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爭交

露台即擂台,爭交即角牴、相撲或摔跤。南宋時匯集全國武林高手在杭州護國寺南高峰上進行的“露台爭交”,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以摔跤為主的武術擂台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露台爭交
  • 出處:《夢粱錄》
歷史背景,爭交簡介,文學描寫,

歷史背景

北宋時期京師形成了固定的武藝表演活動場所,出現了職業武藝表演人員,表演的內容以相撲為主,兼有刀、棒之類的器械項目。據《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及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神保觀神生日》載:東京汴梁城內的武藝表演經常有“相撲”“小兒相撲”“喬相撲”“掉刀”“小掉刀”“蠻牌”“牌棒”等內容。據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記載:臨安城內常有“角牴”“使拳”“舞斫刀”“舞蠻牌”“舞劍”等武藝表演,又有武藝精熟者“使棒”“喬相撲”“射弩”和“舉重”等表演,受到京師百姓的歡迎。
“露台”是指露天表演的舞台,分為固定“露台”與臨時搭建“露台”兩種,北宋和南宋時期都有“露台”武藝等表演活動,據《東京夢華錄·元宵》記載:“樓下用枋木壘成‘露台’一所,彩結欄檻,兩邊皆禁衛排列,錦袍、幞頭簪賜花,執骨朵子,面此樂棚。教坊、鈞容直、露台弟子,更互雜劇。近門亦有‘內等子’(註:宮廷相撲隊)班直排列,萬姓皆在露台下觀看。”可見,“露台”獻藝的形式大大吸引了普通百姓前來觀賞。

爭交簡介

南宋臨安的“露台爭交”表演,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於“打擂台”的比武活動。《夢粱錄·角牴》記載:“若論護國寺南高峰露台爭交,須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如頭賞者,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馬匹而已。頃於景定年間,賈秋壑秉政時,曾有溫州子韓福者,勝得頭賞,曾補軍佐之職。”這是說,此項南宋臨安城南高峰的露台爭交,參加選手差不多都是各省(州郡)湧現出的摔跤高手,可謂是全國最高級的比賽。這種比武,若能奪得頭賞,不僅可以獲得“銀杯”等獎勵,而且還可得到提拔和重用。宋理宗景定年間,溫州的韓福奪得了冠軍,不僅獲得豐厚獎品,還被封了官“補軍佐之職”。
當時出現了不少“露台爭交”的好手,據說當時的高手“杭城有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賽關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鄭伯大、鐵稍工韓通住、楊長腳等,及女占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女眾”。可見,其中還有女性相撲高手。這些高手“俱瓦市諸郡爭勝,以為雄偉耳”,說明不僅“瓦市”有相撲表演,“諸郡”鄉里也有相撲活動。
關於宋代相撲的勝負裁決,《角力記》中記錄了宋代一首《題牆上相撲畫》詩:“黑漢勾卻自漢頸,自人捉住黑人腰,如人要辨輸贏者,直須牆隤始一交。”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相撲比賽是以巧取勝,倒地就分輸贏,不必一定“撲殺”或“攛下台來”。

文學描寫

名著《水滸傳》有關於“露台爭交”的描寫,寫的是“燕青智撲擎天柱(即任原)”:燕青“再上獻台來,要與任原定對。部署(即裁判員)問他先要了文書,懷中取出相撲社條(即規則),讀了一遍,對燕青道:‘你省得么?不許暗算。’燕青冷笑道:‘他身上都有準備,我單單只這個水貨兒,暗算他甚么?’知州又叫部署來分付道:‘這般一個漢子,俊俏後生,可惜了!你去與他分了這撲。’部署隨即上獻台,又對燕青道:‘漢子,你留了性命還鄉去罷,我與你分了這撲。’燕青道:‘你好不曉事,知是我贏我輸!’眾人都和起來。只見分開了數萬香官,兩邊排得似魚鱗一般,廊廡屋脊上也都坐滿,只怕遮著了這對相撲。任原此時有心恨不得把燕青丟去九霄雲外,跌死了他。部署道:‘既然你兩個要相撲,今年且賽這對獻聖。都要小心著,各各在意。’淨淨地獻台上只三個人,此時宿露盡收,旭日初起,部署拿著竹批,兩邊分付已了,叫聲:‘看撲!’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當時燕青做一塊兒蹲在右邊,任原先在左邊立個門戶,燕青只不動彈。初時獻台上各占一半,中間心裡合交。任原見燕青不動彈,看看逼過右邊來,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這人必來算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動手,只一腳踢這廝下獻台去。’任原看看逼將入來,虛將左腳賣個破綻,燕青叫一聲:‘不要來!’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性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虛躍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