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檔案精神,加快青海省省體育產業發展,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制定本指導意見。

本指導意見包括背景、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六個部分。

背景,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發展重點,保障措施,

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檔案精神,加快我省體育產業發展,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制定本指導意見。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滿足各族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在加強體育公共服務、提高服務能力的同時,不斷增加體育市場供給,努力向各族民眾提供健康豐富的體育產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進一步規範體育市場秩序,切實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我省體育產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主要目標


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體育賽事及表演業、體育健身服務、體育旅遊、體育彩票銷售、體育培訓為主的體育市場和產業體系,並在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0.25%的份額,到2020年形成具有特色和一定規模的青海體育產業結構,力爭在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0.5%的份額。不斷滿足我省各族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做出新的貢獻。

基本原則


(一)統籌協調原則。堅持統籌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促進管辦分離,在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同時,推進體育產業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二)創新發展原則。堅持理念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方式創新,著力豐富體育產業內涵,拓展體育相關產業鏈,打造體育產業品牌,逐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
(三)分類指導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分步實施,分類指導,推進城鎮、農村、牧區體育產業各具特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示範帶動原則。堅持打基礎、抓項目,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我省體育產業由城鎮向農牧區延伸拓展。
(五)科學管理原則。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整合體育產業資源,培育體育產業市場,在規範體育市場秩序的同時,切實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六)協作發展原則。堅持體育與文化、旅遊的協作與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遊、體育休閒,推動體育與文化、旅遊的互動發展,豐富體育產業的內涵,不斷提升體育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

發展重點


(一)創新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體育賽事及表演業。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引領作用。要創新思路和模式,做大做強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中國·青海高原世界盃攀岩賽、中國·青海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三大品牌賽事,為提升青海的影響力發揮重要作用。
———逐步發展和拓展徒步穿越柴達木、海東國際射箭大賽、尖扎“五彩神箭杯”國際民族射箭比賽、可可西里和三江源探險特別是民眾性大規模徒步行走、戶外露營大會、崗什卡登山滑雪旅遊等活動,積極創造條件打造年寶玉則高原體育旅遊精品基地。發展具有節約資源、綠色環保的特色體育旅遊產業,形成以重大體育賽事觀光為龍頭,大眾休閒健身、民族傳統體育為基礎的體育旅遊項目體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體育旅遊產品,進一步最佳化體育旅遊產品結構。
———挖掘、保護和推廣賽馬、賽氂牛、民族射箭、民族馬術、民族摔跤、蹬棍、拉拔牛等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促進全省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健康發展。
———2012年創辦青海省體育賽事公司,條件成熟馬上成立體育賽事股份制公司,爭取5年內賽事完全市場化。
(二)穩步發展體育彩票業。
———在規範合理布點的基礎上,不斷擴大我省體育彩票的銷售規模,加強銷售渠道建設,積極探索新的體育彩票銷售模式,努力實現全省體育彩票銷售額穩步增長,不斷提高體育彩票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爭取在全國持續發行“環湖賽”體育彩票,扶持、研發新品種、新玩法,不斷挖掘和豐富“環湖賽”體育彩票的文化內涵,為提高青海在國內外的影響力、知名度發揮獨特的作用。
———根據國務院《彩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符合我省實際的體育彩票銷售管理制度,為建立健康有序的體育彩票市場奠定法律基礎,依法管理體育彩票銷售工作。
———在2012年發行“三江源”主題體育彩票的基礎上,2013年在長江、黃河流域省份發行“三江源”主題體育彩票,並積極爭取將沿江、沿河地區發行的“三江源”主題體育彩票上繳國家的公益金全部用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
(三)培育發展戶外運動探險旅遊業。
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自然資源,積極開發戶外探險運動項目,為促進體育旅遊業的有機結合搭建平台,加強與旅遊部門的深度合作,策劃推出一批青海體育旅遊精品路線,擴大體育旅遊市場規模,提高效益。
———繼續完善玉珠峰國家登山訓練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玉珠峰登山節的輻射作用,帶動我省高山探險旅遊業的發展。
———建設世界一流的海北州門源縣崗什卡登山滑雪旅遊基地和果洛州阿尼瑪卿雪峰登山旅遊基地,開發高山滑雪、登山探險、攀冰等項目。
———以青海湖(鳥島)、柴達木盆地、年寶玉則國家地質公園、互助北山國家地質公園、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貴德國家地質公園、大通察汗河地質公園等為依託,開發和發展公路腳踏車、徒步穿越、自駕車旅遊、野營生存、攀岩等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建設以房車為主的基地。規範和發展環青海湖地區的環湖腳踏車旅遊業,使環湖騎行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
———引入保險機制和安全監督機制,大力加強登山、探險、戶外運動的規範管理,確保戶外運動及探險旅遊的規範、健康、安全發展。
———大力發展以運動航空為主的通用航空事業、拓展航空領域。
(四)大力發展體育健身服務業。
———以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尖扎國家水上訓練基地、丹噶爾國家腳踏車田徑訓練基地、西寧寧湖基地、金銀灘體育休閒基地為中心,大力發展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產業,為我省運動休閒產業的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充分發揮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西寧體育館、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人民公園分中心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各州、縣體育場館對公眾開放,提高現有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在做大做好做強公益事業的同時,重點抓好體育場館的經營開發,完善服務功能,盤活存量資產,因地制宜發展羽毛球、檯球、網球、桌球、游泳、射擊、健身、健美、跆拳道、體育舞蹈等體育健身項目,逐步發展健身消費市場。
———大力扶持體育建築、體育廣告傳媒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不斷拓展青海體育產業的新領域。
———積極鼓勵和扶持體育用品銷售業的發展。引進和借鑑當今銷售行業的先進經營模式,不斷提升體育用品銷售業的規模和水平。
———全力打造互助縣戶外露營、滑雪、輪子秋等休閒體育活動,並繼續辦好國際國區域網路球比賽。
(五)積極推動體育培訓業。
———充分利用省內高等院校以及各體育協會的資源優勢,大力培養體育市場急需的各類體育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救生員、體育場地工等專業人員,努力提高我省具有國家職業資格的體育專業從業人員數量和水平。
———各類公共體育設施應積極利用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和體育專業優勢,大力開展各類符合民眾體育健身需求的體育健身項目培訓班,努力提高體育培訓在場館經營業務中的份額,逐步形成政府組織和民間力量相結合、高校和場館相結合的體育培訓市場。

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各級政府要緊緊抓住當前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利機遇,科學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將發展體育產業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完善統籌機制,加強組織協調;要正確處理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關係,把握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產業三者之間的關係,確定和把握體育產業發展重點,落實各項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各相關部門之間的互動,創新體制機制,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為促進體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
(二)政策保障
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運用體育產業發展資金,採用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體育競賽表演項目、體育服務等給予扶持,培育具有影響力的體育品牌。省財政每年安排省級體育產業發展資金,並視財力情況給予增加,以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大公共體育設施投入力度,提高公共體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重視體育彩票對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作用。省財政統籌15%專項體彩公益金要保證用於青少年體育活動場所建設等公益事業,要確保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按照規定比例安排的助殘資金,統籌安排用於殘疾人體育設施及其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2.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各級政府可以通過安排扶持資金等方式引領和拓寬體育產業發展融資渠道,放寬市場準入政策,鼓勵民間和境外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體育產業,興建體育設施,並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優惠與支持。
3.落實稅收減免支持政策。貫徹落實國家及我省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政策,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設立體育類基金會,鼓勵境內外組織與個人向基金會提供捐贈和資助。
———體育企業納稅確有困難的,可按稅收管理許可權報地稅部門批准後,給予免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
———對新引進的省外體育企業,自生產經營之日起三年內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4.落實土地保障政策。隨著國家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各地應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時,應明確保障體育基礎設施及產業用地的措施,對國家和省級體育產業基地應給予重點扶持。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公共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發展用地。大、中型公共體育設施、重點體育產業項目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應給予大力支持。
5.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各級政府要鼓勵多渠道投資興建體育設施,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特別要大力加強農村牧區基礎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增加民眾性體育場所的數量,努力改善體育設施和服務的供給結構、質量和效率,滿足民眾性體育運動和健身需求,為發展體育產業奠定良好基礎。要立足省情、面向社會、服務民眾,合理規劃和布局公共體育設施,切實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通過設施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在提供社會體育服務、滿足民眾體育需求方面的作用。認真做好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體育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監管工作,探索運營管理的新模式,防止閒置浪費或挪作他用。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並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優惠或者免費開放。對露天體育場要創造條件免費開放。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應當向社會開放,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
6.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和活動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的開發,提升體育產業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加強體育產品品牌建設,增加體育商標內涵,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我省體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7.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加大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管理、經營、中介、科研等高層次體育產業人才。鼓勵多方投入,開展各類體育產業培訓,多渠道培養複合型體育產業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工作,為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儲備。加強現有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崗位職業培訓,建立體育產業專業人員資質認證制度,提高體育產業從業務人員素質,提升我省體育產業管理水平。
8.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體育產業統計制度。將體育產業統計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統計體系,建立科學的動態監控體系,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