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生物化石群

青岩古生物化石群

青岩古生物化石群恰好在一處相變帶上,向北為楊柳井組及壟頭組泥晶類岩及白雲岩,往南為新苑組粘土岩、泥灰岩,化石主要產在新苑組落層泥質條帶狀灰岩及生物屑灰岩中。從地質學角度來說,此處為一古海洋台緣與深海斜坡交界處,此處向南是深海,北為台地邊緣,是各種古生物聚集的地方,特殊的環境利於化石的保存,便形成了著名的青岩古生物化石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岩古生物化石群
  • 地址:貴陽花溪
簡介,發展歷史,深海植物化石,大自然繪畫技法,

簡介

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的一群地質專家和工程師,在省內發現大批古生物化石,每一件都有數億年的歷史。
青岩古生物化石群
貴州貴陽青岩古鎮挖出大批古生物化石

發展歷史

深海植物化石

剛上山時,大家發掘的化石不是很多,多為一些雙殼類(大部分相當於如今的蛤類)及腹足類(大部分相當於如今的螺類)化石,且多為碎片。經過一段時間細心挖掘尋找後,慢慢發現了海百合刺、菊石等珍貴化石。
從環境上來說,這裡遠古時已接近深海,隔海岸至少有數十公里,按常理此處不可能出現植物化石。於是,大家在現場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此植物到底是從何處而來,最終大家認為,植物應該是一塊從遠處隨波逐流而來的,經下沉後在此埋藏形成化石。

大自然繪畫技法

這個地質現象是怎么形成的,像修房子時砌的磚。的確,那些“磚塊”很是形象,還排列得錯落有致,就像人工砌築而成。
據陳明華解釋,這種現象應是在岩石還未固結成岩時,灰色的灰岩中有裂隙,黃色的鈣質粘土就順著裂隙充填形成如今的樣式。
大自然的奇妙,讓人嘆為觀止。“巡山人”在化石山上往北走數公里,在壟頭組山上發現,一處塊狀灰岩中形成一系列不規則的條帶與紋層,就如繪畫大師的一幅寫意畫,紅白相間,渾然天成,“繪畫技法”變幻無窮,讓大家驚嘆不已。
經大家現場研究,定論這是一種叫葉狀藻的生物化石形成的藻紋層灰岩。這些葉狀藻生長時其形態複雜,野外不見明確根,藻片大多以折斷呈藻片保存,葉狀藻邊部的葉緣向內捲曲,沉積物及後期亮晶膠結物充填,形成了變幻多端翻卷彎曲等多樣的岩石花紋樣式。
更奇特的是,這幅“水墨畫”的筆劃都是由無數的“豆豆”組成的。據陳明華介紹,在葉狀藻層之上,有成層或透鏡狀如黃豆大小的“豆粒灰岩”。而且這些不起眼的“小豆”形成也非易事,是碳酸鹽沉積物暴露於大氣下,由於淡水的滲流作用,沿顆粒表面形成同心紋包殼而成,要看到這樣的大自然奇觀實屬不易。
大家再向前行約數百米,在改茶組白雲岩中,發現一片奇特的石頭,在白雲岩層面間,出現一幅紅白色的“山水畫”,如山水,如樹枝,如山花,妙不可言。咋一看,還以為是誰用紅油漆給“潑”的呢。經仔細觀察,才發覺是天然形成,為後期的鐵質沿層面及節理裂隙浸染形成,大自然真是奇特奧妙。
據陳明華介紹,當今地質科普文化有很大的需求市場,比如景區地質遺蹟景觀的科普,研學旅遊地學科普等,市場需求突顯。如何把地質語言“白話化”、“簡單化”地去進行科普,值得思索。地質科普不一定要高大尚,對地質現象的解釋要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讓大眾易於接受,這才是地質科普以後要探索的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