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是青島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屬國小,隸屬青島師範學校領導管理,主要承擔錯埠嶺一小區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和青島師範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驗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師範附屬國小
- 校址:青島市
- 類型:直屬國小
- 隸屬:青島師範學校領導管理
學校簡介,學校歷史,
學校簡介
青島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是青島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屬國小,隸屬青島師範學校領導管理,主要承擔錯埠嶺一小區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和青島師範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驗任務。
學校秉承青島師範學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優良傳統,以“團結、勤奮、健美、創新”為校訓,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建視窗、創名校、辦特色”為辦學目標,以“做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為師生的共同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以科研導航,以特色促發展,營造最佳的育人環境,使孩子們沐浴在“積澱基礎,自主發展,探究合作”的教育氛圍中,學會“做人之德,求知之欲,辦事之信,健體之需,審美之情,創造之能”。
創建於 1988 年的青師附小位於市北區遼源路 7 號,占地面積 8000 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 4861 平方米。教學樓設有網路微機教室、多媒體電化教室、語音室、教師課件製作室、勞動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教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少先隊活動室、衛生室、社會教室、科技室、體育器材室、音樂教室和檔案室,教學儀器和器材均達國家一類標準,圖書藏量達到了生均 21.6 冊,並且實行了微機管理,電子閱覽。校內建成了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教師人手一機,率先實現了“班班通”工程,實現無紙化辦公,教學裝備優良。 2003 年暑期投資 120 余萬元維修校舍,鋪設塑膠操場、裝修教學樓、綠化美化校園,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目前,學校有教學班 18 個,學生 772 人,教師 43 人,教師平均年齡 28 歲,專科學歷 100% ,本科學歷 23 人,研究生在讀 4 人。
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不斷開拓創新,樹立“科研興校”的意識,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人才不懈努力。目前學校承擔了“開放創新”國家級課題、“創造教育研究”省級課題和“綜合實踐活動”市級課題的研究任務,教師人人確立了子課題,教科研的氛圍十分濃厚。學校每年舉行教學綜合研討會、德育研討會、科技節、藝術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學生中先後成立了“環保愛好者協會”、“合唱舞蹈文藝隊”、“科技活動小組”、“豎笛樂隊”、“書法繪畫小組”等課外活動小組,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鍛鍊了廣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能力,展示了年輕學校的青春活力。全校教師在國家、省、市、區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先後有 8 人次被評為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崗位能手; 7 人被評為區教學能手、區優秀教師; 2 人次獲省級教學比賽一等獎, 20 人次獲市級教學一、二等獎; 35 人次獲區級教學比賽一、二、三等獎; 85 人次獲全國、省、市、區級論文比賽一、二、三等獎。教師獲獎達到 142 人次,學生在國家、省、市級各類比賽中獲獎達 276 人次。
學校歷史
自1995年以來,學校通過了市教育局管理水平優秀等級驗收,先後被確定為“市北區規範化學校”、“市北區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島市綠色學校”、“山東省模範職工小家”、“山東省思品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軟體開發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21世紀中國小音樂教學整體改革實驗學校”“青島市教育局青年文明號”、“市北區信息技術特色學校”、“青島市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藝術示範學校”和“全國模範職工小家”。
我們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將沐浴著新世紀的春風,以創新教育為主線,以激勵教育為手段,以發展教育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發展”為目標,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為創建島城一流的現代化學校、為社會教育的永恆發展而不斷探索努力。
1987年9月,青島師範學校接管了錯埠嶺小區的配套國小作為“青島師範學校附屬國小”。當時學校圍牆沒有封閉,校園西南端駐紮著北海艦隊軍需司令部看守所。有柴梅榮老師及師範學校4位教師輪流護校,當年沒有招生。
1988年9月,在程友新市長的指示下青島師範附屬國小正式開學。劉常涌、劉瑞雲被師範學校委派到附小擔任副校長,劉常涌主持工作,劉瑞雲主管教學工作,郭美華任大隊輔導員。教職工共11人;班級2個,學生80人;學前班2個,學生數50人左右。學校的人事關係隸屬師範學校,財務關係隸屬市教委,教育教學隸屬於四方區教委。主要承擔師範生的實習和錯埠嶺一小區適齡兒童的就近入學。
德育工作提出“大力提倡‘以教育愛'的風尚,倡導正面教育、啟發誘導、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工作態度和教育方法,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加強師德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寓教於樂”,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算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學校把教學質量的好壞作為對教師評價的主要依據,對統考科目的及格率、平均分、雙百率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中8人是師範學校應屆畢業生和留校生,大多處在實習期,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成為本年度的主要工作。學校鼓勵教師進行學歷進修,對“既搞好本職工作,又努力進修的教師進行一定的獎勵。”各類專用教室均在籌建之中。學校各項工作均在起步階段。
1989年9月,師範學校委派顧善順任副校長,杜景蘭任教導主任,臧文剛任大隊輔導員。教職工14人。班級5個,學生200人左右 。學前班兩個。
學校針對時事,在師生中廣泛開展“四熱愛”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加強行為規範教育。教學工作方面提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減輕負擔以及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並對語文、數學、自然學科提出了具體要求。定期組織教研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培訓、比賽。體育衛生工作加強了眼操、廣播操的管理力度。
1990年2月學校與服裝加工廠聯合辦廠。4月首次參加區級運動會,沒有取得成績。肖相帥在青島市自然教學觀摩會上出課。學校開始開設美術、舞蹈、軍樂等7個二課活動小組。8月,師範學校委派劉民任副校長,紀香玲任教導主任。教職工21人,8個班,學生320人。以合唱、故事比賽、報告會的形式對學生加強禮儀、愛國主義教育。以基本功比賽、家長觀摩課的形式,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提高。
1991年5月該校在四方區中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中,七人參賽,全部通過複賽進入決賽,其中三人獲得全能一等獎,四人獲得全能二等獎,多人次在課堂教學、教案、論文、學科基本功四個單項中獲獎,該校也被評為“優秀組織獎”。9月,教職工26人,11個班,學生五百餘人。幹部增加了呂玉美為教導處副主任,柴梅榮為總務處副主任。5名教師參加四方區骨幹教師培訓。11月在青島市教學綜合研究會上,兩人出數學、美術研究課,兩人論文在大會上交流。在青島市優秀電教評選課上李紅青獲得第一名。
在上級支持下,學校增加了投影、微機等電教儀器,補充了音樂、自然、體育教學儀器,建起了語音室、圖書室。學校衛生工作獲區衛生甲級單位稱號。
1992年學校教職工33人,14個班級,學生600餘人。8月,師範學校委派王建國到附小擔任副校長。學校的德育工作緊緊以愛國主義為中心開展“兩史”國情教育,反和平演變教育,增強陣地意識憂患意識,提高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學習貫徹《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加強普法學習。在學生中開展“學雷鋒學賴寧”的熱潮,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教學工作,側重專題性的教學研究,組織公開課、研究課、家長觀摩課、校內國語、書法比賽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教學業務的提高。重視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四方區首屆教學綜合研究會上,劉岩林老師匯報課獲第一名,2人獲得優秀課、優秀論文,7人教案、論文分別彙編入《四方教壇》一書。李紅青的電教課在華東城市電教研究會上代表青島市進行交流。顏秉君代表青島市在威海市上公開課。在青島市國語比賽中兩位教師分獲第一、三名。四人分別被評為區、市級德育先進工作者、優秀青年教師。首次對取得高一級學歷進修的教師進行了獎勵。
1993年9月該校已滿六個年級,17個班,學生800餘人,教師40人。2月成立德育處。舉行了第一屆教學綜合研究會。參加了四方區第二屆中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8位教師分獲全能一、二、三等獎,多人次單項獲獎(其中六人次單項一等獎),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本年度該校被市教委授予“青年教師工作先進集體”。劉岩林、顏秉君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國語比賽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學校與順達汽車修理廠簽署合作協定。學校出資為教師購買商品房兩套。
1994年2月學校領導班子充實年輕幹部,臧文剛任總務處主任,呂玉美任德育處主任,趙莉莉任教導處副主任,趙萌任大隊輔導員。9月,附小的教育教學關係歸入市北區教委。 學校有教職工 39 人,學生 880 人,設 19 個教學班(其中有 1 個班是代市北區接收)。上半年學校基本建齊儀器圖書和各種專用教室,投入 18000 余元,購買衛生、勞動、圖書、電教等儀器。絕大多數項目達到區局標準,有的項目達到國家標準。完成了衛生室儀器配備工作,開設了健康教育課。學校購買微機用於學校管理和教學的情況,在區微機套用展示會上交流。當年畢業 103 人,有 20% 的學生保送到重點中學 --- 第十六中學,其餘學生就近分配至青島第 53 中學就讀。學校參加四方區師生國語比賽,獲得優秀團體獎,師生六人分獲一、二、三等獎。參加四方區計算機比賽取得團體第三名。市北區計算機比賽, 4 人獲獎。計算機小組代表市北區基層隊參加青島市計算機比賽。學生於曉妮代表四方區參加山東省書法比賽獲得三等獎。學生李俊男在青島市中國小徵文比賽中獲得特等獎。顏秉君老師在山東省首屆雙語朗誦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2 位老師參加青島市教師基本功比武獲得三等獎。 2 位教師分別獲得市北區數學新穎課二等獎、優秀電教課三等獎。
1995 年學校有教職工 42 人,學生 968 人,設 20 個教學班(其中有 2 個班是代市北區接收,成為學校歷史上教學班最多的一年)。
學校補充制定了 30 多個、修訂了 10 余個制度,使該校各類制度達到 61 個。其中關於作業設定及批改要求,被選入區學校管理制度彙編一書。這項工作標誌著該校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的開始。加強檔案工作管理,建立了檔案室,配齊檔案工作所需的全部設備,檔案工作走入正規化。 北海艦隊的看守所遷出,操場基本封閉。 下半年學校在師範黨總支的部署下成立了黨支部,在師範工會的組織下成立了附小分會,選舉了 12 名教代會代表,增設了一名副教導主任。學校通過了督導室的綜合督導,達到優秀等級。
140 名學生畢業,有 21 位同學被保送到十五中學習,佔畢業生的 15% ,其餘學生分配至青島第 53 中學就讀。學校組建了 80 人的鼓號隊,投入 1 萬餘元購買鼓號和服裝,在全區鼓號操大賽中獲優秀獎。學校美術、計算機小組分別參加區、市級比賽,獲得較好成績。劉永進老師參加市北區計算機輔助低年級數學教學實驗,製作的教學軟體獲得青島市評比三等獎(全市中國小共有 6 人獲獎)。 2 位教師的德育論文分別獲得全國比賽二等獎和優秀獎。
1996年, 學校有教職工 42 人,學生 841 人,設 17 個教學班(代收的 2 個班移交給新建的東勝路國小)。當年畢業生 151 人, 21 人保送至青島第 15 中學,其餘學生分配至第 60 中學。
本年度修訂了各職能部門和幹部、管理人員職責,成立了教育科研室、繼續教育、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領導小組。制定了教師工作評估細則、規範了學生日常檢查管理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對教師備課、上課加強檢查,實行幹部聽課制度。完成了自然、數學儀器的配備工作,使這兩項設備達到了國家標準。閱覽室建設資金爭取到位,圖書室圖書室建設步伐加快,捐書、購書共增加合格圖書 5000 余冊。校辦企業創收提高,學校為教師爭取到“廣廈二期工程”住房三套。建成了操場,建好了圍牆。
開展以大練教師通用基本功為主的繼續教育工作,組織了三筆字和口語表達考核驗收,達標率 100% 。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大練基本功活動,加強說、寫、畫、制等幾方面的訓練和達標。在區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 2 人獲獎。重視教師的學歷進修和繼續教育,使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占總人數的 71% 。 3 位老師參加區骨幹教師培訓, 2 位新教師分別獲得青島市新教師優質課評比的第三名、第八名,均為二等獎。教育科研室組織教師承擔各級研究課題, 1 人承擔青島市語文課題, 1 人承擔市北區美術課題。 1 人獲得區音樂教師基本功比武三等獎, 1 人獲得區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三等獎、手工製作二等獎, 1 人代表市北區參加青島市語文教師基本功比武。區秋季運動會獲得第 27 名。
德育工作和少先隊工作,開展“聽、讀、寫、看、講、唱、學、賽”、“隊衣行動”、“規範路隊”等活動。邀請共建部隊官兵對二到六年級學生進行佇列訓練,並於建隊日進行佇列檢閱。學生在“手拉手”活動中,除繼續開展“書信交友”活動,邀請手拉手學校平邑縣武台中心國小領導和老師來該校參觀、交流。將第五干休所作為學校德育試驗基地,鞏固發展了社會教育成果。有 7 名學生的“迎回歸賀年卡”被青島地區選中參加全國大賽,有 10 名學生的美術作品被收入中日書法美術攝影大觀(中國卷)一書中。區第四屆少代會中,學校大隊部被評為“先進大隊”,賈佩玉老師被評為區優秀輔導員, 3 名學生被評為區優秀隊員, 1 名學生當選區紅領巾理事會理事。第三屆少代會中,該校六、三中隊被評審青島市優秀中隊, 1 人被評為市優秀隊員。 9 月份趙萌老師被評為青島市德育先進工作者,胡欣榮老師被評為區德育先進工作者。
1997年9月,師範委派劉榮權擔任附小副校長,杜本友擔任附小黨支部副書記。 學校有教職工 44 人,學生 812 人,設 17 個教學班。 161 人畢業, 20 人保送至 15 中,其餘學生分配到第 60 中學。
強化師德教育,提出“對內練內功,對外樹形象”的口號。制定學校素質教育量化標準及自評方法—《實施素質教育評估方案》。試行教師工作質量量化考核。推出了一人一課活動,探討“學生學為主體”。 2 位教師獲得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稱號,評選了 4 名校第一屆骨幹教師,學校還推薦 5 名青年教師參加區第二屆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李紅青獲市教學能手稱號, 3 名教師獲區教學能手稱號。劉岩林老師關於《訓練組教學實驗報告》初見成果。劉岩林老師承擔市級語文課題,代表市骨幹教師出公開課。低年級語文組被評為區優秀教研組。邊玉嬌老師獲得青島市新教師優質課評比二等獎。多位教師論文獲獎。
學校投資近 5000 元改建少先隊隊室,被評為區達標隊室。少先隊先後兩次在動物園舉行“青師附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活動基地”揭牌儀式和“愛心獻給大自然”義賣會,“愛心獻給大自然”這種宣傳環境的形式系全國首創,省、市電視台、導報等都先後作了報導。少先隊活動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信息三條,省電視台轉發青島有線電視台新聞一條。 4 月 30 日舉行操場啟用儀式。學生中開展向五、一中隊孫文文學習,做“五自”好少年活動。小發明、小論文、航模、船模、紙折船等 21 人次在市、區獲獎,並代表區唯一的參賽學校參加市比賽,獲得市優秀組織獎。體育工作成績實現零的突破,排球隊獲得區比賽第二名,並代表市北區參加青島市比賽。
學校投入約 5.3 萬元,用於圖書、閱覽室建設、體育器械、實驗室改造。圖書藏量由學期初的 4165 冊上升到目前的 8000 余冊,增加近 50% 。給各教室配上了小喇叭。本學年度督導考核為良好等級。
1998年1月,領導班子進行調整。臧文剛任副校長,趙莉莉任教導主任,紀香玲任教科室主任,呂玉美任德育處主任,趙萌任大隊輔導員(副教導主任級),顏秉君任教導處副主任,李紅青任教導處副主任,賈佩玉任德育處副主任,肖相帥任總務處副主任。8月劉榮權工作調動至上海,杜本友擔任校長兼書記。 學校有教職工 47 人,學生 786 人,設 17 個教學班。本學年取消了保送優秀生進入重點中學的制度,實行整體調撥,該校 150 人升入青島第 60 中學。
學校工作突出教科研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編印教科研手冊。每兩周印發一期“科研園地”,提供校內外教科研動態、教改經驗及綜合信息等。全校教師圍繞“如何以學生興趣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校教科研主課題,確定了自己的教科研實驗課題, 2 位教師還承擔了區實驗課題的研究。學校組織了說課講座,骨幹教師舉行校級觀摩課以及接受外校教師聽課,開展了全校教師一人一課活動。舉行了校 98 年度素質教育觀摩暨第六屆教學綜合研討會,邀請了區教研室的領導來講座、評課,編寫了《十年教壇成果彙編》,收集了自建校以來在區級以上獲獎的公開課教案 37 篇,論文 21 篇。遲婷老師參加市新教師比武獲三等獎,賈佩玉老師獲得市勞動學科優質課比賽二等獎,劉岩林老師參加市語文學科優質課比賽獲一等獎,出市北區觀摩課,參加省語文優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省電教課比賽一等獎。市北區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 6 人獲獎。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 40 歲以下青年教師大專在讀率達到了 100% 。
區教體委的體育工作檢查中該校獲優秀等級。成功舉行了校春季田徑運動會暨校第一屆體育節。參加了區運會、區越野賽和區小足球、排球、籃球比賽,在“可口可樂區長杯”小學生足球比賽中獲女子組第六名,在區小學生排球比賽中分獲女子組第三名和第六名。區藝術節美術、工藝小組有 21 人次獲不同獎項。
爭取市教委普教處的支持,按照國家一類標準配備勞動器材,籌建了勞動教室。爭取了 5.2 萬元的儀器配備,使音樂、美術、數學、自然、電教和衛生器材達到國家一類標準,體育器材也進行了補充。採取了購買、捐助等方法,使圖書藏量增長到 16500 余冊,超過了市規範化學校的配備標準。兩機一幕全部進了教室。美化辦公環境。學校順利通過了區規範化學校的檢查。本年度督導考核為優秀等級。
1999年2月,張正銅任附小黨支部書記。4月,通過市級規範化學校驗收。 學校有教職工 42 人,學生 769 人,設 17 個教學班。 146 人畢業,整體升入青島第 60 中學。
學校籌集 26 萬元建起微機室、多媒體電化教室。進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制定了《師範附小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績效工資發放辦法》,因事設崗,合理調配師資,幹部、教師均實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趙萌老師被評為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
對青年教師實施“一年要過關,三年出成果,五年要成才,十年做名師”的“一、三、五、十”工程。教學工作圍繞“如何指導學生創新,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這一主課題進行研究實驗。各學科基本實現計算機備課。舉辦了以“面向現代化課堂教學”為主題的 99 年度教學綜合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歷時一天,共出觀摩課 5 節,收集論文 31 篇, 會上交流了 8 篇。 9 月 4 日組織了首次“家長看素質教育”開放日活動。與會的家長多達 400 余名,他們全面了解了學校的素質教育實施情況。 10 月份承辦了“青島市國小勞動學科課堂教學研討會”,於紅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執教了《做拼盤》一課。各學科開始嘗試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 位老師在市學科基本功優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 2 位老師參加市電教課的比賽分獲二、三等獎。在市北區體育基本功比賽中 2 位老師分別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20 人次在國家、省、市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2 位新教師分別取得了青島市新教師比賽二、三等獎的成績。
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箱。在一年級組建了少先隊的預備隊——兒童團組織,設有統一的標誌——綠領巾。區教委組織的“小學生素質教育展示活動暨慶六一、迎澳門回歸、呼喚世界和平”現場書畫比賽,該校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在區比賽中獲得了女子排球第一名、籃球第五名、足球第五名和男子排球第三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榮獲了市“排球傳統項目學校”的稱號。參加青島市少年網球比賽,有兩名學生分獲三、四名,該校獲得了團體第三名。學校體育目標管理達到了區超優等級。校美術小組選送的七幅作品全部入選青島市中小學生美術畫展,在第四屆全國中國小美術書法作品比賽中,該校被評為組織工作先進集體,趙學軍老師被授予指導工作獎,多名學生獲獎。音樂組組織了 40 多名有特長的學生參加青島電視台舉辦的“波力杯” 99 快樂兒童電視大賽,該校獲得優秀組織獎。“迎澳歸”活動中手抄報、知識競賽、徵文比賽、綜合活動多項活動獲獎。 12 月 14 日,成功地舉行了與澳門培正中學“手拉手、心連心”網上見面會。活動的盛況在山東電視台、青島電視台、青島日報、半島都市報上分別進行了報導。在錯埠嶺小區內進行了一次“回收廢舊電池”宣傳活動,《青島日報》對此予以了報導。該校的少先隊大隊被評為市北區四星級大隊,趙萌老師被評為青島市優秀輔導員。另外,學校團支部被評為市北區優秀團組織;該校被評為 99 年度區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年度督導考核為優秀等級。
2000年 學校有教職工 41 人,學生 740 人,設 17 個教學班。 143 人畢業,整體調撥至青島第 53 中學。
建起微機教室,籌建了教師備課室,配置了終端接收設備,連上了市教委信息中心的城域網, 通過該網上了 INTERNET , 60台微機全部聯成校區域網路,實現了辦公室、微機室、備課室、多媒體電教室的室室相通,實現了資源共享 。 對圖書室實現了微機管理。每個教室加裝 29寸彩色電視機,並建成了電視廣播系統。 改造、維修了取暖設備,加裝了辦公室暖氣片。做好了學校綠化工作,該校被評為市北區綠化先進單位。
教學工作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意識,以“如何指導學生創新,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課題,加強“心理健康與教育實驗”的研究。音樂、思品兩個教研組承擔省級實驗課題。將“教科研園地”改版為“附小教育”。 2 位老師分別獲市電教優質課評比二、三等獎,並出了市級觀摩課獲好評。 26 位教師在各級各類論文比賽中獲獎。 2 人課件獲得了區一、二等獎,學校被評為區電化教育示範校。 1 位老師課參加區優質課評比獲二等獎。 2 位老師參加市第三屆中國小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獲三等獎。 2 位老師被評為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 45 歲以下的教師進行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和多媒體電化教室的使用培訓,並通過了區進修學校組織的計算機初級的考核驗收。
開展“班班創特色,人人有特長”成功激勵教育活動。“素質教育開放日” 邀請家長參與“家長同樂會”,活動在《半島都市報》、《大眾日報》上進行了報導。推廣“快樂體育”“大課間體育”等群體性活動。排球隊在區比賽中取得女子第五名、男子第七名的;足球隊女隊獲區第五名,男隊獲區第七名,並在“市長杯”足球賽中取得了第七名。在秋季小學生運動會上取得了乙組團體第五名,賈佩玉老師被評為區體育工作先進個人。廣播操比賽獲區優勝單位;體育節活動中該校獲區優秀組織單位,四、 1 獲市先進班集體、六、 1 獲區先進班集體。在市航模比賽中, 1 人獲一等獎;在全國“希望杯”建築模型比賽中, 1 人獲三等獎。《家教專刊》獲區一等獎。該校被評為區優秀家長學校、區衛生工作先進集體。綜合督導中該校獲得了優秀等級。
2001 年 9 月,臧文剛任附小校長兼書記,趙莉莉任副校長,顏秉君任教導處主任,肖相帥任總務處主任,趙萌任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級),賈佩玉任教導處副主任。
學校有教師 42 人,學生 780 餘人, 17 個班。 143 人畢業,整體調撥至青島第 53 中學。學校建起 校園網、課件製作室、網管中心,配置了辦公微機 20台,為各辦公室添置隔斷式辦公桌,教師已經達到人手一機。學校被評為青島市綠色學校。
10月顏秉君 參加了骨幹教師省級培訓。 2位老師被評為青島市專業技術人才。2位老師被評為區教學能手,1位老師被評為市語文學科骨幹教師,1位老師被評為省社會學科骨幹教師。組織計算機中級水平的全員培訓和部分教師的國語培訓,全體教師順利通過了區進修組織的計算機中級水平考試。顏秉君老師代表青島市到威海出省級公開課。該校承擔了市級課題4個,區級課題1個。趙萌獲得青島市思品學科比武一等獎;7人在區級學科比賽中獲一、二等獎。英語組在會上向全區介紹開展校園英語的經驗,交流了英語評價改革及英語創意作業等。共有30人次參加了全國、省、市的論文評比獲得一、二、三等獎。2人次獲省課件比賽一二等獎,參加市教育工會組織的健美操比賽,獲得市二等獎。
9月份,該校隨同市內四區進入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一年級從課程設定、教材選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多方面均發生很大變化。在教師中廣泛開展“課程改革大家談”活動,掀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熱潮。青島市新教材培訓會上矯岩老師出數學研討課。多人次課改論文獲獎、發表。
1人被評為區優秀班主任,2人的素質教育案例和德育論文分獲區級二、三等獎。六一中隊被評為青島市“雛鷹中隊”。在全國“學科學,破迷信”知識競答活動中,該校6人次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趙萌獲優秀指導獎。體育工作中學校被評為市北區體育節優秀組織單位,6.2班被評為青島市體育節優秀班集體,該校評為青島市健美操優勝單位。在市北區舉行的各球類比賽中籃球比賽獲女子組第六名、排球比賽獲男子組第四名、女子組第六名。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該校獲得兩金三銀;市北區秋季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第一年升入甲組取得了58分的成績,其中有十七人次獲獎。在“可口可樂——市長杯”足球賽中男子足球隊獲青島市國小組第七名,女子足球隊進軍十六強,與足球2000俱樂部合作。在青島市“新興杯”小學生短式網球比賽中,獲得青島市團體總分第二名。學校被評為市北區衛生先進單位,林詠梅老師也被評為市北區衛生工作先進個人。藝術教育中美術活動小組有十多位同學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舞蹈《童趣》獲得區一等獎、市二等獎。4.1班參加市北區口語交際的匯報表演獲三等獎。該校被評為市北區優秀家長學校。開展“愛心奉獻”活動,自願報名、輪流陪床、捐助了4000元人民幣給生病的老師,校工會小組被評為“山東省模範職工小家”。市北區素質教育量化評估中學校取得了優秀等級。
2002 年 9 月,幹部調整。趙萌任教導處主任,毛德潔任大隊輔導員。教師 43 人, 18 個班級,學生總數 784 人。畢業 99 人,整體調撥至青島第 53 中學。
學校完成教師人手一機、微機進教室工程,全面發揮校園網的功能,實現無紙化辦公。被確定為市北區信息技術特色學校。對一樓大廳和二樓走廊、辦公室進行了裝修。該校確立了《附小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建視窗、創名校、辦特色”為辦學目標,以“做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為人的發展目標,突出特色辦學。 4 月、 11 月期間臧文剛、趙莉莉分別參加了骨幹教師的省級培訓。於紅(大)參加了骨幹教師市級培訓。 學校將構建學習型學校作為學校的發展性指標之一,確定每年十月為讀書節,師生、家長共讀好書。
遵循理念先行 ---制度保障---評價引路----典型示範----經驗推廣的工作思路,探索課程改革新路。承接了“市北區新課改數學課堂教學現場會暨校新課改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邀請市課改辦、區教研室有關領導、師範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參加。會上公開課、評課、經驗交流均有一年級教師承擔,此盛況在《半島都市報》進行了報導。還承接了“省師範學校數學年會國小研究課”“市北區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與課堂觀摩會”、“市北區課程改革閱讀教學研討會”、“市北區英語形成性評價研究階段總結會”。舉行了“與課改同成長”教學綜合研討會,青島電視台在《青島新聞》節目中做了報導。舉行了“家長與課改同行”開放日活動、“家長與課改同行”開放周活動。繼續進行評價改革的探討與實驗,為8個實驗班學生印製了統一的“成長記錄冊”。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有三位教師參加了山東省綜合實踐活動秋季教材、教參的編寫。教科研工作中學校參與了市級課題“開放式語文教學方式的研究”、國家級重點課題“國小英語課程評價”的研究,承擔了“創造教育研究”、“高年級運用網路教學、輔助高效學習”、“MAL綜合藝術感—以合唱教學為突破口,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教學方式探索”等市級課題。2人分別出市級數學公開課,3人分別出區級數學、音樂、英語公開課,4篇教學論文參加市區級評比獲獎。接待了來自棗莊、濟南、濰坊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班、吉林省校長培訓班等五批考察團300人次到校參觀學習。趙莉莉老師在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數學教材培訓會上做經驗交流,到膠南市為其新課改的啟動做講座。紀紅老師在市級英語評價研討會中曾三次做經驗交流。該校教師出省級課四節,市級課兩節,論文獲得省、市、區級獎項的共10篇;區級師德案例獲獎4人。
利用校園網,引導隊員參加“紅領巾文明網上行”活動,摸索“網路化”現代技術教育與校園少先隊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探索培養“ E代”少年兒童的少先隊工作新方式。在市北區可口可樂“區長杯”足球賽中男隊獲區第三名,女隊獲區第二名,在青島市“可口可樂”杯足球賽中獲得第二名,呂堅老師獲得優秀裁判員稱號。在區小學生排球賽中,男排1、2隊分獲第五名和第八名、女隊獲第八名的成績。在2002年市北區籃球比賽中,男隊獲第四名、女隊進入十六強。區運動會學校取得了141分的歷史最高記錄;五項聯賽成績躍居甲組第五名;在區越野賽中獲得了第四名。
學校被評為市教育局“青年文明號”;在市北區年度考核督導中獲得優秀等級;學校黨支部也被師範學校評為優秀黨支部,臧文剛校長被評為優秀黨員。
2003年:學校有教學班18個,在崗教師42人,聘請4位代課教師。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大力開展以“做學生良師益友”、“樹良好教師形象,創教育服務名牌”和“校長教師訪萬家,送真情”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教師節慶祝會上評選出毛德潔等十位學生最受歡迎的教師,樹立教師典範。暑期評選出徐曉瑋等六位教師為校優秀班主任。進一步完善對教師的評價辦法,建立了“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成員評價+集體評價+領導評價”的評價模式。
重視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大力開展教師校本培訓工作,學習現代教育思想,逐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評價觀。
學校於5月29日召開了“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第十屆教學綜合研討會,教師們就“在當前課改形式下如何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和“如何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淺議現代的學生觀、評價觀、教師觀、課程觀”,進行了自主學習研討與集中交流。全校評選了優秀教學案例4篇,優秀課堂教學札記6篇。四位教師做了網頁展示。這次教學研討會的召開,使全校進一步濃厚了的教研氛圍,推動了學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改革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促進與激勵功能。倡導教師用多把尺子評價學生,把形成性評價納入學生學期總評中,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鼓勵教師參加業務學習和學歷進修。共5人次校長提高班、校長崗培班、校長讀書班結業,3人省市級培訓圓滿結束。支持5位教師參加了全國、省、市級教學教研活動。先後接待了由市課改辦、市人事處領導帶隊的吉林、甘肅、章丘三地90餘人的課改考察團,多位教師出觀摩課。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業務比賽,張珂等六位教師在市北區分別出公開課、觀摩課;遲曉琳獲得市級數學學具比賽二等獎,王玉菁、吳儼分獲區級賽教課一、二等獎。賈佩玉、矯岩、賀南、紀紅、呂堅五位教師被授予“區教學能手”稱號。
德育工作重點是:培育民族精神,大力開展誠信教育。開展誠信教育小講座,誠信格言大展評、舉辦“怎樣做誠實守信好學生”主題隊會、手抄報評比,使同學們深刻領會了誠信的內涵。
體育工作:在“可口可樂—區長杯”小學生足球賽中,該校男子足球隊獲冠軍,女子足球隊獲第三名,獲得“市長杯”的參賽資格。校網球隊獲市北區團體總分第二名,校田徑隊參加區春運會多人次獲獎,並獲得精神文明隊,進入甲組學校前六名;校排球女隊獲區排球比賽第四名和第八名,該校被評為區第七屆小學生體育節“優秀組織單位”。
藝術教育工作:學校不但重視改革課堂教學,而且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繼續開設合唱、舞蹈、器樂、繪畫、工藝製作、網頁製作、科技、足球、排球、田徑10個校級興趣活動小組,同時為了使學生“人人有特長”,各班還建立了摺紙、書法、剪紙、口琴、課本劇等15個興趣小組,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學生達到100%。在體育節和藝術節活動中,學生通過美術書法現場大賽 、挑戰吉尼斯、校園英語歌曲展演、雙語故事大賽評選等多種活動中各展所長。另外,學校還組建了校管樂團。5月至6月份舉行了以“放飛藝術心靈,爭做新世紀小主人”為主題的校第十屆藝術節。
該校的合唱、舞蹈、“金剪刀”服裝設計比賽分別獲得區小學生藝術節比賽一等獎。體育、藝術、衛生工作分獲區先進單位稱號。
四月份在全國非典傳染病襲擊過程中,該校成立了防非典指揮部,制定了緊急預案,投資3000元購置防護用品。堅持通風、晨檢、零報告、消毒、隔離制度。通過校會、班會的講座、參觀非典知識圖片展,對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非典預防知識的宣傳,加強了對學生衛生習慣的教育。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活動,化不利為有利,師生的衛生、鍛鍊意識增強。有效的措施把非典擋在校外。整個過程中,黨員、幹部、團員衝鋒在前,一馬當先,帶領廣大教師投入到抗擊非典的工作中去。為抗擊非典全體捐款860元,16名教師踴躍報名參加獻血,4名教師參加市北區義務勞動受到表揚。
爭取到市教育局、師範學校的大力支持,5月11日---10月對該校的操場、校舍進行全面的維修:改校門、做透視圍牆、鋪設塑膠操場、新建傳達室、改建室外廁所、粉刷外牆、裝修多功能教室、裝修教學樓一、三、四層走廊、建設走廊書吧等,投資大約120萬元,使該校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10月17日新操場正式啟用,召開了校田徑運動會,市教委基建處劉國風副處長、市體衛藝梁永東處長、師範學校安伯貞書記及周邊單位的領導來校祝賀,此盛況在《校園風》欄目和《半島都市報》進行了報導。10月份更換了教室的所有電腦和電視,使電教設備再上新水平。暑期更換了圖書室書櫥27組,教師辦公桌椅42套。此次校改是該校歷史上投資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全校師生備加珍惜。9月---11月對校內的氛圍布置進行設計施工,把二、三、四樓走廊建設成藝術長廊、學習長廊和科技長廊,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該校圓滿完成了區教體局制定的“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基礎性指標方案”和自定的“持續發展辦學水平發展性指標方案”的各項指標,在區綜合督導中獲基礎性指標優秀等級,發展性指標“突出發展獎”。在區德育年會上該校的德育目標遞進層次研究獲得先進集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