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色榕(學名:Ficus variegata Bl.)是桑科榕屬常綠喬木,高7-10米,有乳汁。小枝無毛。葉近革質,長8-20厘米,寬7-12厘米,全緣或波狀,有時有疏鋸齒,基5出脈。葉柄粗壯,長2-7厘米。花序托簇生於樹幹,具梗,球形,直徑約2厘米;基生苞片3;雄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雄蕊2;雌花另生一花序托,花柱長,側生,柱頭棒狀。
雜色榕分布於印度、越南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及沿海島嶼、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在水濕條件較好的低海拔,溝谷地區常見。雜色榕為中等喜光樹種,喜日照充足的環境,在土層濕潤深厚肥沃的山地生長較好。
雜色榕的榕果熟時可食用。雜色榕為紫膠蟲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是優良的紫膠蟲夏代寄主樹。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法,扦插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雜色榕是大樹,高7-10米,樹皮灰褐色,平滑,胸徑10-15(-17)厘米,幼枝綠色,微被柔毛。葉互生,厚紙質,廣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0-17厘米,頂端漸尖或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波狀或具淺疏鋸齒;幼葉背面被柔毛,基生葉脈5條,近基部的2條細小,側脈4-6對;葉柄長5-6.8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無毛,長1-1.5厘米,全緣;根系發達,主根明顯。
雜色榕的榕果簇生於老莖發出的瘤狀短枝上,球形,榕果基部收縮成短柄,直徑2.5-3厘米,頂部微壓扁,頂生苞片卵圓形,臍狀微凸起,基生苞片3,早落,殘存環狀疤痕,成熟榕果綠色至黃色,有綠色條紋和斑點,;總梗長2-4厘米;雄花生榕果內壁口部,花被片3-4,寬卵形,雄蕊2,花絲基部合生成一柄;癭花生內壁近口部,花被合生,管狀,頂端4-5齒裂,包圍子房,花柱側生,短,柱頭漏斗形;雌花生於雌植株榕果內壁,花被片3-4,條狀披針形,薄膜質,基部合生。瘦果倒卵形,薄被瘤體,花柱與瘦果等長,柱頭棒狀,無毛。花期冬季,約1-2月開始抽稍展葉,3月新葉會大量出現,11月部分葉片落下,1-2月始花期,3-9月進入盛花期,10月果實開始成熟,11月果實大量成熟。
生長環境
雜色榕在水濕條件較好的低海拔的溝谷地區常見。雜色榕為中等喜光樹種,喜日照充足的環境,在土層濕潤深厚肥沃的山地生長較好。雜色榕不耐低溫,在約-3℃的低溫時嫩枝就會全部枯萎。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雜色榕可分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兩種繁殖方式進行繁殖。
播種法
應適時播種,雜色榕的種子一般於10月上旬開始成熟,10月中旬至11月果實大量成熟,此時即可採收,將採回的果實剖開,用水洗法取出種子,晾乾後貯藏,翌年開春即可播種育苗,播種期於2-3月為宜。雜色榕種皮外包裹著一層膠狀物,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一般可先用50℃的溫水浸泡24-48小時,接著自然冷卻。或用50%硫酸浸種15分鐘後,用清水清洗乾淨,或用草木灰混搓種子,再用清水沖洗。之後,再進行種子催芽,發芽率均在80%以上,否則直接播種發芽率僅10%左右。由於雜色榕種子細小,播種時可與細沙土混合撒播,3個月後苗高15-20厘米,便可分床育苗,一年後苗高1-1.5米,地徑1.5-26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扦插法
采枝宜在樹液剛剛萌動,頂芽開始膨脹,梢葉即將展開時(1-2月)進行,插條宜選擇粗1-2厘米,1-2年生的枝條或實生苗莖幹中、下部,插條長為15-20厘米,下端斜切成馬耳形待乳汁凝結後即可扦插。扦插前,若用0.01%萘乙酸溶液或1‰吲哚乙酸水溶液浸泡切口24小時,成苗率可達70-85%,待苗高15厘米時選留一個健壯枝作為苗乾,一年後苗可高2.3-2.5米。
栽培技術
雜色榕栽培十分容易。只需在作為紫膠蟲夏代寄主樹時注意選地即可。當雜色榕作為紫膠蟲夏代寄主樹時,要選擇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水濕條件較好、海拔高度400米以下溪邊山谷通風透氣帶造林,切忌選擇乾旱貧瘠的山地和四周高山阻擋閉塞悶熱的“死谷”,以利於膠蟲安全度夏。
主要價值
雜色榕的榕果熟時可食用。雜色榕樹冠龐大,分枝較多,結實力強,樹汁豐富,為紫膠蟲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而且,雜色榕的萌發力強,可以多次截乾更新利用,因此是優良的紫膠蟲夏代寄主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