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

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

青島黃海學院下設二級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是青島黃海學院重點學院之一,成立於200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03年
  • 屬性:普通本科
  • 前身:青島黃海職業學院
歷史沿革,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學術資源,院系概況,專業設定特色,教學創新模式,校企合作與就業,

歷史沿革

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前身為“(青島黃海職業學院)電子工程系”,成立於2003年;2005年開設船舶工程技術(電氣)專業;2008年更名為交通工程系;隨著青島黃海學院的升本,2011年更名為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

學科建設

目前(2014年4月)學院有兩個統招本科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五個統招高職專業:《船舶工程技術(製造)》、《船舶工程技術(電氣)》、《輪機工程技術(維修方向)》、《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設有三個教研室:船體教研室、船電教研室和汽車教研室。共有教師52人,在校學生2197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我院已成為山東省知名的船舶院校。

科研成果

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一直把科研作為學校促進學科建設、促進教學改革、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育人質量、增強學校辦學實力、提高學校知名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組建了一支有貢獻、有影響的重要科研力量隊伍。
近五年撰寫教研和科研論文多篇,EI收入3篇。獲得省、市級和校級各種成果獎多項。
2006年獲得“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
2007年獲得“青島市開發區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科技發明創新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2008年獲得山東省機電設備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009年獲得山東省機電設備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一項、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
2010年獲山東省機電產品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3項。
承擔了兩項省級科研課題《智慧型化及多樣化的遙測、遙信、遙控學院統套用與研究》、《基於GPS定位的大型工程機械柴油車輛油耗監控學院統》及多項橫向課題。
1、省級科研課題《智慧型化及多樣化的遙測、遙信、遙控學院統套用與研究》,課題於2008年12月獲批,主要研究基於GSM、GPRS遙測、遙信、遙控學院統的模組化套用及智慧型家居學院統,經課題組人員努力,省教育廳組織人員2010年5月鑑定為國內先進水平。
2、無線抄表學院統,中心為某自來水公司研發的無線抄表學院統,免去了人工抄表麻煩。經幾年使用,用戶反饋抄表數據準確、效果良好。
3、省部級立項課題《基於GPS定位的大型工程機械柴油車輛油耗監控學院統》,課題於2009年獲批。本項目的研究屬於汽車控制計量設備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油耗記錄儀,包括微處理器、顯示屏,油耗感測器、模數轉換器,所述的模數轉換器串接在所述的微處理器和油耗感測器之間,將油耗感測器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輸送到微處理器進行處理並在所述的顯示屏上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耗記錄儀由於數位化處理油量的計量,安全、經濟、準確計量油量。並結合GPS電子監控學院統,以實現管車、管油、管司機的目的。
4.省部級立項課題《基於3G及微功耗自組網的信息檢測、圖像傳輸、遠程監控學院統》,課題於2010年10月獲批,目前課題正在完成中。

學術資源

領導班子
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成立了院長、辦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秘書組成的9人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精誠團結,以學院發展為己任,各盡其職,共同促進著學院部蓬勃發展,是學院部從國小院變為大學院的中堅力量。
耿連發,享受國務院津貼、正教授,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帶頭人。近年來主講《船舶電力拖動》、《電機及拖動》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水下特種電機及控制研究,主持校級教學研究規劃課題《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力研究》,近年來發表了40餘篇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在特種電機理論、設計及研究和套用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職期間,出版了兩部著作、五部譯著,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由於教學、科研成果突出,曾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焦茂寅教授,1976年12月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系雷達工程專業,1989年6月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套用數理系計算機套用軟體專業,工學學士。入伍四十餘年來,歷任戰士、班長、學生、雷達技師、團司令部偵察參謀、教員、教研室主任等。曾在炮兵技術學校、炮兵學院、炮兵指揮學院任教三十餘年,所講授的課程主要有:雷達原理與兵器操作、無線電通信技術、電子線路課(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計算機課(基礎、語言、維護)、電視接收機原理與維修、指揮自動化與作戰模擬、軍事運籌學、移動電站等。曾歷任雷達教研室主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自動化指揮教研室主任等行政職務。1991年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開始擔任軍隊指揮自動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為教授。三十餘年來,除了堅持一線教學工作以外,還參與了多項科研項目的研製與產品製作,所參研的項目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曾參與《計算機基礎與套用》、《雷達原理與操作》、《移動電站》、《指揮自動化與作戰模擬》、《軍事運籌學》等多部教學專著的編寫,擔任主編。曾在軍內期刊上發表學術技術論文十餘篇。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曾五次被評為學院優秀教員,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
張鳳藝,一級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在讀安慶大學碩士研究生。從事多年教學及行政管理工作,擔任《電視技術》、《電子工藝學》《電工技術》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年輕有為,善於把握時代脈搏,勇於創新,不斷地在專業設定、就業安置、校企合作、科研等方面創立功績。是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主推手。
師資力量
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共有專任教師4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4人,雙師型教師2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含在讀)教師15人。近五年,全學院教師承擔和參與的部省級縱向科研項目共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篇,其中EI核心庫Compendex收錄3篇。

院系概況

專業設定特色

船舶工程技術(製造)專業有省級精品課一門:《船舶建造工藝》。校級精品課:《船舶結構與製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為校級特色專業。
1、船舶、輪機類專業
學院部下設成立了船舶工程技術實驗中心,下設有船體製圖實驗室、船體結構製作實驗室、船舶放樣實驗室、船舶建造工藝實驗室、船舶電力電子及電力拖動實驗室、輪機動力裝置拆裝實驗室、船體仿真實驗室等共7個實驗室,總面積1364平方米,滿足了專業課實驗的要求。同時先後在北海船廠、現代船廠、鶴順船廠、三進船廠等多個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實現了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滿足了該專業的實驗實訓教學需要。
在師資力量上,目前現有專業課教師18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6人,中級職稱以下教師12人。教師職稱、學歷、年齡比例結構較合理,既有從教數年的高職稱老教授,也有剛出校門的高學歷青年教師,新老搭配,優勢互補,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畢業生。
在就業方面,船舶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類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居學院前矛,05級畢業生94人就業率100%,06級畢業生68人就業率99%,07級畢業生110人就業率98%,11屆畢業生就業到目前為止80%以上,許多單位提前預訂我學院12屆畢業生。
2、汽車製造維修類專業
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汽車專業方共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電子技術三個專業,自2005年開始招收三年制大專生,現有三年制在校大專生400餘人。已累計向社會輸送中、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近300名,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近5年來學院在硬體設施投入、師資力量配備等方面大力支持,本地汽車維修行業、企業鼎力協助,本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體學院的構建、教學資源的配置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的大膽創新和改革,特別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學院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專業教學規律、校企深度融合聯合辦學的新思路,形成了校企深度實質聯合、“教、學、做、考”合一、注重技能培養、真正實現零距離上崗的工學結合的專業特色,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學創新模式

自本學院成立以來、一直與企業密切聯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施行了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職業教育創新培養模式,及一年學校學習、企業頂崗實習2-3個月——一年半在校學習——半年企業畢業實習的方式,成立“訂單班”,並且實行頂崗實習的形式鍛鍊學生的實習工作經驗。
所謂“訂單班”是指企業根據崗位需要與學校簽訂訂單培養協定後,從選拔學生、課程設定、組織教學、考核上崗到師資建設等,均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企業派項目經理、技術骨幹等為學生上課;公司的實驗室、研究所也對學生開放,畢業生的絕大部分將到公司就業。使學生達到“一隻腳跨進學校,一隻腳跨進企業”的效果。實行“抓住一個,牽出一片”——利用“訂單班”進行辦學模式的轉變,培養“雙師型”教師,讓學生“學最新的、最有用的知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斷提高。
這種“訂單式”教育,既實現了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零距離”,又縮短畢業生進入企業後的培訓期,提前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頂崗實習”是我們與周邊企業進行產學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頂崗實習制度能夠不斷完善,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操作性人才。
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效果比模擬實訓室更好,而且提前接觸本專業工作,拓寬知識面,增強感性認識,培養鍛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對學生就業大有好處。據用人單位反映,經過頂崗實習的學生,很好地實現了零距離上崗的目標,工作技能紮實,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當今職業教育的主旋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獨立完成真實的汽車維修任務,另外校外實習基地也是我們學生的課堂,企業技術專家就是學生的老師。
構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於工學結合構建校企合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與青島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世鑫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青島齊耀瓦錫蘭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簽定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協定,每年分別為企業培養學生,通過學生自願報名和考核評審最後確定人選組成一個班。校、企、學生三者共同簽訂聯合訂單培養協定,另外企業還提供了大量的培訓教材,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
由於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習,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藉助校內外實習基地,周六、周日對學生開放,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途徑,為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提供了方便。

校企合作與就業

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道路”的辦學方向,不斷探索與創新“訂單培養、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市場需求設專業、根據企業需要定課程,堅持質量促就業,以就業促招生的戰略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與企業行業的聯學院,積極拓寬就業市場提高就業質量,注重學生的教育與就業指導,3年來學院部在就業質量、拓寬就業市場,加強企業行業聯學院取得了一定成績,通過就業促招生的戰略也初見成效,2010年招生1200餘人,比前三年招生總和還要多300人。
學院部在就業指導中心的指導下,積極聯學院單位,不斷拓寬就業基地,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對就業小組分工明確,班主任負責學生管理與指導,教研室負責聯學院企業,共給200多家企業發郵件,先後成功聯學院了三進船業、青島濱海遊艇公司、青島華奧船舶有限公司、大連船舶工業工程公司、大連巨濤船舶有限公司、膠南比亞迪4s店、青島鶴順船廠、青島網信信息有限公司、青島豐田4s店、青島網科電子有限公司等幾十家企業。至2010年底已與青島鶴順船廠、青島網信信息有限公司、膠南比亞迪4s店、青島網科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定。2010年12月威海三進船業贈送我學院價值20餘萬元的設備使校企合作朝著深入化、多元化發展。為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及學生的就業夯實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