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尺寸:通高29.3厘米 口徑4厘米 底徑9.9厘米, 出土時間與地點:1971年山東省鄒縣(今鄒城市)明魯王朱檀墓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白釉梅瓶
- 出土時間:1971年
明洪武,尺寸:通高29.3厘米 口徑4厘米 底徑9.9厘米, 出土時間與地點:1971年山東省鄒縣(今鄒城市)明魯王朱檀墓出土。
明洪武,尺寸:通高29.3厘米 口徑4厘米 底徑9.9厘米, 出土時間與地點:1971年山東省鄒縣(今鄒城市)明魯王朱檀墓出土。小口,短頸,豐肩,斂腹。胎體較厚,器身施青白釉。腹部刻劃雲紋及五爪龍紋,肩部及脛部飾有卷草紋...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是宋代的瓷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形大而完整,為景德鎮青白瓷中罕見的器物,頗能代表宋代湖田窯青白瓷的燒造水平。文物特徵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徑5cm,足徑8.5cm。瓶小口出邊,溜肩,...
青白釉刻花纏枝花卉紋梅瓶是宋代景德鎮燒造的文物,口徑5厘米,足徑8.5厘米,高26.6厘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官博物院。小口出沿,短頸,溜肩,肩以下漸內收,圈足。通體施青白釉。釉下,腹部刻有纏枝花卉紋,上下各刻弦紋一道。刻畫的...
青白釉刻劃花捲草紋梅瓶,小口,短頸,溜肩瓶體修長,帶蓋蓋平頂,直壁,外撇口。瓶體修長。蓋頂飾刻劃花捲草紋,頸部凸起一道弦紋,肩近圈足處分別施兩道凹弦紋,肩、腹部滿飾刻劃花捲草紋。白胎,胎骨厚重,施青白釉,光潔...
元青白釉印珍珠地纏枝蓮紋瓷梅瓶 元青白釉印珍珠地纏枝蓮紋瓷梅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元湖田窯青白釉刻卷草紋瓷梅瓶 元湖田窯青白釉刻卷草紋瓷梅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梅瓶是瓷瓶的一種,其樣式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文物鑑賞 這件影青梅瓶通體施青白釉,明澈細潤,器身所刻纏枝卷草紋,...
明嘉靖青花雙龍紋梅瓶是明代瓷器文物。淺洗口,高頸,弧腹,直脛下張,平底,圈足。胎體較重,施青白釉。青花繪畫紋飾,頸、肩、脛部分別以邊飾紋裝飾,為蕉葉紋、錦地開光月影折枝花卉紋、蓮瓣紋,腹部主題紋飾為雙龍珠紋。
”青花夔龍紋梅瓶為宣德朝官窯生產的青花五彩早期品種之一。青花五彩夔龍紋梅瓶通高33.5厘米(短頸 2.5厘米),底徑11厘米 ,圓口反唇,口徑4.4厘米,豐肩 ,最大圍幅23厘米,肩以下漸收斂,淺砂足圈,瓶底施青白釉,略顯旋紋...
青白釉以含鐵量很低的氧化鐵為著色元素,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宋代景德鎮窯始燒,胎質潔白細膩,刻、印暗花。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窯亦都有燒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青白釉貼塑雜寶大梅瓶 青...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代表了元代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文物特徵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淺底內凹。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主紋刻劃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並襯以象浮動...
梅瓶是宋朝出現的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開始的時候作為盛器,後來因為口沿極小,剛好為插梅枝所用,被稱作為“梅瓶”。瓶身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兩種釉色對比鮮明、強烈。主紋刻劃一條龍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