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德華大學(Deutsch-Chinesische Hochschule,又稱德華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是20世紀初德國和中國在青島合辦的一所大學,存在時間為1909年到191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德華大學
- 外文名:Deutsch-Chinesische Hochschule
- 別稱:德華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 時間:1909年到1914年
簡介,概況,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歷史沿革,
簡介
概況
1909年,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開辦,由中德兩國政府合資興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外政府合辦的大學。此前,在中國創辦的大學均為英、美教會所辦。
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又稱德華大學,地址在炮兵營舊址(今朝城路濟南鐵路青島辦事處)。學制上,該學堂分為初級班和高級班,初級班學制六年,課程為德語、歷史、地理、數學、邏輯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和繪畫。高級班由四個學系組成:法學系、工程系、醫學系和農林系。該學堂師資陣容強大,一些享譽國際的學者曾在該校任教,如數學家康拉德·克諾普、植物學家威廉·華格納、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的得意門生之一——量子物理學家卡爾·艾利希·胡普卡等。德華大學在學科設定上,結合當時中國實際需要,對工科尤其重視,工科教學後來甚至成為該學堂的主要特色,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914年,該學堂因日德戰爭爆發停辦,初級班學生部分轉入禮賢書院,部分到濟南、天津和上海的德文學校就讀。高級班大部分師生轉入上海醫工學堂(今同濟大學前身)的醫學系、工程系和剛剛設立的法律系。為了安排轉入同濟的該學堂的學生繼續學業,上海醫工學堂新設立土木建築專業,並建起理工科實驗室和實習基地。
辦學理念
德華大學包括預科、本科及中文科。本科設定了4個學系:法政科、工科、醫科、農林科。1914年在校學生400餘人。該校的醫科,是青島最早的現代高等醫學教育機構。它以在整個世界上都居於領先地位的德國現代醫學為支撐,又特別重視醫學學生的臨床實踐教學。其臨床教學與實習基地,即興建伊始的青島總督府醫院(初建時稱為德國海軍野戰醫院,俗稱帳篷醫院——因為其最初是由幾頂帳篷作為基礎建造起來的),即當今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前身。
由此,當下的青島大學也就輾轉找到了自己的辦學淵源之一。當時的總督府醫院,設施的先進,醫療科目之齊全,在整箇中國都應當是最先進的。也可以看出,目下青島大學高等醫學教育體系,實在是源遠流長,其重視實踐強調臨床教學的優良傳統,更是風行百年,植根深厚。
師資力量
德華大學的德國籍教師多數擁有博士、碩士學位,如數學教授康拉德·克諾普、植物學教授威廉·華格納、物理學教授卡爾·艾利希·胡普卡等。德華大學有6位既有中國科舉考試功名,又有新式學堂學歷的中國教師,包括中國文學及倫理學教授於濂芳等。
歷史沿革
1905年,德國開始執行將青島建成模範殖民地的計畫,投入巨資興建各類基礎設施。
1907年,德國計畫在青島租借地創辦一所高等學堂。
1908年,中德兩國代表,學部尚書張之洞,和漢堡大學漢學家奧托·佛蘭克通過談判,決定由兩國政府在青島合辦德華大學。德國政府投資60萬馬克,中國政府投資4萬馬克。
1909年9月12日,德華大學開學,10月25日補行開學典禮。第一任校長為德國地質學家、海軍部官員格奧爾格·凱貝爾(Georg Keiper),中國方面委派的學堂稽察為學部員外郎蔣楷。
1912年9月28日,孫中山先生乘膠濟列車由濟南抵達青島訪問。兩天后,在出席廣東會館的午宴後,前往德華大學,在大禮堂向師生做了演講。
在孫中山的整個演講中間涉及了兩個主要內容:
第一,就希望德華大學的學生認真、安心完整的接受這樣一種模式下的教育結果,把這種的知識,用來和共和國的建設做一個完全的有力量的一種融接。
第二,孫先生在講話中用接近三分之二篇幅或時間,強調了德國在青島這種殖民建設的成就。他不僅把青島作為一個孤立的、狹小的區域來看,他是試圖把德國的這種建設一個城市的模式,作為整個共和國規劃中間的一個可嘗試、可實驗、可效仿的形式,在德華大學的演講中間闡述的。
1913年,中國學部接到了德華大學最後一份年度報告。各項統計數據顯示,開校5年的德華大學,已進入生命的旺盛期,校產總值達177.5萬馬克。
1914年,德華大學因日德戰爭爆發停辦,學生轉入上海同濟學堂。幾多年之後,歷史恰恰顛道了個個兒。德華的消失,它促成了上海同濟大學從更高的一個起點完善和發展自己。這就是後人所熟知的由德華帶入同濟的土木建築科的興起,成為一個比較著名的特長學科。如果不是日德青島的戰爭,可能兩個學校發展的現狀會是另一種面貌。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大學的消失,成了另一個大學在更高起點上崛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