,建立專業預測模型,鐵路沿線降水影響指數、鐵路沿線海晏一天峻段的土壤凍結氣象指數、土壤消融天氣指數、鐵路沿線風沙指數預報填補氣象服務空白。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提供環湖路段土壤凍上消融、風沙監測信息。
增強和改進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方式,採用服務終端、LED電子顯示屏、專業網站、手機簡訊等。服務終端點對點,只有安裝通信接受軟體才能看到。而網站內容豐富全面、信息量大,鐵路沿線許多站段有上網條件都可以查網看到。
充分套用研究結果,從氣象服務內容、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進,在仔細研究青藏鐵路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氣象業務發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包括鐵路沿線汛期預報、月天氣趨勢預報、月天氣氣候評述、句天氣預報、候天氣預報、重要天氣過程預報等。
服務效果
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全球性氣候變暖給青藏高原的多年凍土帶來了巨大影響。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青藏鐵路沿線的季節凍上、融區及島狀多年凍土區的地溫升高了0.3~0.5℃,連續多年凍土區年平均地溫升高了0.1~0.3℃。在多年凍土分布的南北界,近30年來,高原多年凍土面積可能縮減了近1萬平方千米。未來30~50年,青藏鐵路沿線凍土環境對氣候變化將很敏感,也就是說,全球變暖在某種程度上威脅著高原鐵路及公路的運營安全。
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地質構造運動頻繁,而且多年凍土的複雜性和獨特性也是舉世無雙。作為青藏鐵路這樣一個世界矚目的曠世工程,鐵路建設專家們充分考慮了氣候變化的影響。他們根據氣候學家的預估結果,並參考了其他高緯度國家的類似經驗與教訓,採取了多種凍土保護措施。如採用熱棒、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鋪設保溫板等多項設施,都可以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在修建世界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性凍土隧道時,相繼攻克淺埋凍土隧道進洞、冰岩光爆、凍土防水隔熱等20多項高原凍土施工難題,而且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青藏鐵路可謂世界凍土工程博物館。
青藏鐵路於2006年7月衛日全面啟動試運行。面對青藏鐵路開通運營迎來的第一個冬天,一些人開始擔心鐵路設施及在凍土區行駛的火車能否經受住嚴冬的考驗。專家表示,青藏鐵路的建設專家們已經考慮了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的安全預留,並且採取多種措施加強了凍土的保護工作,安全暢通沒有問題。2008-2009年冬天,青藏鐵路多年凍土路基總體穩定,格拉段安然度過了冬季一個又一個的運輸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