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跡

霸跡

霸跡(霸跡) 釋義亦作“ 霸跡 ”。

拼音:bà jì

釋義: 1、猶霸業,王業。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業的 漢 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霸跡
  • 拼音:bà jì 
  • 發音: ㄅㄚˋ ㄐㄧˋ
  • 含義:霸業,王業
拼音,注音,引證解釋,

拼音

bà jì

注音

ㄅㄚˋ ㄐㄧˋ

引證解釋

1、猶霸業,王業
南朝 梁 劉遵 《和簡文帝賽漢高帝廟》:“分蛇淪霸跡,提劍滅雄威。”
褚亮 《賦得蜀都》詩:“英圖多霸跡,歷選有名臣。”
陳子昂 《薊丘覽古》詩序:“丁酉歲,吾北征,出自 薊門 ,歷觀 燕 之舊都,其城池霸跡已蕪沒矣。”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幸晉陽宮》:霸跡在沛庭舊儀睹漢官。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唐 劉 駕 《姑蘇台(一作吳中懷古)》:難將甬東地,更學會稽棲。霸跡一朝盡,草中棠梨開。
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業的 漢 朝。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桓桓 魏武 ,外托霸跡,志掩 衡 霍 ,恃戰忘敵。” 呂向 註:“霸跡,謂 漢 朝也。言其外託事 漢 以示天下而志欲掩取 吳國 ,恃其戰勇,輕忘 吳 敵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