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

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

《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內容涵蓋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軍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中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發生的數十個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講述了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背景、發展過程及其最終的歷史形態,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這段歷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18頁
  • 開本:16
  • 作者:王澤坤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15.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青少年應該銘記的共和國故事·變害為利:新中國開國之初的水利建設與淮河大戰》是一部反映共和國60年偉大建設實踐的大型歷史故事叢書。它從多個視角,多個側面來解讀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圖書目錄

一、中央決策規劃
毛澤東緊急批示治理淮河
周恩來部署治淮工作
毛澤東與邵力子暢談治淮
中央作出治理淮河決定
治淮委員會編制治淮規劃
二、河南治理淮河
河南省治淮工程拉開序幕
治理淮河一級支流沙潁河
平原河道建立排水系統
修建水庫及其配套工程
淮河流域駐馬店地區抗洪
水電部召開防汛安全會議
進行水庫複查和除險加固
對周口地區進行綜合治理
大力治理淮河幹流沱河
三、安徽治理淮河
興建大型的山谷水庫
建設窪地蓄洪控制工程
兩次加高加厚淮北大堤
豫皖蘇三省開挖淮北新河
綜合治理淮北大平原
淮北人民開挖新汴河
興建淠史杭大型灌區
皖北人民開挖茨淮新河
四、江蘇治理淮河
黨政軍民制服蘇北洪災
興建蘇北的灌溉總渠
興建蘇北引江濟淮工程
蘇北人民力克水旱災害
五、山東治理淮河
拉開導沭整沂工程式幕
貫徹蓄泄並重治理原則
對蓄水工程進行加固
實施洪水東調南下工程
菏澤人民積極引黃淤灌

文摘

著作權頁:



毛澤東一生遇到這樣三種情況就常常流淚:一是看戲看到情節悲傷處,會被劇情感染,情不自禁地流淚;二是相處久的警衛員犧牲了,或親人、朋友離別,或是見到自己騎過的老馬死了,用久了的東西破損得不能再用了,會流淚;三就是見不得老百姓受苦受難,人民民眾饑寒困苦乞討流浪的場面,會讓他流淚。
毛澤東看到“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的地方,不忍再看下去了!這時,他的眼前景物似乎化作了水急浪高的滔滔洪水,漸漸地漫過房屋,只有大樹的樹冠還露在洪水的上面。他似乎看見了一個中年婦女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坐在樹權上哀號求生……
毛澤東終於又從幻化的思維中回到了現實來,他那滾動欲出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滴在了這份電報上。接著,毛澤東拿起一支紅藍鉛筆,在“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的下邊,重重劃了兩道橫槓。
毛澤東畢竟是一代大政治家,很快進入了理性的思索。他按著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從歷史到現實、從歷代帝王得天下到失天下的層面進行了審視和思考。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大禹治水是第一件無與倫比的偉業。一位外國學者曾說:“稱中國為河川之國,其意義不僅在於它有眾多的河流,而且在於因為對河川進行了治理而極大地影響了它的歷史。”
中國古代治水自禹之後,代代有傳人,在防洪、通航、灌溉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黃河大堤,始於東晉時代的荊江大堤,開創於東漢時期的江浙海塘,都是可與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偉大工程。
從春秋時期開始,經歷隋唐到元明清完成的京杭大運河,把西東走向的江、淮、河、漢通連了起來;秦始皇時期建成的廣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汀的水系,擴大了我國內河航運的範圍。
為解決乾旱問題,我國很早就修建了技術水平很高的灌溉工程。岷江上的都江堰,造就了著名的天府之國;黃河河套灌區,創造了塞外汀南的奇蹟。
但是,近代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後,水政荒廢,河流失修,不澇則旱,民不聊生。
在蔣介石執政的20多年中,由於於水利長期失修,加上連年戰亂的破壞,尤其是像黃河花同口人為決堤,給人民造成的損失是十分驚人的!
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日本侵略軍的大舉進攻面前,節節敗退。當開封陷落、鄭州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們為了阻止日軍追擊,於6月9日扒開了花園口黃河大堤,黃河水從賈魯河、潁河傾瀉入淮,進一步加深了淮河水患。1947年,黃河被挽回故道,卻給淮河留下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的惡果。
1946年,黃河又發生大災,災民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救濟,連美國記者白修德都看不下去,到重慶質問蔣介石,蔣介石居然說河南沒有災民。
僅1949年不完全的統計,全國被淹耕地達1.2億畝,減產糧食110億公斤,重災區災民達1000萬人。其中,華東地區被淹耕地5000餘萬畝,占全部耕地的五分之一,減產糧食35億多公斤,災民1600萬人。
可以這樣說,蔣介石兵敗東南數省,與洪水成災、失去民心有著一定的關係。
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對建立一個嶄新的新中國表現出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當1949年淮河發生洪水,帝國主義曾幸災樂禍,預言共產黨無法克服中國的災荒,無力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時,毛澤東向世界序嚴吉告:
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從大禹治水興天下,到蔣介石因失修水利等原因而敗退台灣,對“水興國家興,水害國家敗”的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毛澤東認為,為了鞏固新建立的政權,並應付國際和國內的突發事變,必須考慮從根本上解決洪水年年造成災害的局面。唯有如此,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一心一意地擁護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否則,其他一切革新都會因為洪水成災而付之東流!
毛澤東根據淮河災情,借鑑歷史經驗,從政治高度出發,強調了根治淮河水患的重要性。
據原水利部長錢正英回憶,當時毛澤東認為,中國歷史上好幾個開國皇帝都出在淮河流域,劉邦是淮河流域沛縣人,曹操是淮河流域亳縣人,朱元璋是淮河流域鳳陽人。其原因在於淮河流域天災人禍多,那裡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溫床。
為了新中國的安定,必須先把淮河治好。為此,毛澤東在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發來的電報上作了批示:周恩來:
請令水利部限日做出導淮計畫,送我一閱。此計畫8月份務須做好,由政務院通過,秋初即開始動工。如何,望酌辦。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同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的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罔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蘑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儘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定不至於因大而空,我們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複雜的,事態的發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巾於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於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上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