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應觀位於蘇州市相城區湘城鎮老街觀橋頭,始建於宋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道士趙專清創建,初名為靈應道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應觀
- 地址:蘇州市相城區湘城鎮老街觀橋頭
- 年代:宋鹹淳二年
- 初名:靈應道院
靈應觀位於蘇州市相城區湘城鎮老街觀橋頭,始建於宋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道士趙專清創建,初名為靈應道院。
靈應觀位於蘇州市相城區湘城鎮老街觀橋頭,始建於宋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由道士趙專清創建,初名為靈應道院。歷史沿革元朝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0年),道士蘇斗南重建,並升院為觀,取名靈應觀。靈應觀現存遺址東西向...
靈應觀玉皇閣臨烏龍潭 《靈應觀玉皇閣臨烏龍潭》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台城遣恨多,山閣今獨倚。玉笙何處來,月照烏龍水。
《洪都靈應觀榜雲徑》是詩人何中創作的詩。作品原文 厭煩取蕭閒,隨意入雲徑。上堂敲響板,山童質辭令。地寂室生涼,體暢心逾靜。出門看木陰,佳鳴發清聽。風光勻可愛,水色艷相映。真契成自怡,歸路得新詠。城市今滯留,將無...
《與隆平侯張公宣城伯衛公游靈應觀》是李東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小有天高豈易攀,珠宮元不隔人寰。潭龍抱霧晴猶黑,庭鶴梳風午正閒。過嶺松聲聞淅瀝,捲簾山色見孱顏。青童兩兩清如玉,緩聽仙歌滿樹間。作者簡介 ...
(1285年)武當山全真派道士葉希真應詔到京都施展法術,“止風息霆,禱雨卻疾”,受到忽必烈的賞識。第二年封葉希真“領都提點,任武當護持”。同年,忽必烈下詔將五龍靈應觀升格為五龍靈應宮,數次降香命武當道士為皇帝祈福祝壽。從公元1286...
至南宋寶佑六年(1258),靈應觀住持楊仲庚因“世無善本,流行未博,敬就藏帙,詳加校正,募化善士,命工刊梓,以傳不朽。”據《宋史·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及陳景元《藏室纂微開題》等載,此書原為 二卷,《正統道藏》...
鐘馗,又叫“靈判子”。有關鐘馗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公元664年靈應觀的《太上洞淵神咒經》中,較為詳實記載出現在宋代沈括(1031~1095)的《夢溪筆談》之《補筆談》:唐明皇李隆基患了惡性瘧疾。巫師、御醫治了月余,均不見效。一天...
觀橋 南北走向的單孔觀橋建於宋鹹淳二年(1266),因橋堍有靈應觀,時稱“通仙橋”,元天佑年間改名“觀橋”。這座由青石、花崗石、武康石混砌而成的古橋,與周圍的老街、糧倉、靈應觀連為一體。觀橋與水中的倒影共同構成了通透的...
靈應觀玉皇殿:位於陽澄湖鎮湘城河東街觀橋頭。宋鹹淳二年(1266年)建,初名靈應道院。元初毀於兵燹,延祐年間(1314~1320年)重建,更名靈應觀。明高僧周鶴林重建玉皇殿(後殿)。今僅存玉皇殿。悟真道院:位於元和街道御窯社區...
螺螄井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部資源鄉,現屬於西岩鎮,資源鄉是南宋抗金名將楊再興的故鄉,當地的楊再興墓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也是資江在湖南境內的發源地,城步唯一的道觀靈應觀就在這裡,資源鄉的古民居(八甲古民居、老鴨山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