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硯

青州硯

青州(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鎮北)所產之硯。有蘊玉石、紅絲石、青石等。紋理密,聲堅清,色黑白點如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州硯
  • 特點:不著墨,無光澤
  • 產地:青州
  • 分類:蘊玉石、紅絲石、青石
紅絲石硯,文人記載,

紅絲石硯

硯的發展
,本來是作為一種磨墨的工具而誕生,而存在的。硯台的發展,是伴隨著紙和墨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漢朝的時候,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所以墨可以直接在硯台上研磨。從氏族社會解體時期隨用隨丟的研磨器,發展成為今天這樣既實用而又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這中間經歷了五千多個春夏秋冬.
紅絲石硯傳說
“細潤如玉,溫嫩而又不滑,扣之有聲,聹水不耗,發墨不損毫,久用筆鋒不退。”民間傳說紅絲石硯“夏不乾漬,冬不結冰。”
黑山頂峰有一個不很顯眼的洞穴,洞口的石壁上刻有“紅絲石洞”四個大字。洞內出產一種石頭,色若晚霞,絲如雞血,堅而不脆,硬而不滑;用手一握,象有溫柔的感覺;輕輕一敲,則發出清脆的響聲。雕鑿為硯,更是妙不可言!瞧顏色,紅黃相間,雞血色的絲線瑩於石面,嬌美華麗;看紋絡,或如森林,或如月暈,或如山峰,或如雲霧、花卉,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逐一看來,有的紅絲石還具有石眼,金色的條帶,有的在中間夾帶石英,象亘古不化的冰層,實為觀賞上品。用來研墨,它象是自己能浮泛潤膏,凝墨如漆;寫字畫畫,十分流利,且不傷毫毛;把研好的墨蓋在盒子裡,又數日不乾;不管用多久的硯台,只要用水一洗,就玷污不染,光潔如新。
特徵
黑山紅絲石有三個明顯特徵,一是石質奇佳,質感細膩,潤如凝脂;二是石色赤黃,內蘊紅絲或黃絲紋理,色彩凝重,不浮不艷;三是“見水生津”。紅絲硯在使用前,須先“以水引石”即硯面濕水,石見水後,紋彩煥發,通體生津,有手拭如膏,發墨如油,墨儲經久難涸的效果。

文人記載

紅絲石備受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朝柳公權,宋朝歐陽修、唐彥猷、蘇易簡等均甚重此石。早在1700多年前西晉張華所撰的《博物志》上就記載:“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黑山紅絲石為第一。”到了書法盛行的唐朝,紅絲石確實已經名動天下了。據記載,大書法家柳公權,很喜歡紅絲硯,他在《論硯》中道:“蓄硯以青州黑山紅絲石為第一,絳州次之,後重端歙臨洮。”現在大名鼎鼎的端硯歙硯,在那時也遠在紅絲石硯之下,可見柳公權對紅絲石硯的喜愛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著墨,無光澤,可制為器。紅絲石作器亦甚佳。大抵色白而紋紅,發墨慢;紋理斑石赤者,不漬墨,發墨有光而紋大,凍則裂;青石有粗紋如羅,近乎歙硯,著墨不發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