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影青梅瓶

南宋影青梅瓶

南宋影青梅瓶是一件南宋時期的瓷器文物,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宋影青梅瓶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宋
  • 類別:瓷器
文物信息,文物特徵,製作技術,文物鑑賞,

文物信息

年代:南宋
出土時間:1972年
出土地點:陝西省略陽縣八渡河北岸
收藏單位:陝西歷史博物館

文物特徵

此瓷瓶高33.5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17厘米,底徑10.3厘米,小口短頸,溜肩,體勢修長,凹底。通體刻纏枝卷草紋。施釉不及底,釉面瑩澈。胎質堅硬細膩。

製作技術

“影青”瓷原稱“青白”,宋元文集多有記述,入清以後,人們將青白古瓷改稱為影青。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道出了影青瓷釉素、胎薄,對光見影的特點。
影青瓷色介於青白之間,蒼翠清澈,釉質溫潤如玉,胎白細膩,瓷化程度高,還被稱為映青、隱青、罩青之名。創燒於北宋,出現不久即廣為流行,主要在江西景德鎮及周圍地區的南豐、吉安、余平、寧都等地燒制。另外福建、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區也有燒造。其中以景德鎮產品質量最佳,經科學檢測,其瓷胎技術指標己接近現代硬質瓷的標準。
關於瓷瓶的起源,明代張謙德的《瓶花譜》里談到,唐代開始燒制瓷瓶。到了宋代,由於制瓷業的發展,技巧日新,品種豐富。梅瓶是瓷瓶的一種,其樣式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文物鑑賞

這件影青梅瓶通體施青白釉,明澈細潤,器身所刻纏枝卷草紋,系採用“半刀泥”裝飾技法,即線條一邊深一邊淺,生動流利,剛健蒼勁,而富於變化。由於紋飾中線條深淺不同,積釉多少不同,顏色深淺也不同,釉色與紋樣相互映襯,呈現美妙的藝術效果,給人以青天碧流、如影隨形的魅力和聯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