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之戰,漢二年(前205) 四月,漢軍彭城戰敗,皆南奔南山,楚軍追擊至靈璧(今安徽濉溪西)東睢水上。漢軍退卻,為楚軍所擠迫,溺水死者10餘萬,致使睢水為之不...
靈璧戰鬥是指1945年新四軍在淮北靈璧對日偽軍的反攻作戰。1945年8月底,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第3軍分區部隊包圍安徽省靈璧縣城。9月初,固鎮日偽軍700餘人前來增援...
燕軍渡江之戰,靖難之役重要一戰。明建文四年(1402)五月,燕王朱棣乘靈璧之勝,南渡淮河,避開官軍重兵把守的鳳陽(今屬安徽)、淮安(今屬江蘇),進占盱眙,直取...
垓下之戰遺址位於北緯33°21′,東經117°38′處,在今宿州靈璧城東南,韋集鎮單圩老莊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決戰於此,劉邦大敗項羽,迫使項羽演出“霸王...
淮北津浦路東反頑之戰,1944年9月,駐紮在靈璧北部地區的國民黨軍第33師及第14縱隊集中6個團3000餘人的兵力,企圖越過津浦路,配合渦河南岸頑軍,夾擊新四軍西進...
垓下之戰是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垓下(Gāi xià)古地名,位於安徽省靈璧境內,是楚漢相爭最後決戰的戰場遺址,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現為AA級景區、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2年,楚漢...
齊眉山之戰,靖難之役重要一戰。明建文四年(1402)四月,官軍總兵何福、副總兵平安率師與燕軍戰於小河(今安徽睢水)。燕將王真、陳文、韓貴等戰死。隨後官軍...
又稱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春發生,是楚漢戰爭中的一場大戰。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
清朝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又稱清滅弘光之戰,明毅宗朱由檢殉國後,明神宗朱翊鈞孫,福恭王朱常洵長子,大行皇帝之從兄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明年為弘光元年,但在位...
靈璧石,隸屬於玉石類的變質岩,為隱晶岩石灰岩,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因含金屬礦物或有機質而色漆黑或帶有花紋。產於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形成於8億多...
垓下古戰場,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決戰之地,遺址位於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間開闊的平原地區。戰場中心根據當代歷史學家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集》(...
靈璧之戰後,燕軍向東南方向直線前進。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謁祖陵。[147] 盛庸在淮河設下防線阻礙燕軍渡河,朱棣在嘗試取道淮安、鳳陽受阻後,[148] 遣朱能、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