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跨群體友誼對群際態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由陳曉晨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少年跨群體友誼對群際態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曉晨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流動兒童的積極發展與社會融合已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本項目擬從群際接觸理論的視角出發,系統考本地學生與流動兒童間的友誼對學生外群體態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首先,通過問卷法了解本地學生和流動兒童對外群體所持有的刻板印象。其次,採用問卷法和行為實驗,考察直接和拓展性跨群體友誼對外顯和內隱外群體態度的影響;通過對兩個可能的中介變數(群際焦慮、知覺到的跨群體友誼社會規範)的分析,揭示友誼效應發揮作用的心理機制。最後,通過對本地學生和流動兒童研究結果的比較,揭示友誼效應及作用機制在不同群體成員間的差異。研究結果可進一步完善群際接觸理論的理論體系,還可為改善學校管理、制定有助於不同群體學生融合的教育方案和干預項目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建議。
結題摘要
流動兒童的積極發展與社會融合已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本項目從群際接觸理論的視角出發,系統考本地學生與流動兒童間的友誼對學生外群體態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依據原計畫,研究首先通過問卷法了解本地學生和流動兒童對外群體所持有的刻板印象;其次,考察直接和拓展性跨群體友誼對外群體態度的影響;通過對兩個可能的中介變數(群際焦慮、知覺到的跨群體友誼社會規範)的分析,揭示友誼效應發揮作用的心理機制;接下來,通過對本地學生和流動兒童研究結果的比較,揭示友誼效應及作用機制在不同群體成員間的差異。超出原有研究計畫,本項目將關於跨群體友誼與群際態度的研究拓展到了其他群體(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正常兒童與學業不良學生),並成功設計開發了有效提升外群體態度的教育干預方案。研究結果表明,在公立混合學校中,跨群體友誼普遍存在;跨群體友誼與更改為積極的外群體態度相關聯;群際焦慮在跨群體友誼對群際態度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友誼效應在少數群體成員中更明顯。研究結果可進一步完善群際接觸理論的理論體系,還可為改善學校管理、制定有助於不同群體學生融合的教育方案和干預項目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