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00年2月10日,梁啓超寫下了激揚一代中國人的巨作《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船隻”而今天梁啓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盛氣、豪壯、造世界等氣質,都在這一代身上依稀看見。可是,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到哪裡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zui好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從老祖宗的國學典籍中尋找我們的根,重拾我們心靈的真、善、美。
《青少年國學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剖析、解讀傳統國粹,並且將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融於其間,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通過閱讀《青少年國學課》,青少年不僅能對國學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而且能從中汲取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重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形中將真、善、美紮根於心中。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立身篇:有志者,事竟成
1.孔子在《論語》中倡導了哪些人生志向? / 002
2.《大學》對修身提出了哪些要求? / 004
3.儒家為什麼把立身看作為人處世的基礎? / 006
4.道家和儒家關於立身的觀點有哪些異同? / 008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立身有什麼啟示? / 010
6.為什麼說立身要以立學為先? / 012
7.人貴立志,為什麼會“欲速則不達”? / 014
8.“過猶不及”體現了孔子怎樣的立身原則? / 016
9.孔子為什麼恥“惡衣惡食者”? / 018
第二章 敬事篇:貌思恭,事思敬
1.儒家的“敬拔體想鴉事觀”是如何要求的? / 022
2.儒家的“敏行觀”都有哪些體現? / 023
3.《弟子規》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 025
4.《弟子職》中“以生為本”的思想是如何體現的? / 027
5.“恭敬不如從命”屬於愚忠嗎? / 028
6.儒家的“尚賢”只是尊重人才的意思嗎? / 030
7.《三字經》只乎您辨是一本識字讀本嗎? / 031
8.“敬事”與“敏行”哪個更重要? / 033
第三章 誠信篇:立於誠,成於信
1.為什麼說“人無信不立”? / 036
2.為什麼說“至誠,聖人也”? / 037
3.儒家和佛家的“心誠則靈”有何不同? / 039
4.“誠信就是金錢”是源於儒家思想嗎? / 040
5.誠信品質只是一種自我約束嗎? / 041
6.儒家的誠信思想有什麼政治目的性? / 042
7.為什麼誠信具有道德至上性? / 044
第四章 謙讓篇:成由殼鍵挨謙,敗由奢
1.謙讓是儒家仁愛思想的延伸嗎? / 048
2.謙敬有哪些思想內涵? / 049
3.謙讓和“當仁不讓”矛盾嗎? / 050
4.儒家倡導的謙讓是無原則地討好退讓嗎? / 052
5.如何正確處理謙讓和競爭之間的關係? / 053
6.謙讓對我們的成長有什麼意義? / 055
7.謙讓對個人修養有什麼影響? / 056
8.怎樣做到“嚴己寬人”? / 057
第五章 仁愛篇:愛人鑽探嘗促者,人恆愛
1.“殺身成仁”是儒家仁愛思想的體現嗎? / 060
2.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異同? / 061
3.孟子是怎樣繼承孔子的仁愛思想的? / 064
4.儒家的仁愛與佛家的慈悲觀念有哪些區別? / 066
5.儒家的仁愛思想是一種人道主義思想嗎? / 068
6.儒家的仁愛思想在踐行上有哪些要求? / 070
7.儒家的仁愛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 072
8.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如何改善人性的? / 074
第六章 道義篇:行以道,仗以義
1.孔孟之道的精髓有哪些? / 078
2.中庸之道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嗎? / 080
3.道家的“道”與儒家的“道”之間有傳承關係嗎? / 082
4.孟子“捨生取義”的主張對後世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 084
5.孟子的“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有什麼積極作用? / 086
6.“從道贈連套不從君,從義不從父”與儒家的忠孝觀相違背嗎? / 088
7.“鐵肩擔道義”體現了儒家的什麼精神? / 090
8.儒家的義利觀是怎樣對待義與利的? / 092
第七章 省己篇:省乎己,遷於善
1.儒家的“省己”就是“為己”嗎? / 096
2.荀子的“性惡論”是儒家“省己”的緣由嗎? / 098
3.孟子的“性善論”與儒家的“省淋戲乎己”有衝突嗎? / 100
4.儒家的“省己”屬於修身的範疇嗎? / 101
5.儒家的“內聖外王”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 103
6.《禮記》中提出了哪些日常行為規範? / 106
7.儒家的“仁”與“善”有什麼關聯? / 108
8.“上善若水”和“絕仁棄義”之間有矛盾嗎? / 109
第八章 勤儉篇:精於勤,荒於嬉
1.《春秋》中記載了哪些荒嬉的故事? / 114
2.儒家勤政觀念的歸宿是什麼? / 115
3.《詩經》中有哪些勤勞的典故? / 117
4.孔子的節儉思想體現在哪些方面? / 119
5.墨家的節用觀點有哪些體現? / 121
6.老子“少私寡慾”的背後有何良苦用心? / 122
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出自何處? / 124
8.大唐盛世有哪些清儉的賢人? / 125
9.勤儉透射出什麼樣的精神本色? / 126
第九章 勇毅篇:勇無懼,毅乃久
1.“勇者不懼”和“仁者無敵”之間有衝突嗎? / 130
2.《孫子兵法》中對“勇”有哪些要求? / 132
3.《三十六計》中有哪些表現“毅”的計謀? / 134
4.儒家的“勇”是側重人的內心錘鍊還是外在行為? / 136
5.儒家為什麼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 / 138
6.墨家比儒家更提倡勇毅精神嗎? / 140
7.墨家的勇毅精神為什麼更值得推崇與褒揚? / 142
8.為什麼說大義凜然是勇毅精神的最佳體現? / 145
第十章 練達篇:練於阻,達於道
1.儒家的練達思想有哪些內涵? / 150
2.孔子是如何踐行練達思想的? / 151
3.練達思想和《中庸》有什麼關係? / 152
4.練達體現的是儒家經世致用的思想嗎? / 154
5.練達是儒家修身的必然結果嗎? / 155
6.練達與儒家的誠信觀相違背嗎? / 157
7.練達在儒家教育中是如何體現的? / 158
第十一章 明禮篇:不學禮,無以立
1.為什麼要將“禮義廉恥”放在一起提? / 162
2.《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哪些行為禮儀? / 164
3.儒家是怎樣看待禮與法的關係的? / 166
4.為什麼稱中國為禮儀之邦? / 168
5.《周禮》和《禮記》有什麼區別? / 170
6.儒家認為禮具有哪些作用? / 172
7.《禮記》中有關人的行為規範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 175
8.孔子禮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 / 177
第十二章 好學篇:人不學,不知道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反映了什麼樣的學習觀? / 182
2.《論語》中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 / 183
3.《莊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麼意思? / 184
4.荀子的《勸學》有哪些啟迪和指導意義? / 186
5.子思在《中庸》中的讀書方法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 187
6.《三字經》中有哪些勤奮學習的故事? / 188
作者簡介
金鴻儒,擅長歷史國學類的寫作與研究,文筆深邃而靈動,內容深刻而動人,常常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zui柔軟的心弦。曾供職於中國散文學會、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現專職寫作。2013年出版《輕鬆學國學》後,連續加印十餘次,名列全國歷史類暢銷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暢銷榜第yi名,成為2013年度暢銷書之一。
1.謙讓是儒家仁愛思想的延伸嗎? / 048
2.謙敬有哪些思想內涵? / 049
3.謙讓和“當仁不讓”矛盾嗎? / 050
4.儒家倡導的謙讓是無原則地討好退讓嗎? / 052
5.如何正確處理謙讓和競爭之間的關係? / 053
6.謙讓對我們的成長有什麼意義? / 055
7.謙讓對個人修養有什麼影響? / 056
8.怎樣做到“嚴己寬人”? / 057
第五章 仁愛篇:愛人者,人恆愛
1.“殺身成仁”是儒家仁愛思想的體現嗎? / 060
2.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異同? / 061
3.孟子是怎樣繼承孔子的仁愛思想的? / 064
4.儒家的仁愛與佛家的慈悲觀念有哪些區別? / 066
5.儒家的仁愛思想是一種人道主義思想嗎? / 068
6.儒家的仁愛思想在踐行上有哪些要求? / 070
7.儒家的仁愛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 072
8.儒家的仁愛思想是如何改善人性的? / 074
第六章 道義篇:行以道,仗以義
1.孔孟之道的精髓有哪些? / 078
2.中庸之道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嗎? / 080
3.道家的“道”與儒家的“道”之間有傳承關係嗎? / 082
4.孟子“捨生取義”的主張對後世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 084
5.孟子的“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有什麼積極作用? / 086
6.“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與儒家的忠孝觀相違背嗎? / 088
7.“鐵肩擔道義”體現了儒家的什麼精神? / 090
8.儒家的義利觀是怎樣對待義與利的? / 092
第七章 省己篇:省乎己,遷於善
1.儒家的“省己”就是“為己”嗎? / 096
2.荀子的“性惡論”是儒家“省己”的緣由嗎? / 098
3.孟子的“性善論”與儒家的“省己”有衝突嗎? / 100
4.儒家的“省己”屬於修身的範疇嗎? / 101
5.儒家的“內聖外王”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 103
6.《禮記》中提出了哪些日常行為規範? / 106
7.儒家的“仁”與“善”有什麼關聯? / 108
8.“上善若水”和“絕仁棄義”之間有矛盾嗎? / 109
第八章 勤儉篇:精於勤,荒於嬉
1.《春秋》中記載了哪些荒嬉的故事? / 114
2.儒家勤政觀念的歸宿是什麼? / 115
3.《詩經》中有哪些勤勞的典故? / 117
4.孔子的節儉思想體現在哪些方面? / 119
5.墨家的節用觀點有哪些體現? / 121
6.老子“少私寡慾”的背後有何良苦用心? / 122
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出自何處? / 124
8.大唐盛世有哪些清儉的賢人? / 125
9.勤儉透射出什麼樣的精神本色? / 126
第九章 勇毅篇:勇無懼,毅乃久
1.“勇者不懼”和“仁者無敵”之間有衝突嗎? / 130
2.《孫子兵法》中對“勇”有哪些要求? / 132
3.《三十六計》中有哪些表現“毅”的計謀? / 134
4.儒家的“勇”是側重人的內心錘鍊還是外在行為? / 136
5.儒家為什麼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 / 138
6.墨家比儒家更提倡勇毅精神嗎? / 140
7.墨家的勇毅精神為什麼更值得推崇與褒揚? / 142
8.為什麼說大義凜然是勇毅精神的最佳體現? / 145
第十章 練達篇:練於阻,達於道
1.儒家的練達思想有哪些內涵? / 150
2.孔子是如何踐行練達思想的? / 151
3.練達思想和《中庸》有什麼關係? / 152
4.練達體現的是儒家經世致用的思想嗎? / 154
5.練達是儒家修身的必然結果嗎? / 155
6.練達與儒家的誠信觀相違背嗎? / 157
7.練達在儒家教育中是如何體現的? / 158
第十一章 明禮篇:不學禮,無以立
1.為什麼要將“禮義廉恥”放在一起提? / 162
2.《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哪些行為禮儀? / 164
3.儒家是怎樣看待禮與法的關係的? / 166
4.為什麼稱中國為禮儀之邦? / 168
5.《周禮》和《禮記》有什麼區別? / 170
6.儒家認為禮具有哪些作用? / 172
7.《禮記》中有關人的行為規範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 175
8.孔子禮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 / 177
第十二章 好學篇:人不學,不知道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反映了什麼樣的學習觀? / 182
2.《論語》中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 / 183
3.《莊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麼意思? / 184
4.荀子的《勸學》有哪些啟迪和指導意義? / 186
5.子思在《中庸》中的讀書方法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 187
6.《三字經》中有哪些勤奮學習的故事? / 188
作者簡介
金鴻儒,擅長歷史國學類的寫作與研究,文筆深邃而靈動,內容深刻而動人,常常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zui柔軟的心弦。曾供職於中國散文學會、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現專職寫作。2013年出版《輕鬆學國學》後,連續加印十餘次,名列全國歷史類暢銷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暢銷榜第yi名,成為2013年度暢銷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