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麵塑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始於明、清。2015年,被命名為第四批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早期,麵塑被人們用作正月十五趕會“曬神”的祭品。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常常輪流主持廟會。主家將各種麵塑品分別插在用麥草紮成的三個草塔上,擺在廟院當中供神享用,祈求四季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後來兒女婚嫁、小孩百日、老人祝壽乃至建房上樑,都用麵塑作為禮品饋贈親友,討個歡喜和吉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寶麵塑
- 地理標誌:河南省靈寶市
- 非遺級別:無
- 又名:糕花,窩窩花
簡介,面花發展歷史,面花的製作,
簡介
靈寶麵塑,也稱糕花,窩窩花,是當地民眾用來趕廟會"曬神"的祭品和婚嫁、小孩百天、老人祝壽的禮品。製作原料是小麥麵粉、雞蛋。製作方法是先用麵團成各式各樣的面花,再染上顏色,用竹籤插在面糕上蒸製而成。靈寶麵塑製作獨特,色彩豐富,並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蓮生貴子"等造型,很有河南民間藝術特點。
面花發展歷史
靈寶面花早期叫“窩窩花”,是當地人們用來祭祀的祭品,後來被沿用為兒女婚嫁、小孩百天、老人祝壽的禮品,俗稱“糕花”。這其中又以男女訂婚時互送的“糕花”更具特色。在訂婚時,雙方都要請本村的“巧巧”製作一個直徑約五、六十公分大的棗糕,上面擺放上許多捏制的面花送給對方。男方送給女方的面花稱“平花”,面花直接捏制擺放在面糕上,不染色,渾然一體,給人以渾身樸實之感。女方回送男方的糕花叫“高花”,面花著色涼乾後,用十多公分長的竹籤,插在棗糕上,以纖巧秀美取勝。
男女雙方接到對方送的棗糕後,把棗糕切成若干份,每份插上一枝面花,分送給親朋好友,意在把這件喜事告知給鄰里鄉親。
面花的製作
面花在捏制時,中間要做一組較大的面花,如:龍、鳳、蓮花、牡丹等,取其二龍戲珠,太子坐蓮,鳳戲牡丹之意,四周配以各種人物、花鳥、草蟲走獸等,寓意婚後美滿幸福,多子多福、生兒成龍、育女成鳳。
靈寶面花,纖巧細膩,做工精細,色彩艷麗,形神兼備,堪稱一絕,受到不少國內外專家的稱讚。
至今,在靈寶市農村許多地方仍保留有這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