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鼠(學名:Ondatra zibethicus):又名麝香鼠,青根貂,是麝鼠屬中的唯一成員,一種小型珍貴毛皮獸。體型像個大老鼠,身長35-40厘米,尾長23-25厘米,比田鼠體型大,體重0.8-1.2千克。麝鼠周身絨毛緻密,背部是棕黑色或栗黃色,腹面棕灰色。尾長呈棕黑色,稍有些側扁,上面有鱗質的片皮,有稀疏的棕黑雜毛。剛離窩獨立生活的小鼠,尾巴的側扁不明顯。麝鼠頭小,稍扁平,頸短而粗與軀幹部沒有明顯界限。眼小,耳短隱於長被毛之中,耳孔有長毛堵塞。嘴鈍圓,有鬍鬚。上下頜各有一對長而銳利的門牙,呈淺黃色或深黃色,露於唇外。四肢短,前足4趾,爪銳利,趾間無蹼,後足略長於前足,趾間有半蹼,並有硬毛。
雄性麝鼠在4-9月繁殖期間能通過生殖系統的麝鼠腺分泌出麝鼠香,具有濃烈的芳香味。麝鼠香既可以代替麝香作為名貴中藥材,又是製作高級香水的原料。
基本介紹
物種簡史,形態特徵,外形,毛色,量度,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居住,築洞,活動,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主要價值,人工養殖,性別識別,生長發育,物種繁殖,建造圈舍,進行引種,營養餵料,準備配種期,配種期,妊娠期,產仔期,性別鑑定,幼鼠飼養,越冬管理,身體語言,採集方式,疾病防治,
物種簡史
麝鼠的俗稱是青根貂、麝香鼠,得名原因是因其會陰部的腺體能產生類似麝香的分泌物而得名。又因它們生活在水域,善游泳,而有水老鼠、水耗子之稱。麝鼠原產北美洲,20世紀初才引種到歐洲。1957年開始先後在中國黑龍江、新疆等地飼養。
麝鼠原產北美,舊大陸本無麝鼠。1905年春,捷克王子科洛雷·曼斯費爾德(Colloredo-Mannsfed)由美洲阿拉斯加帶回3對麝鼠,途中1隻雌鼠死亡。將帶回的3雄、2雌的麝鼠放養在布拉格西南40公里的兩個天然池塘中。最初餵以穀物、胡蘿卡和馬鈴薯,然而不久全部逃逸,它們的後代擴散到捷克各地、德國、奧地利及瑞士。大量繁殖後,1922年將麝鼠引入芬蘭;1927年引入英國;1929-1930年引入原蘇聯。20世紀40年代初,原蘇聯由西部歐洲向遠東和中亞地區擴散,分布區逐漸擴大至中國和蒙古。日本也引種麝鼠至本州中部。因此,在歐亞大陸不僅有了麝鼠,而且由於其繁殖力強,數量增加快,分布也相當廣。
原產北美洲的沼澤地區。美國和加拿大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天然河流、湖泊中散放,前蘇聯、瑞典等國都是20世紀20年代開始飼養。中國從1949年起,先後在黑龍江、新疆等省、區發現有由前蘇聯自然擴散來的獸群。1957-1958年幾次從國外引種並散放在吉林、湖北、浙江、貴州等省。1958年以後, 從新疆引種散放于吉林、陝西、四川等省, 1986年從吉林省引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麝鼠適應性強,飼料來源廣,抗病力強,易於飼養,便於管理,繁殖力強,獵取方便。可利用沼澤地散放。近年來,麝鼠種群擴大較快,如新疆各縣凡有水域的地方都有麝鼠棲息, 全省生存的麝鼠在1000萬隻以上, 是中國最大的麝鼠產區。
形態特徵
外形
個體大,體長266(220-300)mm,顱全長62.7(60.2-67.3)mm;體重707(454-1100)g,為田鼠亞科個體最大的種類。身體粗碩。頭短而粗,嘴鈍圓。頸不明顯,外觀頭似乎直接連線到軀幹上。耳短,耳孔有耳屏遮蓋。由於耳周圍的毛長,耳朵幾乎完全隱藏在毛中。毛濃密,毛長而細,底毛柔軟,既保溫,又防水。眼小。尾巴極長,約占體長的2/3。尾側扁,尾高大於尾寬,但尾基部則為圓柱形。尾無長毛,尾面覆蓋著小鱗片。鱗片間有極不明顯的短而硬的小毛。此舵狀的尾巴在水中揮擺自如,不粘水,有助於在水中游泳前進。前、後腳均5指(趾)。前腳稍大,形態正常,掌裸露。指均具爪。拇指稍小。第2指短,第3指稍長於第4指,第5指最短。後腳比前腳大的得多,形狀略彎曲。腳趾具粗而稍長的爪。腳掌裸露,有4或5個蹠墊,後內側的蹠墊大而長。前腳指間無蹼,後腳趾間後半部有蹼,所謂的“半蹼”。後腳的側緣及每個腳趾均生有由粗毛構成的明顯的穗毛,通稱“泳穗”。以上的形態特徵,均足以反映出其對水生生活的適應。乳頭6個,胸部一對,腹部兩對。會陰腺(俗稱“麝腺”)十分發達,分泌一種十分強烈、似麝香的味道。
毛色
毛色似水獺。背毛棕褐或棕黃色。在陽光照射下,有金色的光澤。脊背毛色略深,呈暗棕至栗棕色,個別個體呈深棕色。體側稍淺。腹毛淺棕灰色,毛基青灰色。四肢棕褐色。鬍鬚基部黑色,須尖棕黃。幼體色深,為灰褐色或青灰色。
頭骨:頭骨稜角鮮明。眶間極度收縮,兩側眶間嵴癒合,形成一個十分尖銳的中嵴,向後延伸,達到鱗骨突的水平線。左右兩側顳嵴在顱室上面彼此靠近,成體人字嵴粗大。鱗骨突十分顯著。吻部較粗。鼻骨相對較長,約點顱全長的1/3,但其前端卻未達到門齒面,短於門齒面約0.7mm。顴弓背面呈銳嵴狀。門齒孔窄,卻較長。聽泡較小,裡面沒有多少海綿組織。齶骨後緣沒有特化。在田鼠屬的那種中央斜置的骨橋已近乎消失,僅在齶骨後緣有一個短的棘突,後側窩極小。頂間骨小。枕孔大。
牙齒:成體頰齒有齒根。第1上臼齒在上端三角形齒環下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外側各形成3個突角。第2上臼齒在上端斜向內側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三角形,內側形成兩個突角,外側形成3個突角。第3上臼齒在上端有1個斜向內側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兩個交錯排列,但匯通一起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一個不等臂長的V字形齒環。第1下臼齒在後橫齒環上面有5個封閉三角形,其上面有個形狀特異的齒環,是有兩個不封閉三角形支撐著一個蘑菇形頂葉,構成一貫通的三聯齒葉冠。第2下臼齒在後橫齒葉前面有4個封閉的三角形。第3下臼齒在後面環狀齒環上面有兩個封閉的三角形,最上面的前齒環是兩個匯通的三角形。
頭骨:頭骨稜角鮮明。眶間極度收縮,兩側眶間嵴癒合,形成一個十分尖銳的中嵴,向後延伸,達到鱗骨突的水平線。左右兩側顳嵴在顱室上面彼此靠近,成體人字嵴粗大。鱗骨突十分顯著。吻部較粗。鼻骨相對較長,約點顱全長的1/3,但其前端卻未達到門齒面,短於門齒面約0.7mm。顴弓背面呈銳嵴狀。門齒孔窄,卻較長。聽泡較小,裡面沒有多少海綿組織。齶骨後緣沒有特化。在田鼠屬的那種中央斜置的骨橋已近乎消失,僅在齶骨後緣有一個短的棘突,後側窩極小。頂間骨小。枕孔大。
牙齒:成體頰齒有齒根。第1上臼齒在上端三角形齒環下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外側各形成3個突角。第2上臼齒在上端斜向內側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三角形,內側形成兩個突角,外側形成3個突角。第3上臼齒在上端有1個斜向內側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兩個交錯排列,但匯通一起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一個不等臂長的V字形齒環。第1下臼齒在後橫齒環上面有5個封閉三角形,其上面有個形狀特異的齒環,是有兩個不封閉三角形支撐著一個蘑菇形頂葉,構成一貫通的三聯齒葉冠。第2下臼齒在後橫齒葉前面有4個封閉的三角形。第3下臼齒在後面環狀齒環上面有兩個封閉的三角形,最上面的前齒環是兩個匯通的三角形。
量度
外形(體重:g(克);長度:mm(毫米) | ||
東北標本 ♂♂10;♀♀7 | 新疆標本 ♂1;♀1 | |
體重 | 707(454-1100) | 810;700 |
體長 | 266(220-300) | 288;293 |
尾長 | 229(170-250) | 225;235 |
後足長 | 72(64-80) | 71;70 |
耳長 | 19(16-24) | 20;19 |
頭骨: | ||
東北標本 ♂♂10;♀♀7 | 新疆標本 ♂1;♀1 | |
顱全長 | 62.7(60.2-67.3) | 59.6;65.2 |
齶 長 | 34.3(32.0-38.6) | 32.3;37.4 |
齒隙長 | 22.4(21.0-25.6) | 21.6;23.8 |
顴 寬 | 36.8(35.2-41.3) | 37.5;40.2 |
眶間寬 | 6.2(5.5-6.9) | 6.4;6.2 |
後頭寬 | 25.7(24.6-28.8) | 25.9;27.6 |
聽泡長 | 14.4(13.2-16.3) | 14.4-14.7 |
聽泡寬 | 9.1(8.2-10.0) | 8.6;9.4 |
上頰齒列長 | 13.6(13.0-14.6) | 13.4;14.5 |
下頰齒列長 | 14.5(14.0-16.1) | 13.6;15.3 |
棲息環境
麝鼠陸地棲居,在水中能游泳和潛水,是半水棲的獸類。多起居在蘆葦、香蒲等挺水植物叢生、水流平緩、適於築窩的江灣、河汊、淺水小湖塘(水深約0.3-1米)及常年積水,有池塘(俗稱“水泡子”)的沼澤甸子中。土質適宜於築洞的岸邊,就築洞;難以築洞的地區,如葦塘或沼澤地,就築巢。
麝鼠常棲居在低洼地帶、沼澤地、湖泊、河流、池塘兩岸,這些地方水草茂盛,環境清靜。它們的洞穴主要分布在岸邊,在淺水的蘆葦和香蒲的草叢中,也有的在水上飄筏的物體上築巢。洞穴是分枝的,有許多盲道分叉,其中有幾個糧倉,貯存飼料並有幾個通道直通向有水的地方。
生活習性
居住
麝鼠適應性很強,對溫度、濕度要求並非十分嚴格,它們可以在中國寒冷的東北、乾旱的西北地區生存繁殖,也可以在南方多濕溫暖、甚至高溫炎熱的地區落戶。麝鼠住在濕地,包括池塘、湖、沼澤及河岸,因而得到“沼澤松鼠”的暱稱。它們是很好的游泳者,在水中,它們用自己的尾巴推進。雖然它們像海狸,但它們的尾巴較海狸皮革般的獨特尾巴小和瘦。它們出沒於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及北墨西哥。麝鼠會在水源旁挖掘出很大的地道的系統,並在水底做一個入口。在沼澤,麝鼠會用香蒲和泥來建造它們的巢穴,甚至輸送食物的平台。住在海狸巢穴的麝鼠也很常見。麝鼠幫忙維持給予水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方的沼澤空地。
麝鼠的形態雖適宜游泳和潛水,但在陸地上,卻移動極不靈活,因此它們多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它們起居的水體,常出現被咬斷後漂浮在水面的植物,在岸邊它們通過的跑道附近,有20-30mm長的深綠色糞便,堆放成堆。
築洞
麝鼠的洞築在旱地,洞口在曲折而隱蔽的岸邊。洞口一般距地面約100-200mm,洞口兩側是苔草根形成的土墩,當地俗稱“踏頭墩子”。由於是草根和土形成的土墩,有韌性,柔軟又結實,洞口不僅不宜破壞,而且苔草很長,又把洞口遮蓋住。洞口則處於窪陷的深坑裡,通常洞口一半露出水面。洞口外深坑上面在秋、冬、春三季,常有一個草堆。在苔草秋季下霜後變黃,草堆更使洞口隱蔽,而且保溫,使水下的洞口不致被凍而冰封。洞口有1-3個,洞道彎曲向上。窩在岸上,跑道很多。窩距洞口3.2m,窩距地面深度約350mm。整個洞穴的跑道占地面積約6m×5.6m。最長的跑道長可達5.8m。跑道高與寬約150mm左右,秋季為準備越冬,麝鼠咬斷周圍的草,拖向踏頭墩子之間的洞口上,開始搭草棚,逐漸堆高,最後形成草堆。久居的洞穴,除洞道和洞室外,有窩。窩大小約320mm×270mm×190mm。窩內以草鋪墊,供其睡覺、產仔和哺乳;還有倉庫儲藏食物,多為葦筍、蒲筍、蘆葦和香蒲的根和莖。冬季在水深的湖中,在接近湖底處仍不結冰,麝鼠在冰層中做“呼吸洞”。這些呼吸洞距麝鼠洞道約30-50m左右,與湖岸平行。麝鼠用冰凍的植物塞住這些洞。這些插入的冰塞每天換1-2次。在夜晚,麝鼠離開冰洞,在雪下尋找食物。至於倉庫儲存物僅能供氣候最惡劣的條件下急需。麝鼠洞道通常有兩個洞口,一個在水下,一個在岸邊草叢中。
活動
麝鼠多數在將近黎明及黃昏和夜間的時間活動。雄性的麝鼠用一種強烈的麝鼠分泌物來表示身份以劃分地盤。麝鼠愛活動,但由於相對肥胖,四肢短小,身體伏地,因此其活動範圍比較小,也相對地固定,區域性很強,而且活動的時間、次數、路線也有一定的規律性。
麝鼠喜歡游泳,水中活動自如,潛水能力很強,能2分鐘不露頭,若遇敵害時可潛水5分鐘不換氣,最長可達7分鐘。游速每分鐘可前進20-35米。夏季多在淺水區,秋冬季在深水區。麝鼠好鬥,行動比較隱蔽,一般情況下不同家族的鼠群很難友好相處,而且多是以血緣關係結群,而在對敵劇烈格鬥時,常不惜傷亡。麝鼠的視覺和嗅覺相當遲鈍,但聽覺卻很靈敏。
食性
它們吃香蒲及其他水中的植物、淡水河蚌、青蛙、淡水螯蝦及小龜。它們則是鼬、狐、土狼、狼、猞猁及大鴞形目的獵物。其門牙強而有力,突伸於口腔之外,大量啃咬挺水植物的根、芽及果實,也吃柳樹芽及附近的農作物和果園的果實,也還吃水中的魚、貝類和岸邊的蝸牛。
分布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美國
引進:阿爾巴尼亞、阿根廷、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智利、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匈牙利、義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墨西哥、摩爾多瓦、蒙古、荷蘭、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烏克蘭。
中國分布現狀:1950年,中國伊犁河流域發現麝鼠。中國華北、東北、西北、華中、華南、華東等地均可見。
繁殖方式
在葦塘或沼澤難於築洞的地區,在每年5月產仔前,將蘆葦等挺水植物咬斷,先墊底,再將葦根、莖和葉,成束的滾上泥,螺旋狀盤旋堆起,堆至半米左右,築成巢。巢底有水下洞道。這種用草滾泥築成的巢乾後,相當堅固。中國東北農村有用草滾泥築成的糧庫,當地管這種建築材料叫“拉合辮子”,十分耐用,風吹不倒。產仔在巢中,初生幼仔用軟草球裹在裡面,可以保溫。成獸在附近再造1-2個巢,形成巢群。9月為了越冬,在夏巢的基礎上,擴建洞道及巢,一般可築造2-5個橢圓形的巢,還可擴大成倉庫。巢可保溫,又在冬季擴大了取食麵積。麝鼠有時鑽入冰洞,捕食魚、蛙和軟體動物。這些動物性食物熱量大,有助於麝鼠禦寒。
雌麝鼠一般一胎有2到3隻小麝鼠。每一個麝鼠族群都會有6至10年的時期突然地興起及衰亡。在黑龍江省麝鼠一年產仔兩窩。第一次在5月底,第二次在8月初。妊娠期約一個月,每窩產仔5(2-10)只。初生幼仔全身無毛,閉著眼。約一周后長毛,兩周左右睜開眼。幼鼠生長快,一個多月可獨立生活,自己尋食。當年幼鼠未性成熟,第二年才參加繁殖。但在新疆鞏乃斯,位於北緯44°以南,比北緯50°以北的黑龍江省的呼瑪縣麝鼠的產地氣候要溫暖些,每年產2-3窩,當年雄鼠雖不參加繁殖,但當年雌鼠有例外。有個別當年雌鼠估計是4月出生,7月2日已有7個胚胎。
種群現狀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27年從北美洲引入前蘇聯,作為毛皮獸大量養殖,後被引入芬蘭、英國等地。中國則經人工散放,從前蘇聯沿著伊犁河、塔克斯河、額爾齊斯河,以及黑龍江流域自然擴散侵入,自然擴散速度曾一度很快。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十餘個省引種散放,在西北、內蒙古等地形成具一定儲量的麝鼠毛皮生產基地。因主要採用散放方式飼養,因而形成野生種群。麝鼠捕食水中生活的甲殼類和雙殼類,間接影響到當地魚類的生存。麝鼠對許多重要傳染性疾病都敏感,如兔熱病、鼠疫、李氏桿菌病均能感染,是野兔熱(土拉倫菌病)的宿主動物。水位的變化常常導致麝鼠遷移,有時隨水流可以遷移到很遠的地方,因而也將這些疾病帶到新的地區。對水利工程有影響,在土壩的水下壩壁打洞營巢,危害河堤和防洪設施等。
洪水泛濫,或水域乾涸,或冬季雪少,失去雪被保溫層,或者嚴寒,水域凍至底處,均威脅麝鼠生存;或寄生蟲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常使麝鼠數量明顯減少。當很多濕地被人類所破壞後,麝鼠的新生境變成了人工的河渠或灌溉水道,所以麝鼠仍舊很普遍及廣泛分布。
它們能夠存活在帶硫磺的溪流旁邊,而那些含硫磺的水多是由煤礦排出的。魚類和青蛙在這些溪流中都會死去,然而麝鼠可以生存並占據著這些地方。
一些歐洲國家如比利時及荷蘭等把麝鼠視為有害的動物,並認為它們必須被消滅。因此這動物不斷被獵殺以減低它們的數量。麝鼠被視為有害是因為它們挖掘的洞穴會破壞堤壩。
在北半球,捕捉麝鼠是一種運動並逐漸成為普遍的活動。在美國北部的州,獵殺麝鼠大大地受到限制。
在比利時和荷蘭,被殺了的麝鼠有時會被賣到一些餐館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麝香鼠的毛皮又名青根貂皮,底絨豐厚,針鋒較亮,皮板結實、堅韌、耐磨而輕柔,絨毛豐厚細軟,針毛富有光澤。可製成高檔裘皮大衣、皮帽、皮領、皮手套等,穿著輕盈、艷麗、美觀大方,優點是瀝水性強,不沾雨雪。麝鼠裘皮質佳。毛滑潤,有光澤,毛色似水獺。底絨厚,保溫性良好。皮板結實,適於制皮帽及衣領。中國年產裘皮量高。在黑龍江,年產約12萬張;在新疆年產25萬張。如果結合發展加工業,極有發展前途。目前熟制裘皮雖皮板柔軟,但是有異味難消除,這雖是目前制裘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從提高經濟效益考慮,有待吸取先進科學技術加以解決。
麝鼠的香腺可以提取香料,可以用來製成天然而無污染的化妝品原料。既可以代替麝香作為名貴中藥材,又是製作高級香水的原料。麝鼠香中含有降麝香酮、十七環烷酮等成分,除具有與天然麝香相同的作用外,還能延長血液凝固的時間,可防治血栓性疾病。油脂可用來制皂、製革和餐具的塗料、燃料和油漆工業的附加劑等。
麝鼠肉細嫩,似家禽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9.5%,與牛肉接近,但脂肪含量低,近3.6%,而牛肉脂肪含量卻達7.7%。雞肉蛋白質含量雖高達21.33%,兔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47%,但脂肪含量也高,分別為4.55%及9.76%。豬肉蛋白質含量14%,而脂肪含量高達28.10%。由此看來,麝鼠肉是一種保健食品。隨著麝鼠飼養業的發展,屠宰時可放淨血液,肉無血腥味,明顯提高肉的質量。
人工養殖
性別識別
麝香鼠的性別比較難以識別,性徵不明顯,以下幾種方式識別個公母,具重要意義:
1.從肛門至尿生殖孔之間的距離來識別:這一間距不論成鼠還是幼鼠都是公鼠大於母鼠1/3左右,一般成年公鼠為1.8-2.5厘米,而母鼠為1.3-1.8厘米;體重在600克以內的幼鼠公鼠為1.58-1.77厘米,母鼠為1.06-1.37厘米。
2.從會陰部被毛的分布來識別:公鼠的肛門至尿生殖孔間的被毛緻密,全覆蓋著皮膚,腹股溝兩側生有棕褐色的針毛,並形成一條縱線,而母鼠這一區域的被毛則稀疏且向兩側分開,無棕褐色針毛,此間由於少毛,可明顯的看見皮膚,尤其靠近尿道隆起的後方,有一小塊無毛區,皮膚裸露。
3.翻尿生殖孔識別:用拇指和食指按壓麝香鼠的尿生殖孔的兩側,使其外翻,若露出紫紅色略帶黑色的圓形龜頭,則為公鼠,否則為母。
4.排尿方向識別:麝香鼠受到驚嚇時一般都會排尿,人抓拿的時候也不例外,公鼠多向頭部方向排尿,而母鼠則向後臀部方向排尿;公鼠排尿後在尿生殖孔處淤留有乳白色有濃味的分泌物,而母鼠僅有水樣黃褐色尿液在尿道口上。
5.活動和性情上識別:公鼠的性情好動,粗暴,咬人,一般遇到響動,公鼠會先從窩裡跑出來。繁殖產仔期間,出來搬食物的一般是公鼠。
6.體重上來識別:成年鼠個體一般是公鼠大於母鼠。
生長發育
1日齡麝鼠像粉紅色小肉團;2日齡逐漸長出小絨毛,開始長門齒;10日齡時全身絨毛已較密,背面變灰黑或淡棕褐色,腹面灰黃,門齒已長達1毫米;12日齡可見前胸及後腹分別有呈八字狀排列的6個和4個黑色的斑塊;13日齡開始睜眼,個別的從18日齡開始;20-30日齡被毛基本長全,毛厚且密,門齒可達4-5毫米;100天后仔鼠發育開始減慢;到5-6月齡時已是成年鼠。仔鼠在13-15天時,可以緩慢爬行;18天后,即有咬草叨草和遊走尋食的動作;19-22天開始採食;22-26天有逃遁躲藏行為;23-29天開始下水游泳,相互打鬥;30日可以獨立生活,一般在26-30天時斷奶;6月齡可以交配繁殖,一般講,麝鼠最佳繁育年齡為1歲。麝鼠壽命4-5年,最長達6年。家養麝鼠的可繁殖利用年限為2-3年。
物種繁殖
麝鼠的繁殖系統,從解剖上看結構和家兔、海狸鼠等其他哺乳動物差不多,只是麝鼠中公鼠有一對特殊的麝鼠香腺,位於陰莖兩側,即處於腹肌與被皮之間,開口於陰莖包皮內側,重1-9克。在配種季節,這對腺體分泌乳黃色油性粘液,具有濃郁的香味,而在非配種季節,香腺收縮變小,沒有分泌物產生。麝香腺是麝鼠的主要副產品之一,其腺體外觀呈橢圓形,橫徑10-15毫米,縱徑18-20毫米,其大小隨公鼠的體型特徵及發育階段不同而有所改變。整個腺體由香囊和香腺兩部分組成:香囊為一層薄膜,布滿毛細血管,囊體呈海綿狀,囊內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腺泡,記憶體油狀粘液,即麝香原液。從3月份進入繁殖期,香腺開始發育,分泌麝鼠香,其功能主要是通過香味傳遞興奮信息,引誘母鼠發情。
性成熟時期
麝鼠公鼠6個月性成熟,就可以分泌麝香並可與母鼠進行交配。母鼠6月齡性成熟,可進行交配繁殖。在南方2月份繁殖,所產的子鼠當年還可繁殖一胎。在東北麝鼠4月上詢繁殖,幼仔經過6個月達性成熟期,即進入了10月,剛巧是麝鼠的非繁殖期,所以,幼麝鼠一般在第二年才能交配生產。
麝鼠是季節性多次發情繁殖的多胎次動物,公母鼠在性表現上有些差異。公鼠的性表現較為強烈的時期在3-10月。最寒冷的冬日剛過,公鼠即有強烈的性慾表現,表現為焦躁不安,異常興奮,睪丸明顯下墜,龜頭有時露出,香腺開始分泌麝鼠香,散發出濃烈香味,引誘母鼠。進入11月份,公鼠性慾減弱,性表現不明顯,香腺停止分泌,睪丸也縮回腹腔內。一般地講,母鼠發情高潮(即動情期)時,公鼠的泌香量也最大。母鼠的性慾表現較晚,一般在4月上中旬才開始,表現為鳴叫、不安、興奮、尿頻、外陰變化等等。母鼠發情周期一般為15-22天。母鼠發情周期分為4個時期:
- 休情期13-20天,母鼠情緒穩定,拒絕公鼠尾隨,外陰緊閉而乾燥,外陰部皮膚收縮呈黃白色。
- 動情前期1-2天,表現出興奮不安,時有鳴叫,十分注意公鼠的一舉一動,但拒絕公鼠爬跨。此期母鼠外陰部開始鬆弛,並出現濕潤,產生輕度腫脹,外陰黏膜呈粉紅色。
- 動情期時間延續2-3天,此期母鼠興奮程度加劇,鳴叫次數增多,頻率加快。食慾明顯減退,外陰部充血膨大,陰門口張開呈紫紅色並有大量粘液流出。發情的母鼠在水中喜歡追逐公鼠,上陸後迅即做出彎腰弓背姿勢,接受公鼠的爬跨交配。
- 動情後期1-2天,由高度興奮狀態逐漸趨於正常,食慾增加。停止鳴叫,拒絕公鼠爬跨。外陰部的膨大消退,陰門開口縮小至關閉,顏色由紫轉淡,呈正常淡紅色,陰道口分泌物也大大減少。
交配與繁殖
麝鼠有如下幾個特點:
- 產仔後2-3天可以“血配”,產後15天也可再次發情交配。但這兩種情況,受孕機會很小,只有在第二個發情周期才能交配受孕。
- 交配多在水中進行,而且多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 母鼠交配後第二天清晨,其陰道內可檢查出公鼠精囊腺分泌物所形成的白色管狀膠體栓,此栓如果排除,母鼠可再次接受交配,否則,不再接受交配。
- 接受交配的母鼠,絕大部分可以繁殖產仔。麝鼠屬多胎次動物。
- 麝鼠的妊娠期很短,僅27-28天,每胎可產仔4-12隻。一隻母鼠每年理論上可繁殖8-12隻。
事實上,麝鼠的繁殖胎次、只數除了與氣候條件有關外,還與種源、飼養管理水平、飼水條件、疾病防治等許多方面有密切關係。
適應能力
麝鼠有兩種獨特的適應能力,令它們能成為能繼續生存。第一是它們鼻孔的外形。它們看上去好像數字7,讓麝鼠能吸入自己剛呼出缺氧氣的剩餘氧氣。這讓麝鼠能潛在水底15分鐘。另一種適應能力也是麝鼠得名的原因。麝鼠發出麝香的腺位於接近它們的尾巴下側的位置。它的分泌物是用來在它們已占據的領地警告其他麝鼠。這能讓它們避開食物和配偶競爭者,讓它們得以生存。
建造圈舍
大型人工飼養場多採用標準圈舍,家庭飼養常用籠舍。無論如何,麝鼠的圈舍要有窩室、運動場、水池三個部分。窩室分為內室和外室兩間,內室較大,外室可以小些。內室是產仔用的,外室是休息用的。具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大致分為平式和立體式兩類。
- 平式圈舍:平式圈是三個部分在一個平面高度上。平式圈舍的底面、四壁都要用磚石砌成,水泥勾縫。可以根據養殖場的規模確定幾個或多個連線在一起,各部的尺寸,只要相對合理即可,並不十分嚴格。運動場朝水池的方向要稍有傾斜,在靠近窩室的前面修一小平台,供吃食、休息。運動場的頂上用鐵絲網或石棉瓦覆蓋,但要留投食口。水池用水泥抹平,要保證有足夠的深度(0.2-0.3米),水池靠運動場的一側要做成斜坡狀,便於上下。水池需設排水孔,以便換水。此圈合適合飼養育成麝鼠。
- 立式圈舍:窩室和運動場在上層,上下通過梯子相連。這種圈舍便於冬季保溫,夏季防暑,也能使休息和繁殖的環境保持乾燥,對繁殖有利。飼養者應諮詢水封洞、全封閉、樓式窩室的修建方法。
- 幼鼠群養圈舍:仔鼠長成幼鼠後,應分開飼養,所以應建立專門的幼鼠圈舍。0.5千克左右重的鼠可以集中飼養,其圈舍的窩室、運動場及水池均為共用。但超過100天的則不能再混養,容易咬架,造成皮傷甚至死亡。
進行引種
開始建場飼養都是先從外地買種,擴大繁殖,到一定規模後再行選種。種鼠的引入過程,有個環節值得高度重視,即選擇和運輸。
一、種鼠的選擇
- 購種時間最適時間為每年的3-4月份和9-10月份。此時不冷不熱,便於運輸,而且生長發育正處於最佳時期。
- 種鼠的年齡最好選擇5-10月齡的育成鼠作為種鼠。即一般在秋季應引當年春季頭胎育成鼠;春季則應選取頭一年的第二、第三胎育成鼠。
- 外觀選擇選擇結膜濕潤,眼有神,活潑好動,體型勻稱,被毛均勻整齊,色澤明亮一致,底絨豐富,針毛靈活的育成鼠。公鼠要求個體大,後肢粗壯有力,母鼠要求體型細長,四肢較高。
- 性別搭配麝鼠外觀上很難分出公母。育成鼠的性別可以從下述幾方面綜合確定:
①肛門距尿生殖孔距離,公比母長約1/3。
②肛門與尿生殖孔間的毛被,公的毛密,母的毛稀。
③翻扒尿生殖孔,露出紫黑色圓形龜頭為公,若為粉紅色空洞(陰道)為母。
④觸摸尿生殖孔前方兩側,若有隆起,即為公鼠(隆起部分是附睪及麝香腺),若無,則為母鼠。
⑤排尿特徵,提起尾部使之間斷性排尿,一般公鼠排向頭部,母鼠排向後方。
⑥行為上較大膽,性情粗暴的是公鼠。
5.最好從不同地方,或從同一地方不同飼養場,或同一飼養場的不同鼠群家族中挑選,以防止近親引起的退化。
二、鼠的運輸
- 最好用小籠,每籠1隻,可以2或4個籠連在一起,形成“公-母-母-公”四位一體,既可防止好鬥的公鼠間互相咬斗造成傷亡,也有利於運輸。
- 起運前要餵足飼料,籠內放些青綠多汁飼料,使其自由採食。長途運輸要備好備足瓜、蘿蔔、白菜等含水多的飼料。汽車運輸要遮風、擋雨、避日,火車運輸要注意通風透氣。
- 運輸途中要隨時注意觀察其精神狀態,暑天多進行水浴,保證飲水。水浴時,把籠子斜放入裝水的大盆中,讓鼠浸入水中,露著頭呼吸即可。
營養餵料
對於麝鼠的營養需求,中國剛剛開始研究,以往養殖戶都是根據經驗估計的,這是不科學的。由於研究的較少,各方面的意見也不統一,可選最實際的試驗結果介紹給大家,即營養水平與生長發育的相關研究。研究證明,消化能和粗蛋白的需要水平高低可直接影響麝鼠體型的大小、皮張幅度及繁殖性能。當遺傳的條件一致時,飼料里蛋白質濃度就成了幼鼠生長速度的主要因素。試驗證明,日糧中粗蛋白水平為18%-20%時,其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最好,蛋白濃度過高,也不會有好效果,反而造成蛋白質飼料的浪費。在餵料方面,除前面介紹過麝鼠可食的食物外,特別提出一些麝鼠不喜歡吃的和有毒害的植物,它們是玉竹、小玉竹、紫宛、蒼耳、草烏、毛莨、白頭翁、山芍藥、威靈仙、側金盞花、唐松草、石龍芮、天南星、蓖麻、菸草、白屈菜、大麻、毒芹、羊蹄、鼠李、龍葵、曼陀蘿、麻黃等。
麝鼠極愛以水生植物為食,其幼芽、嫩枝、綠葉、果實及塊根、塊莖類都是上好的食物。陸生的野草、野菜及木本植物的幼嫩部分及果實也是很好的食物。栽培作物如蔬菜、瓜果,糧食作物的莖葉以及穀物、豆類的種子等是重要的精料及補飼食物。
麝鼠以草類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吃得很少,一般只在植物性飼料不足或繁殖季節、麝鼠發生疾病期間需要補飼時,才偶爾吃些小型動物,如河蚌、田螺、雜魚、泥鰍等。
麝鼠的食物來源廣泛,一般並不發生季節性短缺,但不同季節的食物,還是有不同的適口性。在越冬期、產仔泌乳期,由於活動減少,在放養的情況下,麝鼠出動時往往一次性大量採集食物,貯藏在洞道的“糧倉”里,貯倉內一般是十分清潔乾燥的,所以貯存的食物很少腐爛變質,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在家養的圈舍中沒有專門的“糧倉”,一般它們把食物貯存在小室或走廊的角落裡。麝鼠食量也不大,一般日採食量相當於其體重的40%-50%,即平均每隻每天吃植物飼料0.25-0.5千克;穀物種籽25-50克就夠了。夏天相對吃的多一些,冬天少些。
除採食新鮮的飼料外,麝鼠也有吃軟糞的習慣,將自己新排出的糞便重新吃進去進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
準備配種期
準備配種期是從靜止期向配種過渡的階段,一般在1-3月,約100天。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生殖器官的迅速發育,以保證配種期有正常的性機能。
- 供給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E加餵些大麥芽、胡蘿蔔等,同時供水充足,提供游泳條件。
- 調整體況降低脂肪較高飼料的供給,加大運動量,增強體質,對過瘦的要加強營養。
- 經常保持與人接觸,便於人工操作。
- 分窩、配對選擇年齡在5-10月齡的育成鼠做種鼠,避免近親的情況下進行配對,並淘汰過肥、過瘦者。配對前需進行適應性培養,方法是先將年齡、體型、體重相近的兩個個體,分別裝在中間隔有鐵絲網的長方形籠內,使它們彼此隔網嗅聞,看得見咬不著,幾小時或1-2天后,若氣味相投了,就可以放在一起。
配種期
- 飼料供給由於種鼠(特別是公鼠)消耗很大,必須加強營養,此時要餵給新鮮可口的水草,補充動物性飼料和維生素A、維生素E等,補料宜在中午時一次性補給為好。
- 保證配種的環境水池貯水豐滿、乾淨,保證水質,因交配在水中進行。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光線要暗,必要時用黑布將圈舍遮住。
妊娠期
- 配種10天后,用左手抓住母鼠尾巴,抬起,令其前爪抓著籠壁,右手呈“八”字形在母鼠腹壁上由腹股溝向胸部方向輕輕摸索,如摸到花生米大小的、滑動且不易捉到的便是胚胎。
- 保證營養麝鼠一胎多仔,胚胎髮育極快,需大量營養,此期關鍵是餵品質好的飼料,新鮮多樣,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需要。若不注意營養,常會引起流產、死胎或弱仔。
- 防止流產保胎、防流產是飼養管理的重要工作。由於飼料發霉,營養不全尤其是維生素B、維生素E缺乏均可引起懷孕母鼠妊娠中斷,造成吸收胚胎或流產;意外的傷害和某些傳染病也可引起流產。母鼠懷孕後,突然精神沉鬱,喜臥於室內,並經常回舔陰部等常是要發生流產的預兆。為了防止流產,應供給母鼠新鮮、全價營養和恆定的飼料,防止機械損傷,保持安靜,忌驚擾。對於機械損傷性流產,只見鮮血未見胎兒的,可肌肉注射黃體酮0.5毫升保胎。如果發現妊娠鼠突然腹圍變小,陰道排出發育不全的胎兒或流出紅褐色塊狀物及污血,或排出油里發亮的“糞便”,則表明已經發生了流產。
- 產前準備主要是打掃窩室,鋪好墊草,加固圈舍,造成安定的產仔環境,避免騷擾。若母鼠受到驚嚇,會狂躁不安,有時會吃掉剛生下來的仔鼠,或棄之不喂,活活餓死。
產仔期
在產前1-2天,公鼠忙了起來,它一邊向室內運送母鼠絮產窩的草,一邊用草把通向運動場的門堵嚴,十分忙碌,這意味著母鼠將要臨產。
當聽到小鼠“吱吱”叫聲,可認定已產仔。1隻母鼠一年可產2-3胎,每胎相距34-35天。初產母鼠一胎6-7仔,經產母鼠每胎4-7仔,平均6仔,成活率可達99%。母鼠產仔後,一周左右不出產窩,而公鼠十分繁忙,不斷給母鼠送飼料,用草堵門,在運動場和外室當警衛,一遇情況,以身體護門保護母仔安全。有時也會出現難產,當發現預產期超過,母鼠外陰部紅腫,流出污血,並劇烈收縮,有排泄動作,只是胎兒不出,或卡在產道內。此時應緊急注射垂體素或腦垂體後葉素,肌注0.3毫升。若20分鐘仍未產出,可再注射1次。若一晝夜仍未產出,需進行人工助產。人工助產一般是先用低濃度消毒水清洗外陰部,然後用甘油潤滑陰道,再隨母鼠的陣縮將胎兒拉出,必要時進行剖腹取胎。
性別鑑定
麝鼠母性很強,泌乳力也好,一般用不著對仔鼠進行過多的人工輔助護理,只要護理好母鼠就可以了。對仔鼠進行性別鑑定時要戴手套,在母鼠偶爾出窩時進行,先用窩草揉搓雙手後再進行檢查。出生後1-3日齡的仔鼠,在粉紅色的腹面上有紫紅色乳頭痕跡,但並無突出來的感覺;4-6日,乳頭略突出於表面;6日齡時,腹毛已長出,乳頭被覆蓋,只見絨毛包裹的部位有一小圓點;10-13天,胸部絨毛掩蓋了圓點,而腹部的仍可看到;14天后胸、腹部都見不到,此為雌性。若出生後腹面平平,沒有乳頭痕跡,偶爾只見不規則的突生黑點,此為雄性。用以上方法鑑別雌、雄,準確率可達97.6%。當然,到了100日齡後,鑑別率可達100%。
幼鼠飼養
仔鼠20天后可以出室,30天可斷奶(最遲40天)。可先將健壯的、個體大的分出,後分體小的、弱的。幼鼠有零食習性,飼餵次數一般為每天3-4次,60日齡後接近成熟,可按常量飼喂,即每日每隻350克,精料50克。要勤換水,勤打掃,勤補食,要注意檢查,特別是幫助游泳上不了岸的幼鼠爬上岸,以免淹死。
越冬管理
從10月到第二年1月為越冬恢復期,這一時期主要是進行禦寒、增熱。禦寒也很簡單,只要設法使圈舍堅實不透風,保溫,窩室內多鋪些乾草,乾燥、柔軟就可以了。改變供水,清理水池,防凍裂。每天除餵些多汁飼料外,也可加餵一些青乾草,此外,每天每隻餵40克精飼料。另外,麝鼠有貯食的特性,所以投餵草料時不必每日投入,最好每10天或15天投餵一次,這樣,它們還可以利用這些飼草擋風、禦寒。值得注意的是麝鼠冬天活動量減少,容易產生疾病,應特別注意。最容易發生門齒過長影響採食,應經常檢查,如過長應及時用鉗子剪斷。
身體語言
- 放鬆時,整理披毛:麝香鼠有二個情況下會整理自己的披毛。第一種情況,就是在放鬆狀態。另一個情況,就是飼主撫摸它們之後,麝香鼠想把自己的味道再塗上身上。麝香鼠是喜歡自己的味道!耳朵向下:麝香鼠耳朵向下表示它的警覺性低,正處於放鬆狀態。當麝香鼠警覺時,它們耳朵一般都是豎得高高的,對周遭環境的微弱聲音非常敏感。因為麝香鼠視力是不太好,所以它們會以靈敏的小耳朵以補其不足!爬在地上:看見它們懶洋洋的樣子,就知道它們真是非常安心!很多麝香鼠就是這樣睡覺的。捲曲身體:麝香鼠甜睡著的時候是捲曲身體,所以這樣就最好別吵省它們了。
- 警戒時,趴在地上走:有時候麝香鼠玩耍時也會壓低身體行走。這代表它們正處於警惕的狀態,一般它們在陌生地方也會這樣子。當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全速前進。站起來,二手向前:一般是好奇的表現。它們站得高高是想去觀察四方有沒有敵人,或者偵察一下有沒有好吃的走過來。鼻子動過不停:之前也提過,麝香鼠視力不太好,所以它們會以聽覺觸覺嗅覺去填補它們的視力不足。當它們鼻子動過不停,表示它們想偵察同周圍環境。
- 壓力時,環回走動:別以為麝香鼠常在同一路線走動是很好笑,其實這是壓力的表現。當麝香鼠精神緊張的時候,它們就會沿著同一路線來回走動。如果飼主看到它們這樣的表現就要多注意一下!激烈跑轉輪:有些麝香鼠會用激烈跑轉輪去宣洩它們的壓力和不滿。因此大家別以為跑轉輪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實麝香鼠在告訴你它們心中很不舒服。
- 生氣時,反身大叫:當麝香鼠覺得受威脅時,它們就會擺出過姿態。有時是飼主突然伸手入籠把它們嚇到。當被同伴威脅,它們也會反身咯咯大叫。因為它們並沒有什麼對付敵人的專長,所以只有裝凶作勢嚇走敵人。站起來,二手向上抓:這是代表:“我不喜歡這裡,我要快逃跑!”如果麝香鼠在自己鼠窩有此動作,那么飼主就要多加留意。
採集方式
毛皮加工
麝鼠的毛皮加工與海狸鼠的毛皮加工過程是一樣的,可以剝成片狀,也可以剝成圓筒狀,其初加工的過程也是分刮油、上楦、乾燥三步,不過楦板的尺寸有些不同。
取香技術
取香可在活體和死體上進行。
- 死體取香:在剝皮時,將香囊小心地剝下,麝香囊位於公鼠尿生殖孔前方的腹中線兩側,取囊時,先用鑷子或止血鉗將開口一端也就是尿道口掐住,然後騰出一隻手小心剝離,就像剝豬膽那樣,防止剝壞,褪去上面薄膜,然後邊拉邊剝,從根部取下,將香取出。
- 活體取香:取香前為保定麝鼠需用鐵絲網卷製成保定籠,籠呈圓錐形,長30厘米,上部的開口5厘米,下部開口15厘米。將雄鼠一手提尾,把頭送入保定籠內,當其鑽入到上開口時,迅速連籠掐住鼠的頸部保定好。另一人用拇指和食指摸到香囊的準確位置,先輕輕的按摩一會,然後把排香管開口處捏擠幾下,使排香口通暢,再從香腺囊的上部向下部逐段按摩和捏擠,香液就會從包皮口處流出來。另一手持試管或玻璃瓶承接香液。一側采香後,再采另一側。采香時用力要適度,免得造成麝鼠疼痛而抑制泌香。
疾病防治
巴氏桿菌病
病鼠主要通過飲水、飼料或外源感染而誘發本病。病鼠表現拒食,被毛蓬亂,呼吸加快、困難,少數後肢麻痹,肌肉痙攣收縮,且突然發病,往往是體項較好者發病多,不拉稀,但有的肛門、尿孔拉血,多死於水池
防治:
- 可注射氧氟沙星(不用青黴素,該菌對青黴素不敏感),嚴格掌握藥量(按標籤說明書)進行肌注,每隻鼠注0.2-0.3毫升,每天兩次,連注2-3天。
- 用先鋒黴素肌注,每隻鼠0.15毫升注射,連注3天。
- 用蒽諾沙星、巴菌克粉劑或氟哌酸(碾碎)按說明書用量拌入精料中,餵2-3天,如買不到蒽諾沙星藥,可用巴菌克粉劑或用環丙沙星拌入精料中,每天早晚各餵一次,連餵2-3天。
- 投餵新鮮飼料,分析精飼料是否有外源污染的可能,原來未吃完的精飼料應丟棄,更換新鮮飼料,並高溫滅菌後(待涼)再拌藥投餵。
- 對工具、食具、窩籠及地面嚴格消毒,消毒藥可用來蘇兒、漂白粉、高錳酸鉀、石灰乳、強力滅菌劑,並增加場內空氣對流量,保證飲水清潔。中藥治療(以50-100對麝鼠的下藥量):
黃岑30克 黃柏皮30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黃連15克 苦楝樹皮30克
雙花10克 黃藥子20克
板藍根30克 白扁豆30克
煎汁後拌入精料中,連餵3天。中藥春秋季可煎三次,夏季煎兩次服用。
偽狂犬病又稱阿氏病,因麝鼠受氣流、飼料及其它外源感染而患病。發病突然,昏迷,死後兩後肢直伸(死前兩後肢呈麻痹狀)。此病與狂犬病的區別:未見奇癢,不咬籠,發病突然,病程短,不攻擊人,下顎和兩前肢不麻痹,而兩後肢麻痹(死後兩後肢直伸),肛門基本乾淨,未見血液。
防治:
- 更換沒有用完的可疑飼料,對更換過的飼料高溫滅菌待涼後飼餵。
- 因是病毒引起的,故應對場舍增加空氣對流量。
- 防止飼料被家鼠污染,平時要嚴格保存好。
- 調換籠內墊草,備用的墊草徹底暴曬後備用。
- 注射雞胚細胞氫氧化鉀醛疫苗。
- 也可用氧氟沙星肌注(摻入病毒靈10%,一併注射),每次0.6毫升,每天2次,連注2天。
- 對地面及窩籠用3%苛必鈉、強力消毒靈或熱草木灰溶液消毒。本病尚無較好的藥物治療,但可用上述(巴氏桿菌病)中藥處方治療(消熱、解毒、殺菌),每天餵兩次,早晚各一次,並同時在精料中拌入環丙沙星進行中西藥結合治療,能很快控制病勢。病勢控制後餵營養豐富的精料和適口的嫩青料,平時用少量土黴素或病毒靈拌入精料中,餵3天,停7天,如此反覆。
副傷寒
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別是6月-8月份最易感染。主要病症是發燒下痢,糞便特臭,死後解剖脾臟腫大5-8倍,也有5-10倍的,脾臟呈暗紅色。
防治:
- 分析水源,廢除原有未吃完的可疑飼料,保證供給營養全面的適口性強的飼料。
- 對病情嚴重者,先以青黴素6號0.2毫升肌注,也可服痢特靈或氯黴素、四環素、金黴素等(碾碎後兌水灌服)。
- 對全群麝鼠在精料中拌入上述藥中的一種投喂,連餵3天。
- 隔離病鼠,單獨治療。
- 增加場內空氣對流量。
球蟲病
該病一旦爆發,也會帶來損失,故每年4次滅球蟲。特別是種鼠到場後要滅一次球蟲,此後每年4次。可用克球粉、氯苯胍、寶塔糖、中成藥“球蟲王”等,使用時按說明量拌入精料中飼餵。一般人養麝鼠注意力放在防治巴氏桿菌病上,對巴氏桿菌病大有“談虎色變”之狀。其實,巴氏桿菌病並不多見,而腸道寄生蟲病則是一大隱患,往往被飼養戶所忽視。腸道寄生蟲不僅有球蟲,且還有一些連化驗專家都叫不上蟲名的寄生蟲,所以對清除殺滅各種腸道寄生蟲病尤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