砣尾長9.8厘米 寬5厘米 最小長1.5厘米 寬4.8厘米,1961年北京海淀區魏公村社會主義學院工地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玉胡人戲獅紋帶板
- 長:9.8厘米
- 寬:5厘米
- 朝代:明代
明代(1368-1644)
玉帶板的製作始於唐代,五代、宋、遼、金、明時期都沿襲玉帶制度。玉帶由銙和鉈尾(帶頭飾件稱鉈尾)組成,兩者統稱為帶板。明早期是玉帶板的鼎盛時期,晚期開始衰落,它是官場禮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同的銙數和紋飾標誌著佩戴者不同的身份地位。明代只有皇帝、皇后、妃嬪、太子、親王、郡王、公、侯、駙馬、伯及文武一品官才有資格使用。明初玉帶板數量不一定。目前所見明永樂之後的玉帶皆為20塊,其中,銙18塊,鉈尾2塊。明中葉以前玉帶銙紋飾極為豐富,多用鏤雕法。明中葉以後,則以素麵居多。此套帶板青玉質,色青白勻淨無瑕。構思新穎,琢刻規整,光亮度好。全套20塊,其中長方鉈尾2塊,桃形6塊,小長方形4塊,尺寸略有不同的長方形8塊,都是深雕地子,有框線。其中10塊浮雕人物戲獅圖案,6塊桃形的雕刻人物,4塊小長方形的雕刻如意雲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