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楊

青毛楊

青毛楊(學名:Populus shanxiensis C. Wang et Tung,)是楊柳科、楊屬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枝淡黃灰色,小枝赤褐色,具棱,芽圓錐形,暗赤褐色,邊緣被柔毛。葉片卵形至寬卵形,革質,較厚,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圓鋸齒,具緣毛,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葉柄,圓柱形,有短柔毛,葉柄先端近腺點表面凹下。

分布於中國 山西西部。生於海拔1600米的山谷向陽處。

毛青楊對瀕危物種的群落物種多樣性,並探討其瀕危機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喬木,高15米,胸徑40厘米。樹皮灰褐色,縱裂;枝淡黃灰色,無毛,小枝赤褐色,具棱,被柔毛。芽圓錐形,暗赤褐色,有粘質,邊緣被柔毛。葉卵形至寬卵形,革質,較厚,長5-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圓鋸齒,具緣毛,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葉柄,圓柱形,長3-6厘米,有短柔毛,葉柄先端近葉基部具2腺點,腺點表面凹下。未見花果。

生長環境

青毛楊生長在海拔高度均為1561米,地理坐標為北緯38°13',東經111°17';坡向均為北偏東方向,度數差值也較小。腐殖質層厚度與枯枝落葉層厚度有關係,即枯枝落葉層越厚腐殖質層也越厚,但4個樣方差異程度不大。枯枝落葉層、腐殖質層和土層共同組成了林下地面環境。由以上分析可知4個樣方的生境條件基本一致,從而可認為樣方間的差異程度受外界生境條件影響較小。青毛楊群落結構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喬木層平均高度為8.8米,物種組成較為簡單,大多數為青毛楊,還有少量的油松和山楊。灌木層平均高度為1.6米,高度在2米左右的高灌木層常見種有暴馬丁香山刺玫茶條槭紫菀甘肅山楂等,1.5米以下的矮灌木層主要有水栒子金花忍冬懸鉤子虎榛子等。為數不多的喬木樹種如青毛楊和楓樹等,高度多在2.5米以內,可歸為高灌木層。草本層物種豐富,通常高度在1米以下,可分為2個亞層:蒿類及少數喬灌木樹種如青毛楊、山刺玫、地榆鵝觀草等種類高度常在50厘米以上,構成了第1亞層;穿龍薯蕷斑葉堇菜翠雀茜草等高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下,組成第2亞層。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山西省等地,山西主要分布在西部。

主要價值

毛青楊對瀕危物種的群落物種多樣性,並探討其瀕危機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
保護現狀:中國呂梁山脈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是青毛楊的惟一天然分布區,僅分布有4個種群,胸徑大於10厘米種群個體227株,數量稀少。
保護措施:
  1. 在保護青毛楊原生環境的同時,建立青毛楊育種基地。青毛楊原生環境的保護依賴於對青毛楊種群位置等各要素的動態監控,有助於數位化的種群檔案和基因庫的建立。青毛楊原生環境的保護還依賴於在青毛楊生長地段配專人管護。青毛楊育種基地的建立,有助於通過播種、細胞組織培養等手段實現青毛楊的規模繁育,改善青毛楊基因,改善青毛楊瀕危現狀,從源頭上杜絕問題。
  2.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自覺保護瀕危植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對於瀕危動植物的保護意識已經有很大的提升。許多公民可能對青毛楊不了解,導致公眾在進入黑茶山自然保護區後沒有保護瀕危植物的意識,進而造成環境破壞。這就要求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遊客入保護區前,向遊客介紹區內瀕危動植物的分布範圍等,提升遊客自覺性。保護區工作人員還應加強巡視,對於一些危害青毛楊的遊客依據嚴重程度進行懲罰或者教育,提升遊客的保護積極性。
  3. 保護與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同時進行,保護生態環境。青毛楊適宜生長於黃土高原土石山區,具有綠化、材用和觀賞等用途,因此,在保護青毛楊的同時,應該將青毛楊套用於黃土高原和中國北部土石山區,作為重要的防護林樹種,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解決了青毛楊的瀕危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