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窩蝗
- 拉丁學名:Foveolatacris qinghaiensis
- 界:動物界
- 目:直翅目
- 科: 劍角蝗科
- 亞科:綠洲蝗亞科
- 屬:窩蝗屬
- 命名者及年代:Yin,198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雄性 體中小型,細長,勻稱。頭大,略短於前胸背板之長。頭頂短,複眼前的最大寬度是從複眼前緣到頭頂頂端之長的1.5倍。顏面頗向後傾斜,顏面隆起明顯,具縱溝,側緣較狹,中單眼位於中部略偏下,中單眼上方最狹,再向上略寬,從中單眼向下較寬地展開。頭側窩較小,近三角形,長為最大寬度的3倍,僅由側面可見(圖66c)。頭頂中隆線明顯。觸角劍狀,基部幾節加寬,端部之半較細,略超出前胸背板的後緣,中段一節長為寬的1.5倍。複眼長卵形,其縱徑為橫徑的1.6倍,為眼下溝長的1.6倍。前胸背板寬平,中隆線明顯,側隆線較不明顯,全長几乎平行,後橫溝位於中部之後,溝前區長為溝後區長的1.5倍。前翅超過後足股節的中部,但遠不到達肛上板基部;中脈域缺閏脈,肘脈域最寬處約為同一直線上中脈域寬的1.5倍;頂端中央具明顯的凹口(圖66a)。中胸腹板中隔狹長,中部強烈向內彎曲,其長為最狹處的3倍。後胸腹板側葉明顯分開。後足股節勻稱,其內、外上膝側片頂端圓形,下膝側片頂端略尖,股節內側下隆線之上具一列發達的音齒,音齒在基部排列不整齊,音齒為短圓錐形,端部較鈍。後足脛節內側具刺12或13個,外側具刺12個,缺外端刺。後足跗節第1節與第3節幾乎等長,爪間中墊到達爪之頂端。腹部末節背板後緣具尾片。肛上板三角形,近平坦。尾須長錐形,長為基部寬的2.7倍,不到肛上板的頂端。下生殖板圓錐形,頂端較尖細。陽具基背片如圖66d,陽具複合體如圖66b。
體色 體黃褐色。頭頂具黑褐色縱條紋,複眼後方向後至前胸背板側片沿側隆線之下具一條很寬的黑褐色帶紋。前翅前緣脈域基部具白色帶紋。
雌性 體比雄性大。頭頂較短,複眼前的最大寬度是複眼前緣到頭頂頂端之長的1.8倍。複眼位於頭之中部。觸角較短,到達前胸背板的後緣。前翅縮短,側置,鱗片狀,超過腹部第一節背板的後緣。中胸腹板中隔較寬,其長為最狹處的1.4倍。後足股節內側音齒發育不全。肛上板三角形,基半部中央具縱溝。尾須錐形,較短,到達肛上板中部,長為基部寬的2倍,端部尖細。產卵瓣細長,上產卵瓣上外緣及下產卵瓣下外緣具細齒。
體色 前翅具一條較寬的黑褐色縱條紋,中間為一白色縱條紋所分開。余同雄性。
體長:♂17.1mm,♀25.8 mm。
前胸背板長:♂3.2 mm,♀4.2 mm。
前翅長:♂9.1 mm,♀3.2 mm。
後足股節長:♂8.9 mm,♀10.8 mm。
音齒列總長:♂3.25 mm,音齒數:♂90粒。
分布範圍
青海(同德)。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二卷 直翅目 蝗總科(四):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