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乍現——漫遊於空間、自由與死亡之境》是於2001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沉睡。
基本介紹
- 書名:靈光乍現——漫遊於空間、自由與死亡之境
- 作者:沉睡
- ISBN:9787801495952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12月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靈光乍現"是兼音樂人、畫家、思想者、記者於一身的沉睡先生對孟京輝、王岳川、王焱、唐逸、陳嘉映、王富仁、西川、朱蘇力等當代八位文化、藝術、思想界知名人士的訪談對話,凝鑄了文化名家們思想和靈魂的斷片,涉及藝術、法學、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經濟諸多方面,並匯集了大量極具視覺衝擊效果的珍貴的圖片,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思想性。
目錄
前言
後現代與上帝已死,
第一部分 後現代主義
中國是否具有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基礎?
後現代主義歧義
後現代主義的兩難處境
後現代進入我們的生活
第二部分 後現代與信仰
信仰之維的初綻
信仰是一種深度,還是一種高度?
知識與信仰
神聖敬畏
信仰與後現代思潮
後現代、上帝已死與多元社會
結束語 廢虛上翱翔的彩羽
哲學的黃昏,還是黃昏的哲學
第一樂章 斑駁陸離的林中路
林中陸
哲學從根本上說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
古希臘與先秦
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過類似於“狂飄突進”的文化運動?
為什麼中國的文化層面一直是單薄的,而不是深厚的?
最早的敏感與最晚的遲鈍
空間的嬗變與意義逐漸蒸發
遲來的遲鈍
互為對象的哲學與精英
二十一世紀的天才何為?
哲學的黃昏,還是黃昏的哲學?
哲學考古學
真空中的哲學
今後的思想方向是如何創新,還是如何溫故?
真相與真理
大家的後繼者永遠只是工匠
作為夢想者乃至譫妄者的尼采和海德格爾
後現代語境下思者的分裂性
世俗與精神現象不可得兼
哲學對象的重述
定論與時間
林中路的再回首
第二樂章 老子與維根斯坦
一句頂一萬句的老子與維根斯坦哲學
經典時代與垃圾時代
經典時代與垃圾時代
第三樂章 對維根斯坦哲學的第一次全盤批判
十足的實用主義的維根斯坦思想
對“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的摧毀
對能說與不能說定論的顛覆
對“全部哲學即語言批判”的詁難
作為幻影的可思與不可思
第四樂章 夕陽西下
書海之舟
哲學的載體是文句運思,還是對話?
哲學與澄清
答案也可能都是編的
帝國的停滯
歷史也是由錯位所決定的一切
黃土
自由與平等可以兼顧嗎?
全球化語境中的當代思想問題
第一樂章 波光的點彩式飄鳴
藍色的先行投射
尼采與海德格爾及其中日研究比較
原創型與泡沫型
德、法王牌哲學之對照及其對當代中國之輻射
哲學家與音樂家共融之可能
哲學與文學之新界
第二樂章 月缺
後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
宏偉敘事與囈語
思辨之魅艷
由《東方學》切入
再切入女人之延宕
黑頭髮與黑眼睛之叛賣
雙語精英與雌雄同體
杞人憂天乎?
大連與二連笑話背後的危機
中國能全盤西化嗎?
島國英美與歐洲大陸的異彩視界為月影所充盈
第三樂章 與死神親吻
未名湖的二泉映月
藍色名片的閃回
哲學家的死亡情結
毛骨悚然的磷火
後學的岔開
與死神酷吻
英雄淚沾巾
死亡就是生命真的死了,還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與死神吻別
中國思者的悲哀
臨死就是你在朔風中枯葉似的一種自我飄感
髮絲上舞蹈的族類
第四樂章 波光的飄鳴性幻在
“超越”一詞在今後還能繼續存留嗎?
學院派學者對鄉野隱士的籲請
當代中西人文科學與藝術觀念的差距是二十年,還是兩百年?
學界無流派,槍打出頭鳥
個體身份與全球化問題
異端僅僅是不能被非學界所容忍嗎?
動為上?靜為上?
凝聚力
起點、終點與圓弧蹤跡
讓西方來華取經的構思
精神與物質哪個是第一性的?
走著瞧吧
瀰漫著的擊垮著的力量
切近
“人民戲劇”概念初說
思辨的展開
哲學的追溯
語言符號的類比
空間·呼吸·驚詫
戲劇的危機與考古
權威、圈子與顛覆
現代文化中人的符號化與法西斯問題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
戲劇實驗的可能
不可替代的衝擊力
世紀之交大師浮出中國的假說
尷尬與姿態
對邊緣文化的審視
人民的戲劇與人民的概念本論
挑戰自我與東西文化比較
道
實驗戲劇—一種瀰漫性的將你擊垮了的力量
游離於世界史系統之外的中國人所特有的空間與時間概念
——王富仁先生對標點符號與語句律則的消解
不處在變化中的時間就是靜止的和死亡的時間
靜止與死亡的時間之形成來自於空間中所四處瀰漫和奴性
在個體慘遭摧殘的前提下卻導出了東西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死守態與覺醒態
故魯迅要用雜文來解構東方文化
古希臘與先秦之追溯
空間被爭取的純粹性
文化鬥爭≠政治鬥爭
幾千年的文化已滲透進每一個文字、詞語與符號當中
千年的慣性與匆促的人生
游離於世界史系統之外的中國人特有的空間概念剖析
富仁先生在北師大的空間
作為絞肉機的文化系統把魯迅推到了前台
空間概念小議
為什麼魯迅被視為傳統空間概念的第一個挑戰者
傳統中國的任何個體空間不是被苛政所擊穿,就是被世俗所毀滅
以吃人為習性的食肉空間
魯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只解構而不建構
基因分析
衝過去就是魯迅
知識分子間的流沙層
規範問題
空間阻隔是導致靜態化停滯的首要原因嗎?
魯迅精神對今天的空間概念過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