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希望工程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宗旨是:以民間的方式,動員海內外財力資源,建立基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青海省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宗旨是:爭取海內外關心青海青少年事業的團體、人士的支持和贊助,促進青海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社會教育、科技、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推動青海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 籌集捐款:累計籌集捐款8000餘萬元
  • 援建:援建希望國小166所
  • 救助:救助貧困學生6萬餘名
  • 地點:青海省
簡介,服務項目,發展,
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青海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希望工程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宗旨是:以民間的方式,動員海內外財力資源,建立基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青海省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宗旨是:爭取海內外關心青海青少年事業的團體、人士的支持和贊助,促進青海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社會教育、科技、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推動青海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簡介

希望工程自1991年在青海省實施以來,始終圍繞服務貧困地區青少年,在17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拓展工作思路、改變工作方式、方法,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相繼推出了1+1助學行動、援建希望國小、希望國小教師培訓、希望網校、保護母親河行動、快樂體育園地、愛心圓夢行動、溫暖讀書行動等一系列公益活動,使更多的熱心人士、企業加入到了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的行列中,倡導了一種互相幫助、互相友愛的價值導向,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設。
截止目前累計籌集捐款近8000餘萬元,援建希望國小166所,救助近6萬餘名大、中、小學生貧困學生得到資助,選送了300多名貧困地區國小校長和骨幹教師到內地免費培訓,為貧困地區國小和希望國小配備了價值600多萬元的希望書庫、希望網校、電教設備和體育器材。2006年推出希望工程-溫暖讀書行動以後,目前共籌資捐款和物資733萬元,為20000名寄宿制孩子解決了實際困難,圓夢行動推出後籌資251.4萬元,880名貧困大學生得到了資助,2007年推出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後,為近50所余希望國小配備了價值近70餘萬元的體育器材

服務項目

希望之星獎勵基金 項目內容“希望之星”是從全省希望工程受助生中評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年約評選出20名。“希望之星獎勵基金”以獎學金的方式幫助他們繼續中學、大學學業,使這些優秀學生得以順利成長。
管理辦法捐贈標準:資金數額不限。超過50萬元人民幣,可按捐贈方意願冠名設立專項基金。
資助標準:高中生每人每年1200元人民幣,資助3年;大學生每人根據專業的不同需3000-4000元人民幣,資助4—5年。
項目內容青海省希望工程自1991年2月實施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海內外團體、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施成果和綜合效益,贏得了黨和政府及全社會的高度評價。截止目前,青海省已接受海內外各類捐款近6000萬元,修建希望國小123所,帳房希望國小28所,結對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近6萬名,為700名中學生和大學生提供了獎學金;選送了300多名希望國小校長和骨幹教師到北京、上海等地免費培訓,為貧困地區的鄉村國小和希望國小配備了價值470萬元的電教設施、體育器材和希望書庫。希望工程的實施,改變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喚起了全社會的重教意識,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弘揚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捐建希望國小 捐資標準為25萬元人民幣(含新建和改擴建一所農村國小),捐贈款主要用於對農村國小的新建或對危舊校舍進行修繕。學校建成後,統一命名為希望國小,在校園內立一碑記,鐫刻捐者捐資助學的成績。
管理辦法青海青基會將與捐者簽署“捐贈協定”,並與建校所在地省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及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簽署《資助建校協定書》,保證捐款及建校事宜的順利落實,其中10%的資金為工作經費。
保護母親河行動 項目內容保護母親河行動是團中央聯合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實施一項大型民眾性生態公益事業,啟動於1999年初,它以保護哺育中華民族和一方人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及其主要江河為主題,動員廣大青少年,充分吸納社會資源,在大大小小的母親河流域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在全社會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為母親河更好地造福中華民族做貢獻。
保護母親河行動的發展,標誌著青少年生態建設活動邁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進程。在組織形式上,實現了由單一依靠共青團組織發動到以共青團組織實施為主,人大、政協積極參與,政府部門大力支持的轉變,在實施的內容上,實現了以植樹造林為主到全面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轉變,在參與的主體上實現了由單一組織發動青少年到以青少年為主,牽動廣大社會公眾的轉變。
管理辦法青海省的保護母親河行動啟動以來,按照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成立了全省保護母親行動領導小組。啟動之初,保護母親河行動主要分以下三大板塊開展工作:一是利用多種手段和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保護母親河宣傳教育活動”; 二是按照項目審批立項制、項目法人制、項目監理制、資金報帳支付制、產權預先確認制等五項制度,建設“保護母親河工程”; 三是採取“5元錢捐植1棵樹”、“200元錢捐植1畝林”的方式,籌集“保護母親河行動專項基金”,為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實施以來,保護母親河行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宣傳教育活動聲勢浩大,影響廣泛,據統計,參加保護母親河工程全國資助項目,有海南州龍羊峽項目和玉樹州草原“黑土灘”治理項目,其中龍羊峽項目投資400萬元,規劃面積為2萬畝,今年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玉樹州草原“黑土灘”治理項目投資100萬元,規劃面積為3.3萬畝,2004年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外援建項目4個,包括“青島林”項目、蘭州軍區青年林、廈門大學青年林、聯合利華綠水青山青年林等,總規劃面積為4300多畝,總投資113.2萬元,目前各項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各州、地、市、縣級工程20個,總規劃面積6萬畝,建立各類“青年林”35個,總面積為9318畝。

發展

青海鐵通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把積極主動為弱勢群體提供通信服務作為自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並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早在2006年7月,本著向西部“希望工程”獻愛心的原則,應“青海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青基會”)的請求,青海鐵通向該組織免費提供了500M的空間,為其註冊域名並開通了網站。從此,青海鐵通攜手“青基會”搭建起了在網際網路上了解貧困學生生活學習狀況並獲得社會捐助的重要信息平台,促使全社會的人們奉獻一片愛心,共同伸出援助之手,聚沙成塔,積水成泉,為貧困地區尤其是農牧區的孩子們創造一個溫暖的學習生活環境,用愛心托起貧困學生溫暖的希望,為莘莘學子點亮天空,照亮希望。該網站建成後,青海鐵通的業務負責人對“青基會”網站運營給予了全面的技術支持,為客戶解決了許多技術問題,並積極幫助青基會完善網站功能,得到了青基會全體工作人員充分肯定和讚譽。隨著網站宣傳力度的加大,不僅極大支持了“希望工程”,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而且極大提高了青海鐵通的社會知名度。“青基會”已經成為省內公益項目中最具影響的品牌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