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鑼鼓舞

靈寶鑼鼓舞

靈寶鑼鼓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鼓舞。遍及城鄉,各村民眾逢年過節、集市廟會,婚喪嫁娶、喜慶節日等,有擊鼓助興,祭神娛人,避邪鎮惡之意。常見的是一台鼓,兩三對鑼、鈸。或行進擊奏,或陣地圍擊,鼓點大同小異。豫靈鎮廟上、王家、杜家一帶的群鼓,故縣鎮蘆台村的醜鼓,程村鄉蘇南和營田村的猴鼓,則各具特色、獨有風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寶鑼鼓舞
  • 類型:傳統鼓舞
  • 時間:逢年過節、集市廟會,婚喪嫁娶
  • 文化:傳統民俗文化
發展,現狀,

發展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廟上、王家、杜家一帶的群鼓隊,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一百餘人。大鼓鼓面直徑三尺有佘,位居中央。無數小鼓圍著大鼓,大鼓指揮小鼓,內外配合,遙相呼應。群鼓外,鑼、鈸數十對或交錯或列隊四周。擊奏時,有時鑼鈸高舉頭頂,有時彎腰垂手,時而轉身相背,時而互相對擊,有的仰首望天,有的彎背俯首,手舞足蹈,節奏強烈,氣氛高漲。即使寒冬三九天氣,擊奏者仍是身著薄衣,汗流浹背;酷暑盛夏,則赤背露體,氣喘不已,體現出靈寶農民強悍的鄉土氣息。
故縣鎮蘆台村與程村鄉營田村的鑼鼓隊,別具特色。表演人員身著古代戲服,臉化小丑者為醜鼓隊,臉化猴臉者為猴鼓隊,幽默風趣。大鼓指揮小鼓,此呼彼應,時而大鼓獨擊,時而小鼓聯鳴。擊鑼鈸者,數十人或上百人足踏鼓點節拍,不斷變換造型,滑稽幽默。行進中,擊奏者還可以與觀眾逗趣。

現狀

提示:而今,靈寶鑼鼓中極具特色的,當屬陽平鎮蘇村的“齊天聖鼓”和豫靈鎮的“亞武天鑼”。
鑼鼓開始用於戰陣助威,後逐漸演變為民間娛樂器具.鑼鼓傳人靈寶,用於迎神、賽會、祈雨,後逐漸用於節日喜慶、盛會、喪葬儀式。民國時期,鑼鼓這一器樂,遍布城鄉村寨,大的村有三、四面鼓,小的村至少也有一面鼓,每逢春節,到處有震天動地的鑼鼓聲。
鑼鼓.是以鼓為主樂。鑼為配樂.靈寶的鑼鼓分大、中、小三種.大的鼓面約3尺,由8人換抬。三、四人換著打,這種鼓僅原老縣城有。中鼓鼓面約2尺,由4人抬,2人換打,這種遍布大王、陽店、川口、尹莊、坡頭、焦村、西閻、陽平備鄉。小鼓鼓面約50厘米,用繩掛在打鼓者的脖子上,或者一人背,一人打,這種小鼓以程村、故縣、豫靈等鄉為多。.
鑼鼓的曲脾很多,約有數十種,主要而常打的有∶老三回,折麻桿、風攪雪、鱉跳崖、路行時調,花路行調,慢長行調、小路行調等.各調有各調的獨特旋律,不同變化,雖說只三種打擊樂器,但打起來,抑揚頓挫,協調悅耳,再者在曲調的打奏上,也是根據不同情況,打奏不同曲調,如出社火,玩龍燈、耍獅子,在行進間打路行時調,落場打花路行調,析雨打慢長行調,埋人打小路行調。
小鼓的曲調少,但鼓的數量多,每次出動,規模大者可達50面以上,人數達200餘人。這種鼓講究隊形,一般是4路縱隊,中間是2路鼓隊,兩邊是l路鑼隊1路釵隊,一人前面揮旗指揮前進.在行進中,不管打鼓的、敲鑼的、擊釵的都是雙足按照鼓點跳著走.同時,都是把鑼、釵舉過頭頂敲擊,口中還“喔、喔”地喊著,場面相當熱烈。這種鑼鼓隊以程村鄉的營田、故縣鄉的蘆台、豫靈鄉的杜家村等較為有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