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庵位於嶗山區北宅鎮之南,在北嶺村北。創建於清代道光年間。
位於鼓樓北國旺胡同55號(原酒醋局33號,現改走玉閣胡同18號後門),坐北朝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鷲庵
- 地理位置:嶗山區北宅鎮之南,在北嶺村北
- 建立時間:清代道光年間
- 類型:庵
據上世紀50年代調查,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正殿、後殿及配殿。山門一間,筒瓦箍頭脊硬山頂,懸有“敕修靈鷲庵”木匾。前殿為羅漢堂,面闊三間,筒瓦大脊硬山頂。正殿名無量殿,面闊五間,筒瓦箍頭脊硬山頂。明間懸道光辛巳(元年,1821年) “慈心覺世”木匾一方。後殿面闊五間,灰筒瓦硬山頂。東西配殿各三間,亦為筒瓦箍頭脊硬山頂。庵之左右皆有跨院。庵內除原有佛像外,還有一口嘉慶十四年(1809年)六月造銅鐘,高1.9米,直徑1.1米,通體鑄藏文。此外還有碑兩座:一為乾隆甲子年(九年、1744年)立《重修靈鷲庵碑記》,碑南向,螭首方座,額雕雲龍紋;另一為乾隆甲子(九年、1744年)五月弘景撰並書《西山大覺寺下院靈鴛庵重修碑》,碑亦南向,螭首方座,座為漢白玉石,雕二龍戲珠。
1985年調查時,山門已拆除,殿宇及配殿尚完整。庵已分成兩部分,前半部為國小使用,後半部成為民房。庵內碑刻、銅鐘、佛像等俱已無存。2001年調查時上述各殿尚存,但東西配殿及順山房已翻改。靈鷲庵相傳建於明代。乾隆壬戍春為西山大覺寺所得,成為了其下院。當時,此庵“歷年久遠,木石規制,霜露剝蝕,頗失舊觀。佛殿尤甚,椽棟毀墜,垣墉壞裂。”經過一番修葺,乾隆癸亥年(1743)春落成。並請固山貝子弘景撰寫碑文。
弘(日景),也寫作弘景。在此張拓片中可以看出。可能他本人也在兩者通用。號敬一主人。誠隱郡王允祉(玄燁三子)之七子。封鎮國公,後封貝子,善畫人物,尤精於寫照;所作圖畫皆用“筆化仙”之印。其府第,在嘉慶年間,賜給仁宗四女莊靜公主,又稱四公主府。後為棍貝子府。現積水潭醫院在此。
這個小庵,想來不會很大,且是下院,是為大覺寺的和尚進城“往來息足”之地,卻能請到弘景給撰寫碑文。細一深究,也容易解釋。
大覺寺與明清兩代皇家關係很深。從現存碑文多為御製也可看出。康熙五十九年(1720),當時雍正還是皇子,他“自潛邸時”,即“深究宗乘”,發願興修大覺寺。乾隆十二年,以國庫存銀,重修了寺內彌勒殿、正殿、無量壽佛殿及大悲壇。寺內諸大殿匾額皆為乾隆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