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盆地風水互動過程的觀測與模擬》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嚴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共和盆地風水互動過程的觀測與模擬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嚴平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風水互動作用是半乾旱地區常見的地貌現象和重要的地表過程。本項目選擇青海共和盆地沙溝河和茫拉河兩個典型流域,通過風蝕水蝕野外觀測、風洞與降雨模擬實驗、同位素示蹤、地形測量與遙感影像解譯等,結合區域調查和氣象、水文等資料,綜合分析氣候、土壤、植被、地形等因子對風水互動過程的影響機理,劃分風水互動作用的地貌類型,揭示區域風水互動作用的時空分布格局與演變模式,探討風水互動作用與氣候變化、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本項研究有助於解決半乾旱地區現代土壤侵蝕和沙漠地貌演化過程中的風水互動作用相關科學問題,促進風蝕和水蝕研究的融合,豐富和完善土壤侵蝕和沙漠科學的理論體系。在實踐上,對風蝕水蝕交錯區的土壤侵蝕防治提供科學的依據。
結題摘要
風水互動作用是乾旱區常見的地貌現象和重要的地表過程,乾旱區河流通過提供物源和場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與風沙活動制約河道發育和泥沙輸移,在不同時空尺度上表現不一。本項目選擇中國北方七個流域,以共和盆地以及西部的克里雅河(塔克拉瑪乾沙漠)、中部的毛布拉格孔兌(庫布齊沙漠)和東部的西拉木倫河(科爾沁沙地)四個典型流域的沙漠/沙地為重點研究區,採用野外考察、遙感影像分析、地形探測、樣品分析測試等,套用流域水系圖、沙漠分布圖和風沙地貌圖等相關圖件和數據,結合氣象、水文、植被和社會經濟等資料,從不同時空尺度上分析研究風水互動作用的機理、動態過程以及沙漠-河流互動關係與地貌格局,主要進展有:(1) 初步劃分了典型區風水互動作用地貌類型,估算出風蝕、水蝕的貢獻率,構建了兩個研究區(共和盆地沙溝河、內蒙古叭爾洞溝)風水互動作用的動力模式;(2) 對中國北方10個流域和12個沙漠(沙地)河流水系的相關形態參數進行統計分析,將沙漠的流域地貌結構劃分為西北部流域、西部流域、中部流域、東部流域和青藏高原北部流域五大流域區,不同流域區,沙漠面積、流動沙丘所占比例以及風沙地貌類型有所差異,內、外流區存在明顯分異。(3) 在流域-沙區尺度上,依據特徵景觀指數將中國北方地區沙漠-河流互動作用關係劃分為輻合水系-團塊狀沙地型、平形狀水系-分散沙地型、樹枝狀水系-斑塊鑲嵌沙地型、扇狀水系-帶狀沙地型、閉流區-破碎狀沙地型五種類型,在河道-沙丘尺度上,根據河型與沙丘形態,將沙漠-河流互動作用關係劃分為彎曲河道-對稱式(交錯)邊灘沙丘、順直河道-邊灘沙丘、分汊河道-心灘式沙丘、網狀河道-格狀鑲嵌式沙丘等四種類型;(4) 探討三個流域不同河段以及不同地貌單元的地表沉積物粒度組成特徵、地球化學元素的空間分布,揭示風和水兩種營力對地表沉積物的差異性分選及表現,初步提出化學成分變異指數(ICV)、碳酸鈣含量、特徵氧化物比值可能作為風水互動作用類型的判別指標;(5) 沙漠形成演化離不開河流的作用,乾旱區河流作為通道和骨架為沙漠的形成提供物源和適宜的場所。本項研究成果有助於解決乾旱區地貌中複雜的風水互動作用相關科學問題,促進風成地貌和流水地貌的高度融合,豐富和完善乾旱區河流和沙漠科學的理論體系,為乾旱區綠洲生態保護提供科學的借鑑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