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水菜脯

靈水菜脯

靈水菜脯(白蘿蔔乾),是福建晉江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土特產。因產於安海靈水,故名。以白蘿蔔作原料,切成塊狀或條狀,曬乾,放入陶缸里,加適量食鹽和紅土,密封儲存三四個月即可食用。 相傳,公元1573—1620年(明萬曆年間),鄉人吳淳夫入朝為官,將“靈水菜脯”帶至朝內分送同僚,獲得好評,後進獻皇帝,又博得皇帝嘉許,欽定為免稅食品,銷行各地。三百多年來產量日增,成為人們佐餐佳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水菜脯
  • 材料:白蘿蔔
  • 醃製工藝:蘿蔔醃製的
  • 食用方法:洗淨撕開,直接送飯
醃製工藝,食用方法,產品故事,

醃製工藝

靈水菜脯好吃,在於白蘿蔔的品種和醃製方法。有句老話叫“靈水菜脯半頭青”,意思就是說靈水的菜脯有一半是的。別的地方種的蘿蔔都是白色的,靈水的蘿蔔卻是長得一半青一半白的。靈水菜脯之所以會那么好吃,正是由於用這種蘿蔔醃製的。
在新蘿蔔收成時,選細嫩的蘿蔔進行加工,最正宗的靈水菜脯是整個蘿蔔醃製的,所以,不能太老。加工前,要先將蘿蔔放到赤土埔上晾曬,曬到一定乾濕度後,收回來加鹽一起搓揉均勻後醃漬,幾天后再拿去曬晾,如此反覆多次,最後裝入陶瓮,由紅壤土和稻草密封,三個月後才出瓮。這樣做出來的菜脯氣味清醇,不甜不淡,那一半青色的蘿蔔還帶有一點天然的微辣,遠近的人們都特別喜歡吃。
由於其他村莊沒有這個品種的蘿蔔,加上靈水人在醃製方面有獨特的方法,靈水菜脯的名聲越來越大。

食用方法

1、洗淨撕開,直接送飯,常於早餐食用;
2、作潮菜配料,如切片加鮮蝦做湯,有龍舌鳳尾湯之美稱,更常用於配魚或肉烹煮;
3、保健食用,有開胃消食,消風行氣之效。

產品故事

來歷一:很久以前,在晉江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俗語:“靈水菜脯,莦下查某(婦女)”。說的是東石鎮莦下村的婦女特別會經商做生意,無論是肩挑擺攤的小商販,還是開行坐店的大老闆,都是婦女。而安海鎮靈水村出產的菜脯又香又甜又脆,聞名海內外。
來歷二:傳說明洪武年間,靈水村二世祖安前公從外地引種白蘿蔔良種,加工醃製後,質地脆嫩味香,不鹹不淡,頗有特色。明萬曆年間,村人吳淳夫在朝廷任兵都尚書,有一次帶靈水菜脯進京獻上,博得皇帝的讚賞,便欽定靈水菜脯一概免稅。從此,靈水菜脯更為馳名。
靈水菜脯為什麼那么著名呢?主要是醃製的功夫。它區別於其他地方的菜脯是菜頭留的鬃(蘿蔔秧)特別大。所以人們都說靈水菜脯——大鬃。而閩南話“大鬃”與“大掌”諧音,於是靈水菜脯——大掌,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責備對方自作主張,大主意,就說:“你真是靈水菜脯——大掌”。或者某事由某人總管,便讚嘆道:“老兄今天是靈水菜脯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