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
子實體。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心、脾經。
功效
益氣血,安心神,健脾胃。
主治
虛勞,心悸,失眠,頭暈,神疲乏力,久咳氣喘,冠心病,矽肺,腫瘤。
相關配伍
1.治虛勞短氣,胸脅苦滿,唇口乾燥,手足逆冷,或有煩躁,目視䀮䀮,腹內時痛。不思飲食:紫芝一兩半,山芋、天雄(炮裂,去皮)、柏子仁(炒香,別研)、枳實(去瓤,麩炒黃)、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半,人參、生乾地黃(洗,焙)、麥門冬(去心,焙)、五味子(去莖葉,炒)、半夏(湯洗去滑,炒)、牡丹皮、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三分,蓼實、遠志(去心)各一分,澤瀉、瓜子仁(炒香)各半兩。上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漸至三十丸。(《聖濟總錄》紫芝丸)
2.治積年胃病:木靈芝1.5g,切碎,用老酒浸泡服用。(《杭州藥用植物志》)
3.治神經衰弱,心悸頭暈,夜寐不寧:靈芝1.5g-3g。水煎服,每日2次。(《中國藥用真菌》)
4.治慢性肝炎,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靈芝焙乾研末,開水沖服,每服0.9g-1.5g,每日3次。(《中國藥用真菌》)
5.治冠心病:靈芝切片6g,加水煎煮2h,服用,早晚各1次。(《中國藥用真菌》)
6.治誤食毒菌中毒:靈芝120g,水煎服。(《中國藥用真菌》)
7.治矽肺(有1-3期的矽肺患者,粉塵工齡最長者達22年,最短8年):靈芝酊內服,每日3次,每次10ml。(《全國中草藥彙編》)
8.治鼻炎:靈芝500g,切碎,小火水煎2次,每次3-4h,合併煎液,濃縮後用多層紗布過濾,濾液加蒸餾水至500ml,滴鼻,每次2-6滴,每日2-4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9.治乳腺炎:靈芝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0.治對口瘡:靈芝研碎,桐油調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2-6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實證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
子實體開始釋放孢子前可套袋收集孢子,待菌蓋外緣不再生長,菌蓋下面管孔開始向外噴射擔孢子,表示已成熟,即可採收,從菌柄下端擰下整個子實體,晾乾或低溫烘乾(溫度不超過55℃)收藏,並要通風,防止霉變。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砂土。
形態特徵
靈芝,又名赤芝、丹芝《本經》,潮紅靈芝《全國中草藥彙編》。擔子果一年生,有柄,栓質。菌蓋半圓形或腎形,直徑10-20cm,蓋肉厚1.5-2cm,蓋表褐黃色或紅褐色,蓋邊漸趨淡黃,有同心環紋,微皺或平滑,有亮漆狀光澤,邊緣微鈍。菌肉乳白色,近管處淡褐色。菌管長達1cm,每1mm間4-5個。管口近圓形,初白色,後呈淡黃色或黃褐色。菌柄圓柱形,側生或偏生,偶中生。長10-19cm,粗1.5-4cm,與菌蓋色澤相似。皮殼部菌絲呈棒狀,頂端膨大。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骨架菌絲黃褐色,厚壁,近乎實心;纏繞菌絲無色,厚壁彎曲,均分枝。孢子卵形,雙層壁,頂端平截,外壁透明,內壁淡褐色,有小刺,大小(9-11)μm×(6-7)μm,擔子果多在秋季成熟,華南及西南可延至冬季成熟。
紫芝,又名木芝《本經》。與前種的不同點是:紫芝的菌蓋多呈紫黑色至近褐黑色;菌肉呈均勻的褐色、深褐色至栗褐色;孢子頂端臍突形,內壁突出的小刺明顯,孢子較大,大小(9.5-13.8)μm×(6.9-8.5)μm。
生長環境
靈芝:生於向陽的殼斗科和松科松屬植物等根際或枯樹樁上。我國普遍分布,但以長江以南為多。
紫芝:生於闊葉樹或松科松屬的樹樁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為我國特有種。分布於長江以南高溫多雨地帶。
鑑別
藥材性狀:靈芝:子實體傘形,菌蓋(菌帽)堅硬木栓質,半圓形或腎形,寬12-20cm,厚約2cm,皮殼硬堅,初黃色,漸變為紅褐色,有光澤,具環狀棱紋及輻射狀皺紋,邊緣薄而平截,常稍內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蓋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淺棕色,由無數細密管狀孔洞(菌管)構成,菌管內有擔子器及擔孢子。菌柄側生,長達19cm,粗約4cm,表面紅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樣光澤。氣微,味淡。
紫芝:本品子實體形態與靈芝相似,主要區別為菌蓋與菌柄的皮殼呈紫黑色或褐黑色;菌肉與菌蓋下面的菌管均為銹褐色。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4.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5.對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的影響
6.保肝作用
7.對實驗性肌強直的作用
8.抗氧化、延緩衰老作用
9.抗炎作用
10.抗腫瘤作用
11.抗放射作用
12.免疫調節作用
現代研究
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2.治療支氣管哮喘
3.治療白細胞減少
4.治療冠心病
5.治療克山病
6.治療肝炎
7.治療神經衰弱
8.治療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9.治療萎縮性肌強直
10.治療內臟多動症
相關論述
《別錄》:“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無毒。六月、八月采。”
《新修本草》:“五芝,《經》云:皆以五色生於五嶽。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黃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類。但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
《綱目》:“《神農經》云:山川雲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為聖王休祥。《瑞應圖》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數百種也。’石芝石象,生於海隅石山島嶼之涯。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大者十餘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開出神藥之月……時珍嘗疑:芝乃腐朽餘氣所生,正如人生瘤贅,而古今皆以為瑞草,又雲服食可仙,誠為迂謬。近讀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積濕處,用藥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嘗生以獻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