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蠹蟲

青蒿蠹蟲,中藥名。為寄居於菊科植物青蒿莖節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具有熄風止痙之功效。常用於小兒急慢性驚風及成人痙攣性疾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蒿蠹蟲
  • 別稱:青蒿蛀蟲、青蒿蟲
  • :動物界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煎湯,6-9克
  • 貯藏:乾燥貯存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青蒿莖節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熄風止痙。

主治

用於小兒急慢性驚風及成人痙攣性疾患。

相關配伍

治急慢驚風:青蒿蠹蟲搗和硃砂、汞粉各五分,丸粟大,一歲一丸,乳汁服。(《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克。

採集加工

夏季,尋覓青蒿莖上有蛀孔者,即內有蠹蟲,用刀剖取,入米硃砂,輕粉研合為丸。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全株具較強揮髮油氣味。莖直立,具縱條紋,多分枝,光滑無毛。基生葉平鋪地面,開花時凋謝;莖生葉互生,幼時綠色,老時變為黃褐色,無毛,有短柄,向上漸無柄;葉片通常為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短細,有極小粉末狀短柔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具細小的毛或粉末狀腺狀斑點;葉軸兩側具窄翅;莖上部的葉向上逐漸細小呈條形。頭狀花序細小,球形,徑約2mm,具細軟短梗,多數組成圓錐狀;總苞小,球狀,花全為管狀花,黃色,外圍為雌花,中央為兩性花。瘦果橢圓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山坡、路邊、河岸等處。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此青蒿節間蟲,狀如小蠶,久亦成蛾,治急慢驚風。”
2、《本草推陳》:“治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痙攣抽搐,有鎮靜鎮痙之效。,成人痙攣性疾患,亦可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