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鑼鼓

霸王鑼鼓

霸王鑼鼓又稱宿遷民間鑼鼓,是長期流行於江蘇宿遷城區及周邊的一種傳統鑼鼓音樂形式,因宿遷是西楚霸王的故里,人們為了追憶這位蓋世英雄而常稱其霸王鑼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霸王鑼鼓
  • 俗稱宿遷民間鑼鼓
  • 流行地區:江蘇宿遷
  • 音樂形式:傳統鑼鼓
簡介,歷史淵源,主要曲牌,主要樂器,

簡介

霸王鑼鼓是一種鼓樂。歷史悠久,流布廣泛。其重於奏輕於演,風格細膩,以文中有武見長,特別是以小鐺子作為樂隊指揮,靈活多變,運用自如,實為少見。每逢春節、元宵節及廟會等傳統節慶中,霸王鑼鼓成了宿遷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鑼鼓打擊音樂。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遠在原始社會就有了鼓,有黃帝造鼓之說,鑼產生於商周以後,鑼與鼓在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封建社會諸侯紛爭,“擊鼓為進,鳴鑼收兵”,鼓與鑼已成為重要的指揮工具,因此鑼鼓的功用也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演繹。其發展迅速,廣泛普及,在鑼鼓的形狀、種類上也非常豐富。宿遷霸王鑼鼓是在其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具有宿遷特色的一項民眾性鑼鼓音樂演奏形式。
霸王鑼鼓因源自宿遷,因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霸王鑼鼓在《宿遷市志》中也稱宿遷民間鑼鼓。
清末、民國時期,霸王鑼鼓在宿城極為盛行。當時城內曾有十幾套鑼鼓班子,他們以區域劃片,自由結合,自置鑼鼓,自娛自樂。每逢春節過年和城隍廟會,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每天晚上各鑼鼓班子都要到校軍場(今竹竿街北首,極樂庵門前)燈市上去“校傢伙”,即鑼鼓比賽,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當時較有影響的鑼鼓隊,如東關口片(今關口附近),亨濟橋片(今老魚市口)、老豬市片(今下溝塘附近)、北羅壙片(今鳳凰牛尿汪)、行宮片(即財神廟向北)等。民間藝人施問池特別熱心此項活動,每年都以自家兒孫等人組建鑼鼓隊,並聯絡協調他人辦好一年一度的鑼鼓盛會。民眾稱他家為“施家班”鑼鼓隊。
新中國成立以後,霸王鑼鼓在宿城重大活動及歲時喜慶場合中也時有出現,深受民眾歡迎。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加快,霸王鑼鼓漸漸步入低谷,老一輩鑼鼓藝人有的年事已高,年輕人不願學習此項鼓樂,會演奏的人也越來越少。

主要曲牌

霸王鑼鼓曲牌較豐富,有近30餘種。現今傳承保存下來的有:[慢長鑼]、[七字鑼]、[游西湖]、[穿花鳳]、[太平春]、[鴛鴦鼓]、[鴛鴦鑼]、[鴛鴦牡丹]、[雙富貴]、[青果湖]、[醉八仙]、[全家歡]、[牡丹]。以及[風卷雪]、[斤求兩]、[兩求斤]、[獅子滾繡球]等。

主要樂器

霸王鑼鼓樂隊編制一般由7人組成,每人各持一件樂器,即大鑼、二鑼、小鐺子(也稱小鑼)、大鼓、板鼓(或堂鼓)、大鑔(亦稱大鈸)、小鑔(亦稱小鈸)。也有由9人組成的演奏隊伍。其編制則在7人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中鼓和一中鑔,即三鑼、三鼓、三鑔組合式。
霸王鑼鼓起初用板鼓指揮,因板鼓鼓心較小,單簽或雙簽不便於擊準確,且不利於攜拿進行演奏,後改為小鐺子指揮。在起、轉、分、合、收等各個環節中用小鐺子指揮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實為霸王鑼鼓一大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