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后土廟

靈石后土廟

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據正殿懸樑記載,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現多數建築已毀,僅存獻殿和正殿。該廟總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坐北朝南,單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獻亭、大殿,占地面積421平方米。獻殿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石后土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
  • 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簡介,歷史,介休后土廟建築,廟會,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靈石后土廟 VI-442

簡介

靈石后土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代廟宇古建築。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據正殿懸樑記載, 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現多數建築已毀,僅存獻殿和正殿。該廟總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坐北朝南,單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獻亭、大殿,占地面積421平方米。獻殿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礎,檐下斗拱密緻,七踩三下昂,斗拱里轉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布灰瓦頂,殿內梁架五架梁對前後單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拱三踩單下昂。廟內現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碑各一通,字跡多已漫漶。
靈石后土廟

歷史

在山西介休縣城內北隅。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南朝宋大明元年(公元457年), 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皆重修。後毀於地震,元延祐五年(1318年)復建,現存殿堂多為明、清建築,廟為五進院落,包括影壁、山門、過殿、東西廊房、三清樓、鐘鼓樓、後殿等。布局緊湊,結構合理,屋頂多用重檐,氣勢雄偉,是一座莊嚴肅穆的寺廟建築。其中三清樓最為突出。三重檐前有抱廈,後連戲樓,屋頂為十字歇山琉璃頂,有琉璃蓮花脊筒以及龍吻、獸頭等。寺廟建築全部飾以琉璃瓦件,多為清嘉慶、道光年間作品,其中少數明代琉璃瓦件極精美。琉璃構件量多、類全,造型優美,製作精巧,為情代琉璃瓦件中之精品。 據正殿懸樑記載,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現僅存獻殿和正殿。總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
廟坐北朝南,單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獻亭、大殿,建築面積421平方米。獻殿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礎,檐下斗栱密緻,為七踩三下昂,斗栱裏轉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布灰瓦頂,殿內梁架五架梁對前後單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栱為三踩單下昂。
廟內現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1通、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碣1方。

介休后土廟建築

是一處道教廟宇,位於介休市西北角,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是一處包括五進院落並配有樓台殿閣的龐大建築群。整個院落布局緊群湊,結構合理,氣勢雄偉,又富於變化。更為引人的是,從影壁到後大殿的所有建築物的屋頂上都裝飾覆蓋著精緻華美,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色彩的琉璃瓦、琉璃磚。后土廟內的主體建築是三重檐十字歇山轉頂結構的大樓。樓頂,龍吻高聳;獅飾、琉璃樓閣、蓮花脊筒、獸頭角神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生動壯觀的琉璃製品的圖畫。在歇山頂兩側博風板與懸魚上,也有精緻的琉璃製品裝飾,可謂處處見琉璃,琉璃處處有。后土廟內的琉璃,包括了從明代正德年間到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製品。這些琉璃製品,圖案別致,花色齊全,琳琅滿目,流光溢彩,被稱為三晉琉璃藝術的瑰寶。而后土廟,則是當之無愧的琉璃藝術的寶庫。后土廟之內,有反映道教內容的近千尊懸壁彩塑。這些塑像,塑造手法極高,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這些彩塑,形象逼真,姿態各異、衣紋線條流暢、形象豐滿而神情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彩塑藝術佳作。據明代萬曆年間金妝聖像碑記載,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

廟會

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后土廟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廟會上不僅出售各式各樣的民間工藝品、小吃等, 最吸引人的恐怕就是晉劇表演了。來自山西各地的藝術家輪番上台表演,使古老的戲台真正煥發了青春。后土廟的戲台堪稱建築藝術的典範,不僅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也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戲台的屋頂全部鑲嵌琉璃瓦,琉璃瓦的造型各異,異彩紛呈。戲台兩側的博風板上居然鑲嵌著紫白兩色的葡萄,活靈活現,幾可亂真。戲台的抱廈上是精美的木雕,不僅有鐘、鼎、爐、瓶等圖案,而且還雕刻著彩鳳戲牡丹等故事圖案,使古老的木雕和琉璃相得益彰,大放光彩。難怪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就曾經多次在篇頭出現這個戲台。現在這個戲台使用的時候不多,大多作為大家觀賞之用。不過如果有了晉劇的表演,戲台上還是要熱鬧一下子。現在戲台的旁邊還有用黃紙書寫的戲碼子,都是廟會時候上演的劇目。每到農曆三月十八的廟會時節不僅介休市內的人來看熱鬧,鄰近的平遙、臨汾等地方的人們也有不少人會趕來看熱鬧,介休的廟會也就成了晉中地區最大的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