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中德科技學院是
青島科技大學的直屬學院,是由青島科技大學和德國
帕德博恩大學共同組建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院納入了中德兩國政府間教育合作框架,是德國政府“對未來投資項目(ZIP)”的一部分,長期獲得德國教研部(BMBF)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重點資助。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中德兩國文化背景、中德兩種語言能力的國際化、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中德兩國的經貿、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人力資源。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德科技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被譽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範。
學院堅持“融匯東西文化精髓,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的辦學宗旨,堅持“引進、融和、創新、提高”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終身學習和適應能力、國際化意識及國際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實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的“雙柱式”培養模式。學生達到規定的要求後可獲得青島科技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符合條件的學生也可以赴德國大學完成專業課階段的學習,達到德國大學規定的要求後可以獲得德國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學生本科畢業後,可以申請攻讀德國大學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
學院的核心師資隊伍由中德雙方教授聯合組成,具備了德國大學認可的國際化教學水平。除了德國教授定期來學院授課之外,學院還定期接納德國留學生來學習和擔任助教工作,到目前為止共接納了近百名德國留學生。中德師生之間大量的合作與交流,為學院創造了良好的國際化成長環境和國際交流合作氛圍,為培養具有德國品質、嚴謹務實的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設有多項獎學金,除青島科技大學和中德科技學院頒發的各級各類獎學金外,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德國教育與研究部(BMBF)、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科學研究部、帕德博恩大學以及BASF公司、Bayer公司、Evonik公司(原Degussa公司)、菲尼克斯公司、安德烈斯蒂爾公司還為中德科技學院的優秀學生提供的各類獎學金。2006年至2011年,學院共有40多名學生獲得總額近30萬歐元的各類獎學金,其中有5名同學以優異成績獲得1.2萬歐元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已參加工作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在德國大眾、賓士-戴姆勒等跨國公司工作,他們的能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發展歷程
中德科技學院於2001年5月開始籌建,同年9月開始招生。2002年4月經山東省教育廳及德國教研部批准在青島科技大學成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德科技學院。
2003年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魯政字[2003]第182號檔案)正式批准,並報教育部備案,中德科技學院納入全國統一招生計畫。
2003年9月,教育部周濟部長訪問德國時,與德國聯邦教研部部長布爾曼女士特別談到要辦好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並提議將中德科技學院納入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框架。
2004年7月,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與應邀來華訪問的德國聯邦教研部國務秘書杜登豪森博士在會談中對中德科技學院予以高度讚賞。
2005年11月,中德科技學院被正式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間教育合作項目框架(教外司歐[2005] 513號檔案)。
2005年12月,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專家組對中德學院的辦學情況進行了評估,其評價結論是肯定的,認為“中德科技學院的教學水平可以與帕德博恩大學等同”,“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資助的眾多德國在海外辦學的高校中,青島科技大學和帕德博恩大學之間的合作是一個特別有抱負的項目。”
2006年4月,教育部考察組對中德科技學院進行評估和覆核驗收,考察組認為:中德科技學院正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學檔案齊全,招生和頒發證書符合規定,有系統完善的質量控制措施。考察組組長陳忠賢教授在總結中說,“風景這邊獨好,中德科技學院引進實質資源並且材料完備,在合作辦學機構中取得了成績”。“中德科技學院引進資金、資源以及中德雙方交換學生等措施促進了中、德兩國的交流。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之間的國際合作,合作實在,理論與實踐都有保證。”
2007年7月學院與德國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協定。
2008年1月,國家教育部為中德科技學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許可證(編號:MOE37DEA02DNR200300560),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008年4月學院又與德國錫根大學簽署合作協定,走上了多元化發展道路。
2008年5月學院成功召開第六次理事會,帕德博恩大學和我校簽署了新的辦學協定,使雙方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
2008年11月與德國菲尼克斯公司簽訂實驗室共建協定,實驗室首期共建項目已經完成,菲尼克斯公司捐贈的10台設備已經到位並安裝調試完畢。
2010年5月,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第七次理事會會議在帕德博恩大學圓滿召開。
2010年7月,中德科技學院與德國西魯爾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定。
2010年9月,中德科技學院再次通過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專家組評估考察,受到評估組高度評價。
2010年10月,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與菲尼克斯亞太電器(南京)有限公司簽署“菲尼克斯—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獎學金”協定,12月頒發首屆“菲尼克斯獎學金”。
2010年12月,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與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定,同日,頒發“安德烈斯蒂爾獎學金”。
2011年3月,中德科技學院與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定,學院每年可以選拔20名機械專業優秀畢業生赴伊讀研深造。
機構設定
學院的決策機構是由青島科技大學和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組成的聯合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管委會由中德雙方代表組成。院務委員會是學院的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學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管委會授權院務委員會獨立開展各項工作。
學院設立院長辦公室、教務部、學生工作部、外事部等部門和德語教研中心、油氣儲運及過程技術實驗中心、節能及環保技術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機電一體化研究所、測試技術研究所等教學科研部門,各部門在院務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師資隊伍
中德科技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4人,其中外籍教師8人。學院依託青島科技大學教育資源辦學,為中德科技學院學生授課的教師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10人;23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具有碩士學位。
在德國的學生,專業課階段的教學任務由帕德博恩大學等德國大學承擔。在中國的學生,教學任務由中德科技學院和其它相關學院的教師共同承擔,有10餘門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由德國帕德博恩大學或德國其他大學教授承擔。學院依託中德兩國優質教育資源辦學,有十分充足的師資保障。
學生情況
在籍本科生1042人,其中在校本科生786人,在德本科生256人,已畢業學生416人。有243多名學生分別在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學習。
共有400餘名學生出國留學,其中180多名學生已獲得帕德博恩大學和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在德國畢業的學生有75%在帕德博恩大學攻讀碩士、20%分別在卡爾斯魯厄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等德國精英大學攻讀碩士。
先後有40多名學生獲得總額30多萬歐元的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和其它德國獎學金。400多名同學先後獲得國內的各級各類獎學金,其中20名同學先後獲得菲尼克斯、安德烈斯蒂爾公司優秀學生獎學金。
教學設施
學院現有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擁有16個配有衛星電視的小班課語言教室,一個藏書4000多冊的資料室。學院投資50萬元建設的“數字媒體教學中心”已投入使用,該中心的設備配置高,效果好,可用於遠程網路教學和多媒體語音教學,使學生在國內就可享受到德國的教學資源。
中德科技學院現有物性測試、過程技術、過程裝備、機械驅動技術、感測與測量工程等實驗室。德國進口的實驗儀器總價值近50萬歐元。德國BASF公司和Lenze公司先後捐贈了價值15萬歐元實驗設備。主要儀器設備有:雷射衍射粒子分析儀、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有機碳譜分析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氣流篩、超音波分散機、機電驅動技術、感測與測量等實驗裝置。
專業院校
專業名稱
| 德國對應大學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機械工程方向)
| 德國帕德博恩大學
|
德國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
|
德國西魯爾套用科技大學
|
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自動化方向)
| 德國錫根大學
|
德國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
|
德國西魯爾套用科技大學
|
套用化學專業
| 德國帕德博恩大學
|
合作學校
德國帕德博恩大學是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位於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該校設有5個學院(文學院,理學院,經濟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子、計算機及數學學院)80多個專業,具備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該校擁有教授212名,在校生17500多名,外國留學生占7%。該大學的計算機信息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物理及化學、經濟管理等專業均處於德國一流水平。該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在德國高校同類學院中享有很好的聲譽,該學院設有5個專業方向,即產品開發、產品製造、機電一體化、塑膠加工、能源和過程技術,另外還有四個跨學科專業,即化學工程、經濟工程、信息工程和工程數學專業。該大學科學研究實力雄厚,擁有多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011年度科研經費為3781萬歐元,其中機械學院1148萬歐元,理學院699萬歐元。中德科技學院與該大學合作聯合培養的專業是機械工程和自動化專業(機械工程方向)以及套用化學專業。
德國錫根大學是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該校現有12個系80多個專業, 243名教授, 涵蓋文、理、工、經、管、法等學科, 每個專業方向均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在校學生12000餘名, 其中外國留學生約占13%。錫根大學的電氣工程與信息技術系、機械工程系和經濟系等在德國名列前茅, 其中電氣工程與信息技術系現為中德科技學院的合作夥伴。該系現有教授23名, 21個研究所, 在電氣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通訊工程以及微電子技術等專業方向上均有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由聯邦政府設立的橫跨物理、化學、機械工程、信息工程和微電子技術等領域的ZESS感測器研發中心就設在該系。中德科技學院與該大學合作的專業是機械工程和自動化專業(自動化方向)。
德國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是一所國立套用科技型大學, 位於萊茵蘭-法爾茨州著名的遊覽勝地科布倫茲市。該校現有5個系, 120多名教授, 在校學生5800餘名, 在35個套用技術型專業方向上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該校的特點是: 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的教學與生產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為社會和工業界培養掌握實用技術的專業人才。具有特色的專業有: 感測器與測量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醫療儀器與運動器械技術、陶瓷技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健康與運動管理、建築與城市規劃以及社會學等。該校在感測器與測試技術及機械工程兩專業方向上與中德科技學院合作, 機械工程和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赴該大學繼續學士階段的學習。
德國西魯爾套用科技大學是一所新型國立套用科技型大學,位於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米爾海姆(魯爾河畔)市。該校在十幾個套用技術型專業方向上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西魯爾套用科技大學擁有獨特的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即不設系或學院等管理機構,而直接由若干個不同學科的研究所組成,以利於跨學科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該校的教學特點是: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的教學與生產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為社會和工業界培養掌握實用技術的專門人才。特色專業有:感測器與測量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醫療儀器技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該校在醫療儀器技術、感測器與測試技術及機械工程三個專業方向上與中德科技學院合作,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生。
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是一所國立工科大學,位於德國圖林根州。該大學設有5個學院(機械學院,電子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及自動化學院,數理學院,經濟學院)19個專業,具備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完整的培養體系。該校擁有教授約100名,在校生約7000名,外國留學生占10%。該大學的計算機信息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在德國享有勝譽,在精密機械、特別是納米定位和測量技術方面實力強大,世界上著名的mp3格式即為該大學的一項發明。該大學的研究實力很強,是一所在工科領域實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學。與中德科技學院合作的是機械工程學院,中德科技學院在國內的優秀畢業生,可以選拔赴伊爾梅瑙大學攻讀碩士。
英格爾施達特套用技術大學是一所國立套用技術大學,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英格爾施達特市,處於美麗的多瑙河畔,是奧迪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該大學是一所國立工科大學,擁有教授95名,在校生3000多名,設有3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電氣和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其中機械工程學院在汽車製造和航空航天技術領域實力雄厚,學生在這裡有較好的學習、實習和就業機會。該大學與中德科技學院合作,雙方互派留學生,做為交換生在對方大學進行1至2個學期的短期學習和實習。
遠景規劃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德科技學院將在中德兩國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與支持下,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和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科布倫茲套用科技大學、伊爾梅瑙工業大學等德國合作夥伴大學,認真總結辦學經驗,不斷擴大合作範圍,拓寬辦學專業,提高辦學層次。堅持引進、融合、創新、提高的辦學宗旨,爭取用10~20年的時間,將中德科技學院建設成為多元化合作,多學科/專業,多培養層次(學士、碩士、博士)的水平較高的教學研究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國際化人才。
學院地址
中國·山東·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99號
專業介紹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方向)專業的主要課程設定:在學習高等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本專業開設了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動力學、工程材料、機械設計、計算機基礎、電工電子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塑膠加工、機械測試、機電一體化、過程技術、機械製造工藝、工業生產及項目管理等核心課程,並特別注重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計算機軟體套用、工程設計、知識和信息獲取等方面的能力訓練。本專業的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全部由中德兩校共同認可的中、德教授擔任,教學大綱由中德雙方共同制定,符合兩國大學的要求,成績合格的學生可以選擇在專業課階段赴德國大學完成後續學業。留學德國的學生將完全納入德國大學的教學體系中,與德國學生一起接受專業教育。
套用化學專業的主要課程設定:開設了基礎化學原理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結構化學、儀器分析及實驗、波譜解析、化工原理(單元操作)及實驗、技術化學等核心課程。本專業採用由中德雙方共同制定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畫,專業基礎課由中德兩校共同認可的中德結隊教授擔任。中方教授完成專業基礎課教學後,由德方相應教授使用德語進行強化訓練和複習。留學德國的學生繼續採用德國帕德博恩大學的教學計畫和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