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霞邊
- 地址:寮步鎮西北方
- 總人口:525人
- 歷史:800多年
基本介紹,基本概況,歷史沿革,經濟建設,
基本介紹
霞邊村,由霞邊大圍、盆石圍、飲平圩、水步頭四條自然村組成。建國初期全村共有157戶,總人口525人,其中男257人,女268人。2003年,全村戶籍人口有224戶,784人,其中男403人,女381人,外來暫住人口1500人。霞邊村的姓氏有鐘、黃等姓,其中鐘姓占了人口總數95%以上。
基本概況
霞邊村位於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西北部,南鄰塘唇、陳家埔村,北和西北與新舊圍村接壤,南和西
南與上屯村交界,地理位置優越。霞邊村一河兩岸,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現管轄面積0.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700畝 霞邊村,由霞邊大圍、盆石圍、飲平圩、水步頭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戶籍人口有250戶,人口820人,外來人口6000人。九十年代末逐步實施工業化道路,向二、三產業邁進,積極引進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現有“三資”和“三來一補”企業25家,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261萬元
歷史沿革
霞邊立村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始名雲霞,根據落村於坑邊,坑、霞土語諧音,故改為今名。據考證:良平鄉鐘氏大宗祠(簡稱大宗,又稱文益祖),先祖叫鐘文益,夫婦是客家人,由浙江省到東莞寮步下嶺貝定居,以打鐵、養鴨為生。後來家族繁衍擴大,籌款建立這座大宗祠。11世紀鐘文益長子鐘仰泉來霞邊定居。
1949年10月至1951年,霞邊村屬東莞縣第五區良平鄉管轄。1952年,霞邊村屬東莞縣第三區良平鄉管轄。1955年9月,稱寮步區良平鄉,霞邊村仍屬良平鄉管轄。1957年,改稱為寮步大鄉良平小鄉,霞邊與新舊圍建立三圍社,仍屬良平鄉管轄。1958年10月,霞邊屬良橫營管轄,稱飛虎連。1962年,霞邊村歸良平大隊管轄。1978年,霞邊獨立稱生產大隊。1983年,改稱霞邊鄉。1987年5月,稱霞邊管理區。1998年11月至今,稱霞邊村。
經濟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霞邊村民生活極為貧困,以粥、瓜糊、蕃薯充飢。有的灶頭十日九無煙,靠乞討度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人分得土地,村民生活有所改善,基本得到溫飽,但經濟仍很貧乏。
改革開放前,霞邊的村民由小集體組成大集體,開始興修水利,建築山塘水庫,戰勝自然災害,農業穩產穩收。然而經濟基礎仍然薄弱。村僅有糖寮、碾米加工、荔枝焙乾及集體魚塘等年收入不足5萬元。
1985年村民開始承包土地,種植荔枝、柑桔。1987年,霞邊村大辦工業,招商引資,建起第一家通利廠。到2003年霞邊村共有香港企業3家,台灣企業5家,三來一補企業3家,民營企業13家,廠房總面積35萬平方米。總收入362萬元,人平分配5846元。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大部分村民已建起二三層的混凝土樓房,部分人還建起四五層高裝修豪華的住宅,許多村民已擁有汽車。
霞邊村大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西區大道貫穿村中心,縱橫交錯的道路網路達4公里。建起了休閒廣場、球場、老人活動中心。
霞邊村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創建安全文明小區和提高民眾福利作為重點。2001年,霞邊村20歲以上的村民由集體購買農民養老保險。對考上大專的學生,每人獎勵1000元,考上本科的學生,每人獎勵2000元。2003年村民能享受每人每月50元生活補貼,60歲以上老人另加50元。全村安裝了自來水,還組建了一支環境衛生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