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致敬青春

青春致敬青春

《青春致敬青春》是北京雷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精品系列紀錄片。在不同的歷史懸念中,用蒙太奇手法,穿梭於倖存老兵與今天的年輕人之間:同樣的苦悶,不同的時代;同樣的愛情與夢想,不同的時代;我們和他們肩負著不同的責任。本片製作精良,7集內容製作耗時一年半,2013年9月2日,在北京紀實頻道、愛奇藝、視訊中國,實現電視、網路、手機三屏同步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春致敬青春
  • 出品時間:2013年
  • 出品公司:北京雷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俄羅斯
  • 導演:佟晟嘉
  • 集數:7
  • 每集長度:42分鐘
  • 類型:紀錄片
  • 上映時間:2013年9月2日
  • 線上播放平台:北京紀實頻道、愛奇藝、視訊中國
  • 出品人:海天
  • 策劃:安然、薩蘇
  • 語言:漢語
背景,分集劇情,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第七集,

背景

七十年前,有一群年輕人,他們高學歷,有理想,愛時髦,他們曾在東北的黑土地上默默抗戰14年。後來,他們背靠著祖國,在烏蘇里江的隔岸拋灑著青春。
七十年後,有另一群年輕人,他們追尋著那群抗日老兵的青春,用殘酷青春向70年前家國罹難的抗戰熱血青春致敬!

分集劇情

第一集

【捍衛自己的國土,對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那都是一件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情,為了夢想獻出自己的生命,對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那都是一件需要勇氣和責任的行為,七十年前的一群特種兵,他們的夢想是從未知開始的,因為什麼,會結束嗎?為什麼我們會突然之間就被點燃了,荷爾蒙上升的感覺,是一種太過奢華的久違了,青春的夢想就要熄滅的時候,從這裡出發了。】
冷酷、兇猛、特種兵——當我們在哈爾濱見到89歲的李敏時,失望了,因為我們眼前的這個老人,太普通了,沒有任何受過訓練的痕跡。
李敏,我們在哈爾濱採訪到的幾位八十八旅倖存老兵的其中一位。當她得知我們要赴俄羅斯拍攝八十八旅駐蘇聯訓練的營地時,執意要跟隨攝製組出發,卻得到全體的反對,大家都擔心老人在緊張的拍攝工作中身體出現狀況。李敏欺騙了我們。
在之後的行程中,無論是在山地行走,還是在叢林穿行,攝製組所有成員都沒辦法跟上她的步伐。就在我們越來越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一支俄羅斯大型獵犬撲向了李敏,結果太讓我們意外和震撼,89歲的老人敏捷的跑開了,隨後,一群集發報、跳傘、狙擊、武裝泅渡於一身的特種兵,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東北的深山與密林中,像李敏這樣的老人,曾穿著一身帥氣的軍裝,手持武器,在正值青春的年紀,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相系,堅信靠他們的熱血與手裡的槍,能最終贏得戰爭。這就是他們的理想,一群時代的先鋒與開拓者。
伴著凌晨的大雪,一個年過三十的搖滾樂鼓手,安靜的置身於北京流動的車河中。他叫傑子,是一名傳媒機構的混錄師,搖滾樂成為了他曾經的夢想,上音樂節、出專輯的願望一個也沒能實現,找到一份和音樂有關的穩定工作便是他對夢想的延續。家人的嘮叨從找工作變成了娶妻生子,工作、生活中許多苦悶的實話,我們也是在他被酒精麻痹後才能聽到。當生活被無限放大,夢想於他便成為微不足道的執著。

第二集

【上世紀四十年代,當數十萬的東北抗日力量,被打成了幾千人的時候,是堅持還是放棄,是出賣自己的靈魂?還是用鮮血灌溉夢想?那無關堅持和放棄,而是一種選擇……如何選擇。就像我們團隊里的一個男孩,他愛北京,但他卻要離開,結婚、工作、北京的生活成本,一切理由聽起來都那么順暢,他也在選擇。在青春的夢想中,做一次選擇太容易了,關鍵是每一次都能選擇的正確,選的不後悔。】
攝製組跟隨李敏進行拍攝期間,只要她講到八十八旅的故事,就會換上整潔的蘇聯軍裝,在她的記憶里,這應該是最時髦的衣服了。銹跡斑斑的九二式重機槍和老式留聲機,都是她珍藏的,李敏所在的部隊當年就是扛著這樣的武器,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畔抵抗日軍的剿殺。戰鬥最困難的時候,有人選擇叛變,有人選擇逃離;有人選擇放棄生命,也有人選擇抗爭到底。在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李敏和戰友跟著留聲機里的曲子,大聲地唱,歌聲能夠擊穿心底的恐懼,也帶給他們希望。當接近三十萬的日偽軍隊對東北抗聯進行瘋狂的清掃,當楊靖宇、趙尚志等大批抗日將領紛紛犧牲,周保中、馮仲雲等為了保存抗聯最後的力量,決定向蘇聯請求援助,將部隊撤入蘇聯休整,東北抗聯自此由一支民族武裝抗日隊伍轉變為一支特種部隊。這群年輕人,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夢想,背靠著祖國,開始了瘋狂的軍事訓練和政治學習,因為他們堅信:“我們要回家!”
當李敏在俄羅斯找到她們當年訓練跳傘的機場和八十八旅的營地,當她在70年後重新踏上曾經拋灑青春的土地,老人興奮的溢於言表。那些摻辦著被迫的無奈和抉擇的記憶,仿佛就停留在那片白樺林中,70年前的青春印記依舊清晰。我們仿佛感受到傳說中的那支特種部隊就在身邊,可李敏卻失蹤了。
蘇俊,湖南人,1985年出生,因為女朋友才來到北京這座城市,從事紀錄片行業不到一年。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他幾乎天天都能見到李敏,每天都能聽到耳熟能詳的抗日故事,可是他卻忘記那個犧牲時肚子裡全是樹皮和草根的抗日將領的姓名。直到拍攝快結束的時候,他才知道那個想不起來名字的將軍是誰。由於老家父母的催促,他最終選擇放棄現有的工作,離開北京。年邁的父母,而立之年的婚姻,較高的生活成本,都沒能阻止他喜歡北京。他說,他很怕自己這次選擇後會後悔。

第三集

【在戰爭年代,一群熱血青年立志要用自己手裡的槍,把日本人趕出東北,趕出中國,但他們失敗了,走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他們。流亡、漂泊代替了他們的夢想,那些時代的先鋒與開拓者,還能振作嗎?我們也有這樣的年輕人,但他們在保護夢想的時候,面臨的最大敵人是住房、汽車、和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些也許和夢想無關,但他們必須去做……青春的夢想中,一定會有一種迷茫,那也許是一種漂泊,有時候是在心裡,那是一種感受,有時候在生活上,它是那么的具象。】
到達俄羅斯的第二天,李敏失蹤了,攝製組全體出動,在山林中尋找。大夥既擔心老人的身體出現異常,再就是據安然說,他上次來到這個地方,曾經碰到過三隻狼。一個小時以後,大家找到了李敏,她興奮的告訴我們,找到了真正的八十八旅營地。大家都清楚,也許這是老人最後一次來到她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最後一次回到曾經為夢想而漂泊的地方。
七十年前,不到兩千人的抗聯隊伍被日本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在蘇聯的國土上瘋狂的進行訓練。他們曾經就在李敏後來找到的這片白樺林中,枕著回家的夢想,咀嚼著身在異國他鄉的苦澀。
漂泊的感覺我們相對熟悉,吃飯、房租、出行等,這些漂在北京而不得不面對的生活壓力,似乎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老駱,深圳人,文字統籌。2004年來到北京後一直蝸居在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平房內,夢想著成為一名先鋒作家。2008年他曾發過誓,一定要搬進樓房,後來他如願了。搬家的時候才發現,漂在北京的這些年,他最大的財產就是14本北漂日記。小輝,比老駱小12歲,也是深圳人,音樂編輯。畢業後他和女朋友在北京住在一個7平米不到的合租房內,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租到一個獨立的房子。後來,他們搬到了一個沒有家具、衛生間不在屋內的平房裡。入住的第一個晚上,兩個人用家鄉的臘腸做了頓飯,然後邊吃邊哭。小輝就像是老駱的影子,帶著夢想漂在北京,在生活的戰役中面對相同的敵人。

第四集

【死亡不難接受,分離不難接受,生死未卜,音信全無才是一種折磨。七十年前,一對母女十二年間,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只為團聚。無獨有偶,和平年代,一對兄妹,和媽媽一別十幾年,相逢時已無法流淚,那是一種哭不出來的心情。在青春的夢想中,有一種值得歌頌的情節,那就是愛情和親情,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
馮仲雲,八十八旅政委,江蘇人。1931年,23歲的馮仲雲與19歲的薛雯在哈爾濱的太陽島舉辦了一場彩虹下的婚禮。1934年兩人在路口的一個轉身,竟成為12年的分別。馮仲雲置身東北抗日,而他們的小女兒馮憶羅則跟著媽媽在共產黨的隊伍里找爸爸,一找就是12年。當家人相見的那一刻,馮憶羅說,媽媽是愣著把腿挪上樓梯,爸爸卻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朴天龍,80後,攝製組的錄音師。獨自帶著妹妹生活,和遠在韓國的媽媽分隔了14年,他們曾夢見過各種相見時的情景。當天龍帶著女友到韓國探望媽媽時,在捷運里,隔著玻璃,淚水在眼眶打轉,媽媽說,“你都這么大了!”
在不同的時空里,他們努力尋找,耐心等待,有沮喪、有失落、也有淚水,團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的願望,我們還和自己愛的人,面朝大海,背靠思念,等待著春暖花開;七十年前,也有一群年輕人,他們同樣面朝大海,但卻背靠祖國,肩負著一個民族的榮辱。

第五集

【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等待著一個在死亡邊緣掙扎的老人。他會等我們嗎?我們能在死神把他帶走前,趕到他的身邊嗎?101歲,那是一個世紀的生命……也許我們將會在和時間的比賽中輸掉,但並不失落,因為在追趕死亡的旅程中,我們一定會傾聽一次復活的故事。青春的夢想需要追逐和堅持,哪怕到最後輸了,也是一種贏。】
我們的拍攝計畫是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採訪到所有的倖存老兵,在他們當中,80多歲算是年輕的,90多歲也不是最老的,因為有一位101歲的老人在我們列出的名單中。25天的時間,我們不分晝夜的穿行在10個城市中,高速公路上日落的餘暉,就像我們見到的老人,天邊的紅色是他們的血跡,藍色是他們的青春。但是,不管我們有多快,他們都會被黑夜吞併。
單立志,就是那位101歲的倖存老兵。我們知道他,是因為一張八十八旅官兵在蘇聯時的合影,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現如今,照片中還在世的親歷者就只剩下單立志,他是李敏、周淑玲、李在德在八十八旅的指導員。
我們在和時間比賽、在追趕死亡的旅程的同時,傾聽了八十八旅在黑龍江隔岸為了播種回家的希望而復活的故事。當一批又一批回國為建立電台的戰友犧牲在黑龍江的南岸,朴英山的不屈而死,李興漢的潛伏偵察,讓我們在尋找信任的過程中也曾懷疑,忠誠的信念是否真的存在。

第六集

【尋找一座埋藏了已久的軍火庫,我們從未想過,但它卻發生了,如果真的能見到那些銹跡斑斑的長槍短炮,我們就能感受到鮮血噴灑在臉上的溫度嗎?青春的夢想,可以犯錯,但需要思考,需要責任,更需要寬容。】
天長山要塞是日軍侵華時期在綏芬河地區修建的工事,據說這裡藏著一座軍火庫,好多人都去那兒挖過,但什麼都沒挖出來。為了尋找當年八十八旅的士兵偵察和空降的痕跡,我們也去了。帶有彈孔的鋼盔、生鏽的迫擊炮尾翼、日軍布防用的罐頭盒以及巨大的水泥堡壘碎塊,讓人感覺戰爭就發生在過去。
關於天長山,還有個美麗的傳說:中國女孩,三國語言,勸降,紅色的頭巾。這些都屬於一個名叫嘎麗婭的女孩。最終她和天邊的那道彩虹一樣,消失在天長山上,卻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美麗的轉身。
山上有個私人建造的博物館,館長叫曹僳銘。館裡面所有的戰爭遺物,都是他從山裡挖出來的。他用山下菜地換來的微薄收入維持著博物館的開銷,常常入不敷出,因此曹僳銘的前任妻子也離開了他。人們總問,這么多年他圖個什麼,他總是不回答,只是一根接一根的抽菸。後來我們得知,曹僳銘的舅舅和姥爺,當年被日軍抓走做了要塞的勞工,卻再也沒能回來。曹僳銘用當年日軍的航彈彈頭做成警鐘,掛在博物館的門口,每年那些特殊的紀念日,他都會敲響警鐘。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帶著收集的展品,到北京大學給學子們看,他說,“一切為了孩子,不能讓他們忘了這段歷史。”
作為年輕人,我們喜歡傾聽老人們講述那些戰鬥里出生入死傳奇般的故事,很多時候,解恨代替了所有的思考。我們執著的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但常常改變自己出發時的初衷,遺忘了應該肩負的責任。

第七集

【在面對那些死裡逃生的老兵,我們不懂青春,那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她,那些老兵們看透了青春,總說我們年輕,那是因為他們的青春已經逝去。青春的夢想,有時候我們以為到達了終點,其實那是再一次出發。】
那些年近耄耋的八十八旅親歷者,是如何回憶他們曾經的青蔥歲月,當年有著怎樣的夢想,戰爭結束後是如何回歸平實的生活,生活狀態又是什麼樣……階梯性的親歷者採訪片段,將歷史時間組接起來。當93歲的申蓮玉坐在鏡頭前,用沉默和低聲的喘息代替講述,戰爭和現實的殘酷使人窒息。我們曾感嘆那支2000多人的八十八旅部隊,被瞬間打得只剩下300人時是如何的絕地反擊,卻忽略了從戰爭倖存下來的李敏就坐在旁邊,一言不發。那一刻我們突然感覺,我們看似找到了歷史,找到了那一支特種部隊,但也意識到,我們若無其事的撕開了好多老人的傷疤。
那些經歷過戰爭的人們用熱血譜寫了青春的歷史,倖存的老人們回歸到生活的瑣碎與平凡中。而活在當下的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正譜寫著自己的歷史,工作與生活仍裹著夢想沿著時間的轍痕顛簸前行。在完成致敬的同時,我們邁開腳步,向新的一天,出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