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志·民族宗教志

青島市志·民族宗教志

《青島市志·民族宗教志》編纂始於1991年,1997年正式出版。上限自1891年青島建置始,下限至1986年。為彰明個別事物的因果,適當上溯或下延。全書以篇、章、節層次劃分,共設2篇。上篇為民族,下篇為宗教。 民族篇分為7章。 首章為滿族,依次為:回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其他少數民族、民族事務。

基本介紹

詳細信息,青島歷史,

詳細信息

所有責任者: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編
所有題名: 分輯名:民族宗教志
標識號: ISBN:7-5011-3723-4
出版、發行地: 北京
關鍵字: 地方志---青島民族志---青島宗教史---青島
語種: Chinese 漢語
分類: 中圖分類:K295.23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22.6222
分輯名: 民族宗教志
載體形態: 219頁

青島歷史

1891年青島建置後,隨著青島工商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即陸續來到青島謀生,最先到青島的是滿族人和回族人,其他少數民族則隨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青島市的少數民族同胞大多數沒有固定職業,只能從事一些低下的工作,有的少數民族為了生存,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不能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翻了身, 生活有了保障。1964年人口普查時,青島市有少數民族1 4個,人口達5944人。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青島市委和青島市人民委員會認真貫徹執行了中共中央和國家有關民族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中均有少數民族同胞擔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青島市增設了清真飯店、清真食品店、清真糕點廠和回民墓地;民族節日如“開齋節”,政府還規定放假一天。“文化大革命”時期,民族政策遭到嚴重破壞,青島市的民族事務機構受到嚴重衝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族政策得到了落實。1982年人口普查中,青島市的少數民族達到24個,人口6724人;到1990年青島市少數民族已有38個,人口增至9790人。各少數民族同胞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 宗教篇分為6章。 首章為道教,依次為: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宗教事務。青島歷史上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5種宗教。 青島的道教在西漢時即已露端倪。東漢張陵創立道教後,道教始得有了長足發展。興於唐、宋,盛於元、明、清,各朝代道教在青島地區先後建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許多著名道士受到皇帝的召見和賜封。至明、清,全真道在青島已很盛行。20世紀初,青島的道教日趨衰落。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日軍多次進山掃蕩,殺人毀廟,道士雲散,廟內香火幾乎斷絕。青島解放時,市區的道觀保存完好者有59處,道士、 道姑200餘人。 解放後, 年輕的道士多還俗另謀他業,許多道觀改作他用。1959年, 全市有道士、道姑89人,分布於27處道觀。1990年有道士的道觀1處,道士20餘人,道徒100餘人。 青島的佛教歷史悠久。20世紀,隨著青島城市的興起,青島的一些人士為了弘揚佛教文化,於30年代籌資興建了湛山寺。湛山寺在?虛法師的苦心經營下,很快成為天台宗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的名剎。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在青島設有日本佛教寺院7處, 日本投降後皆被取締。解放後,1959年青島有佛教寺院13處,有僧尼及寄居者32人。1990年,青島僅存佛教寺廟1處,有僧人30餘人,教徒1000餘人。 基督教是在鴉片戰爭之後傳入青島的。最早來到青島的是美國北美長老會的傳教士郭顯德,不久美國美南浸信會、德國信義會的傳教士也先後來到青島。從德國侵占青島到青島解放的50多年裡,先後有13個國家所屬11個差會的傳教士來青島傳教。青島解放前夕, 青島的基督教各教派共有教堂及聚會場所140餘處,外籍傳教士90人,華籍牧師、 教士500餘人,分21個教派,信徒1.2萬餘人。1990年青島有牧師、教士25人,開放教堂13處,聚會點27處,信教民眾1.8萬餘人。 天主教,傳入青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翌年德國傳教士白明德即來到青島,此後天主教在青島迅速發展。青島解放前夕。市區有教堂10處,修女院11處, 外籍神甫、修女36人,華籍神甫、修女158人,信徒5000人至6000人。1990年,青島有天主教主教1人、神甫3人、修女5人、信教民眾2500人左右,開放教堂2處。 伊斯蘭教於1928年傳入青島,許多回民從外地陸續來到青島。回民穆斯林每到一地都要遵守伊斯蘭教的功課,建立禮拜場所。最初於河南路購買房屋一處,作為臨時禮拜場所, 於1929年遷到常州路9號至今。1990年,青島市有阿訇1人,穆斯林約1000人,開放清真寺1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