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俗志

青海民俗志

《青海民俗志》是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趙宗福主編的記錄青海民俗文化的志書,首次出版於2021年2月。

《青海民俗志》第一次對青海民俗文化完整、系統和立體地梳理,在現行的地方志體例與民俗志學科理論方法有機結合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以現行地方志形式為志書載體,以民俗學話語體系為表述核心,靈活運用民俗志的深描理論方法和標誌性文化理論,突出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海民俗志
  • 作者: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趙宗福主編
  • 首版時間:2021年2月
  • 類別:志書
  • 字數:150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四冊,主體部分由八編組成,共150萬字,主要包括物質生產民俗、物質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社會生活民俗、口承民俗、特色民俗、機構與人物、民俗文獻幾個方面。其中涉及青海的物質民俗與精神民俗、生產民俗與生活民俗、漢族民俗和少數民族民俗、農耕民俗與遊牧民俗、典籍民俗與活態民俗,等等。

作品目錄

序 一
-
-
序 二
-
-
綜述
-
-
大事記略
-
-
第一編 物質生產民俗
第一章 農業生產民俗
第一節 農業民俗生態
第二節 農業生產過程
第三節 農用工具
第四節 農事祭祀與禁忌
第二章 牧業生產民俗
第一節 牧業民俗生態
第二節 放牧民俗
第三節 牧業管理民俗
第四節 牧業信仰與禁忌
第五節 牧業諺語
第六節 家畜產品加工民俗
第三章 商業貿易民俗
第一節 商業古道與茶馬互市
第二節 商貿市場形態
第三節 交易民俗
第四節 會館與商會
第四章 手工業民俗
第一節 手工業民俗形態
第二節 生產類手工民俗
第三節 生活類手工民俗
第四節 手工業祭祀與禁忌
第五節 行規與行話
第六節 其他生產民俗
第二編 物質生活民俗
第一章 服飾民俗
第一節 漢族服飾
第二節 藏族服飾
第三節 回族服飾
第四節 土族服飾
第五節 撒拉族服飾
第六節 蒙古族服飾
第七節 服飾流變
第二章 飲食民俗
第一節 面米類與豆面類
第二節 肉食類
第三節 菜餚類
第四節 飲品類
第五節 特色食品類
第六節 食俗與禁忌
第三章 居住民俗
第一節 牧區民居
第二節 農區民居
第三節 城鎮民居
第四節 特殊民居
第五節 民居信仰與禁忌
第四章 交通民俗
第一節 畜類交通
第二節 車類交通
第三節 舟船類交通
第四節 橋樑類交通
第五節 交通設施
第六節 信仰與禁忌
第三編 社會組織民俗
第一章 宗族民俗
第一節 家庭與親族
第二節 親屬稱謂
第三節 家規與家風
第四節 家乘譜牒
第二章 村落民俗
第一節 村落結構
第二節 村落組織
第三節 村落公共設施
第四節 鄉規民約
第五節 村落信仰與禁忌
第三章 部落民俗
第一節 部落結構與組織
第二節 部落活動
第三節 部落習慣法
第四編 社會生活民俗
第一章 節日民俗
第一節 漢族傳統節日
第二節 藏族傳統節日
第三節 回族與撒拉族傳統節日
第四節 土族傳統節日
第五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
第六節 現代節日民俗
第二章 人生禮儀民俗
第一節 漢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二節 藏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三節 回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四節 土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五節 撒拉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六節 蒙古族人生禮儀民俗
第三章 民間音樂與舞蹈
第一節 民間歌曲
第二節 說唱音樂
第三節 戲曲音樂
第四節 民間器樂
第五節 民間舞蹈
第四章 民間美術
第一節 繪畫藝術
第二節 造型藝術
第三節 建築藝術
第五章 民間競技
第一節 民間競技形態
第二節 民間體育競技
第三節 民間遊戲
第四節 競技中的信仰與禁忌
第六章 民間工藝
第一節 雕刻技藝
第二節 織繡剪技藝
第三節 鑄造技藝
第四節 燒造與釀造技藝
第七章 民間科技
第一節 民間曆法
第二節 民間測天
第三節 民間計量
第四節 民間特有藥物
第五節 民間衛生保健
第六節 醫藥民間偏方
第五編 口承民俗
第一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神話
第二節 民間傳說
第三節 民間故事
第四節 寓言與笑話
第五節 民間歌謠
第六節 民間諺語及俗語
第二章 語言民俗
第一節 漢語語言民俗
第二節 藏族語言民俗
第三節 回族語言民俗
第四節 土族語言民俗
第五節 撒拉族語言民俗
第六節 蒙古族語言民俗
第三章 民間戲曲
第一節 民間曲藝
第二節 民間戲曲
第六編 特色民俗
第一章 特色民俗(上)
第一節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
第二節 熱貢六月會
第三節 土族納頓
第四節 花兒與花兒會
第五節 青海湖祭海
第六節 賽馬會
第二章 特色民俗(下)
第一節 撒拉族駱駝戲
第二節 回族宴席曲
第三節 蒙古族“那達慕”
第四節 河湟社火
第五節 酥油花
第六節 崑崙神話
第七編 機構與人物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職能機構
第二節 民俗博物館
第三節 研究機構和基地
第四節 社會團體
第二章 人物
第一節 國*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第二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第三節 民俗研究學人
第八編 民俗文獻
第一章 典籍文獻
第一節 考古文獻
第二節 史志與文學文獻
第三節 民俗志文獻
第四節 其他文獻
第二章 研究文獻
第一節 花兒研究
第二節 崑崙神話研究
第三節 《格薩爾》研究
第四節 民俗研究叢書
第五節 其他代表性學術成果
附錄
-
-
附錄一 參考文獻
-
-
附錄二 國*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
附錄三 民俗學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表
-
-
附錄四 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獎項表
-
-
附錄五 祭拜西王母祭文五篇
-
-
後記
-
-

創作背景

《青海民俗志》是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委託青海省民俗學會編纂的一部特色志。該課題於2015年9月立項,2016年3月初正式啟動。近30位課題組成員經過連續不斷的文獻爬梳、田野調查和研究撰寫,完成了這部志書。

作品鑑賞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匯聚了多民族文化,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文化地帶,也是一個民俗文化的富礦區域。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關於青海村落民俗志,青海世居民族的民族志以及青海特定地域的民俗志研究比較多。就整個青海省的研究來說,這些民俗志(民族志)研究成果未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色。《青海民俗志》把青海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相對完整地呈現出來,其中的民俗志展示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事項進行書寫,其中呈現的大部分民俗事項都是過去或者當下特定地域,特定民族中的核心文化元素,在特定時代的民眾生活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青海民俗志》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其中融入了歷史的成分,這在以往的民俗志作品中是很少見到的。該書的編纂團隊以紮實的文獻功底,對於歷史上青海地區的民俗文化事項進行了深入地考證,以歷史民俗志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在當下的大部分民俗志作品中是缺失的。《青海民俗志》中附了一些照片,其中一些是比較珍貴的老照片,實現了圖文並茂。同時在民俗志的書寫過程中,實現了古今貫通。
儘管青海的民俗文化已經被很多學者挖掘,包括地方學者、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大量民俗文化呈現在他們的研究作品之中。然而,還有很多潛藏在深處的文化事項長期以來沒有引起學者的關注,《青海民俗志》中呈現了許多還沒有引起同行注意但有重要意義的民俗文化事項。就這一點來說,書中呈現的一些民俗事項是有意義的民俗研究資料,對民俗學、民族學、人類學的青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青海民俗志》寫作嚴謹規範,考證縝密,糾正了以往部分在廣大民眾中流傳的訛誤。

作品評價

民俗學家烏丙安:《青海民俗志》的出版,不論在民俗志編寫理論上的探索,還是民俗資料的匯集,都是對地方民俗志編寫工作的重要貢獻。它的發行,是在新時代民俗學煥發活力的體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朝戈金:這部民俗志全面系統、科學規範地展示了青海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有力弘揚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民俗志的理論實踐探索。志書不僅對青海地方文化建設有直接的助益,而且對中國民俗志的發展和學術事業的繁榮有很好的意義。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青海民俗志》
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趙宗福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78-7-5201-5918-0
2021年2月

作者簡介

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於1986年6月成立,編委會下設辦公室,為青海省社會科學院代管的縣級事業單位。1994年11月,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為省政府辦公廳管理的事業單位。 2002年,在全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輯部更名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為省政府辦公廳代管的社會公益類廳級事業單位。2007年,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被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趙宗福,男,漢族,生於1955年10月,祖籍青海,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花兒通論》《青海歷史人物傳》《歷代詠青詩選》《歷代詠藏詩選》《崑崙神話》《江河源頭的民俗與旅遊》;主編《中國西北文學文獻叢書》《青海民俗》《大文化語境下的學術探索》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