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島市志·民主黨派青島地方組織志》的編纂工作始於1991年,2001年公開出版。
主要內容
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並肩戰鬥,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青島各民主黨派組織發展工作,是堅持協商確定的各自重點分工和以大中城市、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的原則,逐步發展成員。20世紀50年代建立組織時,僅有成員幾百人。1956年有較大發展,1957年底發展到1498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又有一次較大的發展。1986年後,各民主黨派經協商分工,在經濟文化較發達、民主黨派對象集中的即墨縣、膠縣、膠南縣、平度縣、萊西縣和嶗山縣的縣城以及黃島區進行試點,有計畫有步驟地發展成員,建立組織。到1990年底,全市民主黨派成員已發展到2802人(其中青島市各民主黨派之間交叉14人) 。其中民革180人、民盟1098人、民建567人、民進211人、農工黨250人、致公黨96人、九三學社400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各民主黨派積極投入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
抗美援朝、思想改造和“三反” “五反” 運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後,中共青島市委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揮了各民主黨派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積極性。
1957年,青島市各民主黨派回響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組織成員幫助共產黨整風,發表了大量意見和建議。但後期由於“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一部分民主黨派成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各民主黨派貫徹“三自方針”(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和“三不主義”,採取召開和風細雨、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的“神仙會”等辦法,對其成員及其所聯繫的人士進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增強了他們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對於穩定青島市的安定團結,較快地克服困難,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民主黨派被迫停止活動。
中共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實踐中有了很大發展。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
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政治力量。
1990年,全市各民主黨派在各級人大(人民代表大會) 、政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擔任職務的共360人,占成員總數的12.84%。其中全國人大代表6人;省級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人,人大代表5人;市級人大常委2人,人大代表29人;縣(市) 區級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人,常委8人,人大代表32人。全國政協常委1人,委員2人;省級政協副主席1人,常委6人,委員24人;市級政協副主席7人,常委21人,委員88人;縣(市)區級政協副主席16人,常委39人,委員70人。他們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事務的管理,為改革開放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顯著成績。
民主黨派中人才濟濟,成員中有相當多有影響、有專長的中上層人士。許多民主黨派成員在政府機關、學校、科研單位擔任領導職務。1990年黨派成員中具有高、中級
專業技術職務的1840人,占成員總數的65.67%,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914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926人。有相當多的成員是著名的專家學者,有些是與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和國外有廣泛聯繫的知名人士,有的還獲得外國
榮譽博士學位或被列入《世界名人錄》。民主黨派不僅在參政議政方面,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協商和決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維護安定團結,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推動法制建設,加快改革開放,促進祖國統一等工作中,也是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