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束頸蝗

青海束頸蝗,Sphingonotus qinghaiensis (Yin, 1984),斑翅蝗科束頸蝗屬的一種蝗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束頸蝗
  • 拉丁學名:Sphingonotus qinghaiensis (Yin, 1984)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直翅目
  • :斑翅蝗科
  • 亞科:斑翅蝗亞科
  • :束頸蝗屬
  • :青海束頸蝗
  • 命名者及年代:Yin,198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雄性 體型中等偏小。頭短,側面觀高於前胸背板的水平線。頭頂短寬,側緣隆線明顯,複眼間頭頂的寬度約1.6—2倍於觸角間顏面隆起的寬度。頭側窩不明顯。觸角絲狀,超過前胸背板的後緣。複眼卵形,突出,垂直直徑為眼下溝距離的1.6—1.7倍。前胸背板溝前區縮狹,溝後區寬平,後緣呈圓弧形,中隆線低、細,被3條橫溝割斷,後橫溝位於中部之前,溝後區的長度為溝前區長度的1.6倍,前胸背板側片的後下角漸尖。中胸腹板側葉間之中隔的寬度為其長度的1.5倍。前、後翅發達,到達後足脛節的頂端,長約為寬的6.3倍,中脈域的中閏脈頂端靠近中脈,徑分脈1—2分枝。腹部第1節背板兩側的鼓膜片覆蓋鼓膜孔的1/3或不到1/3。後足股節勻稱,股節的長度約為其寬度的3.6—4倍。後足脛節短於股節,外緣具刺8—9個,內緣具刺11個。跗節爪間中墊小,遠不到達爪之中部。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圓形。
雌性 似雄性,但體型較大。複眼的垂直直徑為眼下溝距離的1.2倍。前翅徑分脈3分枝。產卵瓣短,頂端鉤狀。下產卵瓣基部的懸墊光滑或略具顆粒狀突起。
體色 黃褐色或暗褐色。前翅具2個暗色橫斑紋,頂端具小斑點。後翅基部淡藍色,中部的暗色橫紋帶較寬,此紋帶不到達後翅的後緣和內緣,且後端不向內彎曲。後足股節內側藍黑色,頂端淡色。後足脛節淡污黃色,基部黑色,近中部具淡藍色或暗色斑紋1個。後足跗節淡黃色。
體長:♂16.2—17.3mm,♀25.2—26.3mm;前胸背板長:♂3.5mm,♀4.8mm;
前翅長:♂18.0—19.6mm,♀23.6—25.1mm;後足股節長:♂8.6—9mm,♀10—11mm。

分布範圍

青海(尖札,海拔1900—2000m)。

資料來源

Grasshoppers and Locusts from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116-117, figs.201, 246, 247, pl.XV. 112, 113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十卷 直翅目 蝗總科 斑翅蝗科 網翅蝗科:1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