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堌堆遺址

青堌堆遺址

青堌堆遺址位於位於梁山縣小安山鎮董莊村西約500米,為緩坡形狀。幾次發掘探明其文化內涵豐富,出土遺物較多。既有生活用具,也有生產工具。其典型的器物淺盤圈足豆,肥大袋足甗和側三角式足鼎等在別處龍山文化遺址較少見。

該遺址文化既有山東龍山文化的特點,又有河南龍山文化的特點,是一處具有獨特的地域性特徵的龍山文化遺址。在學術界有人稱之為“龍山文化青堌堆類型”。遺址保存良好,基本上未遭到人為的破壞。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堌堆遺址
  • 所在地區:山東省濟南市梁山縣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223-1-223
  • 時代:新石器時代
青堌堆遺址原為高大的堌堆,處在東平湖二級湖區的梁山縣境內,1958年蓄水加之歷年的雨水沖刷,堌堆逐年縮小,現僅存東西61米、南北40米的緩坡堌堆,並大部分為農田所覆蓋。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發掘隊在此進行了發掘。開探方三個,探溝一條,發掘面積72平方米。1976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又進行了調查性試掘,在堌堆的東北角和兩側各開5×5米的探方1個,發掘面積50平方米。經過兩次發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