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懷古

青冢懷古

青冢懷古》為《紅樓夢》中薛寶琴所作,它是《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懷古絕句》其七。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今譯,賞析,

原文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注釋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南之大黑河。《清統一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雲怨霧覆冢上。”
全長僅23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58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洪水量2190立方米/秒,最小年接近乾枯;地表徑流多將山區的腐殖層沖刷而下,美岱召站年均含沙量45.5千克/立方米,致使河水渾濁而色黑,故稱大黑河
冰弦:指一種優質蠶絲製成的琵琶弦。
漢家:指漢室。
樗櫟:樗和櫟指兩種樹名。樗,不中繩墨、不中規矩,是不材之木。櫟,速腐、速毀,也是不材之木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又《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

今譯

大黑河河水渾濁而色黑,流量很少,流速很慢,遲滯不流,就像人嗚咽時氣流受阻一樣。由於缺水,物產稀少,經常要為生活發愁,琵琶琴彈奏的都是一些抒發哀愁的歌曲。
漢室的和親制度真讓人嘆息,只以一個宮女來應付單于,不成才的人應該萬年感到慚愧和羞恥。
解析:歷史上昭君出塞時漢朝比較強大,北方匈奴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王昭君地位是很尊貴的,但當時漢家制度似乎有鄙薄單于意思。從宋代起多有詩人作詩對此事表達不平之意,最著名的有歐陽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
薛家和佛教很有淵源,這點書中寫得很明白,而佛教在西部地區影響力最大,薛家和賈家雖然是親戚,但賈家和朝廷比較親近,元妃掌握著許多朝廷資源,薛家似乎和西部地區地方勢力比較親近。這首詩代表佛教勢力範圍特別是西部地區發出聲音,寄託了希望朝廷分配各種資源時多傾向於佛教勢力範圍的意思。

賞析

這首懷古詩,歌詠的是西漢元帝時宮女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封建時代婦女的悲劇命運的深切同情。
詩題的“青冢”,指的是王昭君埋葬的墓地。其地點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上。據《歸洲圖經》載:“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冢獨青。號曰青冢”。又清宋犖《筠廊偶記》曰:“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黛色,故曰青冢”。這些記載,顯然強調了其中的神異色彩,但也寄託了人們對王昭君身世的深切同情。
“黑水茫茫咽不流”,寫的昭君出嫁南匈奴時的情景。據《後漢書》所說,昭君是自請和親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為闕氏(即“焉堤”,漢時匈奴單于之妻的稱號)的。但這裡所詠的與史實有一定的距離,把昭君的遠嫁說成是被迫成行,並於咽哽不流的黑水邊葬身。這是沿用了元雜劇《漢宮秋》以及後來一些昭君戲中的故事情節的。應該指出,昭君的和親,對於增進我國兄弟民族間的和睦團結,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但這裡把出嫁的場面寫得非常悲哀,其用意正在於借那個時代的女性的悲劇,以表達小說作者對大觀園中眾女兒的不幸命運的同情。
又相傳昭君出塞時一路彈奏琵琶以寄託去國的離愁。故此處使用“冰弦撥盡曲中愁”一句追溯當時的情景。所謂“冰弦”指的是一種用蠶絲的製成的透明光結、質地優良的琴弦,此處代指昭君所攜帶的琵琶。這句詩,其實從杜甫的《詠懷古蹟》中“千載琵琶胡作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以及宋人王禹偁《青冢》詩:“環佩魂歸青冢月,琵琶聲斷黑河秋”中借用而來,以表達對這位遠嫁絕域的薄命麗人深沉的哀思。這一句是對前面故事情節的有力補充。
漢家制度”兩句,轉而對上述事件提出評論。所謂“漢家制度”既可指漢元帝按圖召見宮人的制度(這一制度使得畫工毛延壽從中作祟,誤將昭君遠嫁),也可指漢元帝把美女賜給單于以求得偃武息兵的制度。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既可笑又可嘆的。因此詩的最後一句,便單刀直入地指出這些“樗櫟”們的愚蠢行為,是自古以來的人們都引為羞恥的。“樗櫟”一典,見《莊子.逍遙遊》篇。意謂象臭椿一類的“樗”、“櫟”樹,都是大而無用的。這裡隱喻了懦弱的漢元帝及其昏庸的大臣們,為了保住江山卻將一位愛妃拱手送出的行為,實在是有損國格人格的。這樣的議論,可謂一針見血,警辟醒人。
關於此詩的謎底,有說指枇杷的(因枇杷與“琵琶”諧音。見周春紅樓夢隨筆》),有說是墨斗(指木匠所用的劃線工具,見陳毓羆《紅樓夢懷古詩試釋》),有說暗示香菱命運的(見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也有的說暗寓賈探春未來遠嫁的悲劇。王昭君出塞,終其一生未能重歸漢地,而在探春的《紅樓夢曲-分骨肉》中也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暗寓其遠嫁,而“從今兩地分,各自保平安。”結合其正冊判詞中的“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也有指探春遠嫁後再無回家之日了。而與王昭君等同的是探春的遠嫁同樣是當朝戰敗後的和親之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