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四十中位於青島市四方區興德路75號。學校實施40人小班化教學,學校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切入口,讓每一個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是學校的育人目標。2014年停止招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四十中
- 校訓:為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
- 主要獎項:獲得青島市規範化學校
青島市“AAA”衛生健康校園的榮譽稱號 - 地點:青島市四方區興德路75號
- 每班人數:實施40人小班化教學
- 校風:和諧 博愛 拼搏 進取 開拓 創新
校園簡介,教學理念,學校特色,
校園簡介
多年來,為重點高中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為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2006年市教育局和四方區教體局共投資300多萬元對校園環境進行整修,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學設備進入了現代化的領先水平。
學校擁有龐大的計算機教學網路,有配備精良的多媒體教室、高標準的理科實驗室和語音教室,有高規格的塑膠跑道、人造草皮球場等文體活動設施,是莘莘學子暢遊學海,展現自我,實現青春價值的理想之地。 如今,學校有一支敬業愛生、業務精湛、修身立德、啟智求真的教師隊伍。其中張峰等五位老師被評為青島市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丁建旭等七位老師為市、區生物、英語、數學、地理、物理、語文、歷史、化學學科中心組成員,先後有7位老師在山東省和青島市的優質課比賽中獲獎,還有青島市優秀教師趙丕花老師、四方區優秀班主任韓秀萍老師和臧妍老師等一大批優秀教師。
學校以強化廣大學生自身建設為基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民族精神自豪感,提高道德修養,鍛鍊實踐能力。2006年,開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動,教育學生如何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社會、對待他人。利用暑假等節假日,組織學生幹部夏令營活動、“送溫暖進社區”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觸社會,體驗人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校風已蔚然成風。 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多渠道育人,在音樂課、體育課、美術課上進行大膽創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彈奏出優美的曲目、畫出美麗的圖畫、擁有健美的體魄,電子琴、健美操教學是我們的特色教學。《星海文學社報刊》已成為校園內學生最喜歡的自辦報刊;體育節、藝術節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舞台。在青島市健美操比賽中,我校健美操隊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籃球、排球訓練水平突出,在四方區比賽中均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學校教學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 “簽約式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在2006——2007年各類學科競賽中我校有一名同學獲得全國英語競賽一等獎,有兩名同學獲得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有一名同學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 短短一年的時間,學校先後獲得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和青島市“AAA”衛生健康校園的榮譽稱號。展望未來,四十中學必將逐步成為青島教育陣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40中計畫進行異地重建,於2014年停止招生。
教學理念
校風:
和諧 博愛 拼搏 進取 開拓 創新
校訓:
為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
學校特色
以科學發展觀和新課改精神為指導,以校本教研為重點,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積極研究,探索並解決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惑與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治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並完善以校、以組為本的教研製度,發展教師的業務專長。
1.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把本學科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作為教研的對象,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明確各年級的教學工作重點,深入研究並積極實踐各年級的教學策略。以學習方法與實踐感悟為重點,加強學情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在許多教學環節上真正實施有效的分層次教學,使每個學生在他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最大的發展。
以教研組或集備組為單位,在充分調查研究學情的基礎上,提出擬解決的問題,並就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設計。遵循問題—設計—行動—總結的基本流程,將校本教研貫穿在集備組的活動中,採取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教學研究形式,及時進行個人或集體反思,把不足的地方再拿到課堂中改進,直到把問題初步解決。逐步形成以“問題解決式”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校本教研課題申報的基本要求是:擬解決的問題作為題目,內容包括問題提出的背景及現狀分析,重點解決的問題,擬採取的措施,擬達到的目標和效果以及完成的時間。學期末寫出階段結論性分析報告,內容包括對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解決問題的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數據作為依據,下一步改進的措施和擬提出的新的問題。形成制度化、過程化,逐步把有效經驗,在全校推廣。
2.加強集體備課和集體聽課,多渠道反饋課堂教學信息,在集思廣益中提高教研能力。分管教學的幹部、教研組長、年級組長、集備組長和其他教師參與集體聽課和評課,每學期至少20節。各教研組每月搞一次大集備,各集備組每周進行一次集備。由中心發言人將某一章節或單元預先備好課,以說課形式進行模擬上課;然後由組內教師討論補充形成“通案”;每位教師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和自己的授課風格再適當添減形成“個案”;集備與平日隨時隨地備相結合,積極推行說課式集備,有利於資源共享,互助提高。開展集備組同上一節課或同單元研究課制度,開展集體聽課、評課制度,做到有效研究、及時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課,開闊視野,有所借鑑。
3.組織青年教師拜師會,師徒結對。教齡在3年以內的(包括3年)青年教師都要主動拜一位師傅,可以同學科,也可以跨學科拜師。師徒結對目標籤約書中明確了各自的責任與義務,制定了一年和三年個人業務發展規劃。
4.舉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樹標示範中提高整體水平,培養拔尖人才。先後舉行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微格教學展示課,要求與組內集備和解決問題的研究相結合。在整體設計方面、某一個側面或某幾個環節上有突出表現,產生亮點,可供大家學習和借鑑。
5.年教師說課比賽,通過比賽提高青年教師對說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的準確把握,提高說課能力,為上好課奠定基礎;舉行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通過比賽鍛鍊和培養新人。
二、關注學生,研究學生,促進學生特長發展、全面發展。貫徹“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質”的理念。
1.加強優秀學生的培養,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並舉行以考查能力為主的學生競賽活動,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教研組在制定本學期計畫時要結合學科特點安排一次競賽活動。競賽可面向全體,也可選拔部分學生參賽。學期計畫中確定競賽的內容、形式和時間。年級組舉辦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指導講座或交流會,確定講座或交流會的主題、形式和舉辦時間。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2.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求知慾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習暫時存在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信心投入到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組織學習互助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使每位學生都不斷進步。起始年級應把教學銜接作為教學重點之一,知識的銜接、學法的銜接等都列入教學研究中;並且降低難度、放慢進度、減緩坡度,讓剛進入新初一的學生順利地適應新的學習要求。
3.初一初二年級進行語文課外閱讀訓練。閱讀量:間周一次,每次兩課時,每次閱讀約4千字左右,每學期閱讀量大約4萬字。閱讀內容及形式:以閱讀本年級所學題材為主。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8人,人手一本書,閱讀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師按組輪流指導。對學生的要求:寫出讀書筆記,摘抄、感想均可,每月總結一次,舉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等。
4.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內在學習動機。各學科從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出發,積極開展課前二分鐘的管理,要求學生及時就位,做好課前準備,任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成語故事”、“科學家小故事”、“生命的奧秘”、“世界真奇妙”等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的演講和朗誦活動。以此項活動促進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的良好習慣。
5.初一、初二年級實行“簽約式目標教學”。進一步探索教師、學生及家長三方簽約促進學生學業不斷進步的有效途徑。每學期對“目標學生”單獨跟蹤考評,達標率在90%以上,努力把“簽約式目標教學”與愛心幫扶結合起來,與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逐步擴大簽約範圍。
6. 初一初二年級從本學期開始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整合音樂教學資源,開設鍵盤課。從識記五線譜到鋼琴的基本彈奏,開展循序漸進的課堂教學。到音樂課結業的時候,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彈奏出幾支動聽的曲目,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打下基礎。嘗試等級達標考核,每學期對學生及教師進行等級考核,並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公開等級達標考核會。
7.初一年級體育課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每周兩課時分別進行常規體育課和健美操教學。突出健美操教學的特色,把體育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但有健美的體魄,而且還具有審美的情趣,在課堂中學會欣賞美、創造美。擬嘗試等級達標考核,每學期對學生及教師進行等級考核。 8. 初一年級體育課和初一、初二年級美術課擬嘗試等級達標考核,每學期對學生及教師進行等級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