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姓,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未見關於霞姓的記載。1971年台灣出版的《中國姓氏集》認為,霞姓可能是漢代複姓“霞露”(見《廣韻》)所改。但霞姓的來源還有待考證。據中科院人口與遺傳研究所統計,霞姓人口數出現的頻度為0.0000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霞姓
- 外文名:xia
- 拼音:xiáxìng
- 類型:中華姓氏
霞姓,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未見關於霞姓的記載。1971年台灣出版的《中國姓氏集》認為,霞姓可能是漢代複姓“霞露”(見《廣韻》)所改。但霞姓的來源還有待考證。據中科院人口與遺傳研究所統計,霞姓人口數出現的頻度為0.00008%。
霞姓,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未見關於霞姓的記載。1971年台灣出版的《中國姓氏集》認為,霞姓可能是漢代複姓“霞露”(見《廣韻》)所改。但霞姓的來源還有待考證。據中科院人口與遺傳研究所統計,霞姓人口數出現的頻度為0.00008...
霞(拼音xiá)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說文·雨部》中說“霞,赤雲氣也。”本義指日出、日落前後天空及雲層上因日光斜照而出現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雲。後引申為像彩霞般的顏色。《楚辭·屈原·遠...
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就由余李兩姓共同居住建村,明 初時王姓又從洪洞遷來,後余姓逐漸遷走,僅有李、王兩姓長期居住在此,保留下來的村落建築,基本上還是明清風格。名詞解釋 xiá zhuānɡ (霞莊)1.指雲漢,銀河。 唐 ...
霞春村正在走向繁榮的小康社會。簡介 福建安溪縣感德鎮霞春村 北與霞雲村相鄰,西與霞中村相鄰,東為霞庭村現有人口5870人,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89戶。概況 因位於感德溪下游,故名下村,雅化為霞川諧音成霞春。明清屬金田鄉...
陳埭以鞋業著稱,霞村黃氏族人現在大多也以鞋業為生。黃姓在陳埭雖為小姓,但霞村黃氏族人奮發圖強,現有中小型鞋廠八家,經營良好。2005年,族人集資100多萬建成黃氏宗祠。霞村黃氏民國初就有族人出外謀生,並在外定居。據查,八世...
霞村村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陳埭鎮中部,東與溪邊村相鄰,西與橫坂村為鄰,北與涵埭村相連,南至涵口村北側。周邊有陳埭鎮至泉州市區主要公路以及陳泉公路,縣道七一路穿村而過,將霞村分為東西二區,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歷史...
村落面積9.8公里,轄霞村、雙溪、桂盂、仰窠4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村風村貌 霞村地處丘陵地,四周高山,仍是盆地,居民圍盆地四周而居,主村以謝姓居多,麻姓居二。歷史人文 霞村原為八都雙溪堡,謝氏始祖謝啟祥於宋朝嘉定四...
霞水村,名稱有雲川、下許村、下水村、霞川、霞光。位於績溪縣東北部天目山余脈雲山之麓,距縣城約40公里。建村之後,隨著許姓、胡姓、唐姓、周姓、汪姓以及鄭姓等姓氏人口的陸續遷入,繁衍生息,也得人丁興旺。屬兩省(安徽、浙江)三...
《我姓霞之丘》是連載中的一部同人類網路小說,作者是老禿驢的緊箍咒。內容簡介 什麼!!!你說我姓霞之丘?流蘇忍不住內心猜測,那,那。。黑絲抖腿腹黑學姐莫非是?少年郎,你猜的不錯呦,她就是你的喔內醬,霞之丘詩羽喔。...
霞頭,讀音是xiá tóu。意思是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姓名以資識別。解釋 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姓名以資識別。出處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半山老人一》:“世傳霞頭隱語是 半山老人 作,云:‘生在色界中,不...
熾霞是遊戲《鳴潮》中的共鳴者 ,原名“馬小芳”,退役曉衛,天工成員之一,今任天工特派巡邏員 角色形象 姓名由來 努力追逐英雄夢的小芳,想給自己起個和戲劇里的英雄一樣響亮的代號,來給自己加油打氣,所以起了代號——“熾霞”...
霞苑村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城南部,介於木蘭溪南岸與苦溪東岸之中,隸屬鯉南鎮,距縣城中心僅一步之遙。地理位置優越,三郊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捷,一片平原。人文景觀,城鎮規劃井然有序,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環境綠化、布局合理。蔚然壯觀...
霞燄,讀音是xiá yàn。亦作霞焰。意思是如火的彩霞。亦以形容景物。解釋 如火的彩霞。亦以形容景物。出處 唐 劉言史 《山寺看海榴花》詩:“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燄遞相燃。”唐 姚鵠 《奉和秘監從翁夏日陝州河亭晚望...
霞映澄塘”又出自《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賦》,前有朝霞映澄塘,後又鳳鳴居石山,意境勝美。蝦落塘村又名霞落塘,全村均為朱氏後人,祖姓源自上藍田,依族譜記載為江西婺源朱振一脈朱姓。與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余綺霞經過一年多治療之後,果然略有起色,但無奈上天弄人,於1990年12月1日,突然又傳來霞女患癌症的不幸訊息。當時她的耳後盡頭處隆起了一塊,凸起面積如雞蛋般大,起初醫生以為是腫瘤,但後來做了切片檢查,才發覺有癌細胞,證實霞...
秀篆煥塘村黃姓自乾隆七年(1742年)起12世至16世子孫先後渡台,墾殖於桃園縣的南興莊,更寮下和台北土城莊五十九番地;霞葛五通黃姓則自「保存公」之後族人一批批跟進,沿濁水溪墾殖,入彰化平原,在埔心鄉建立舊館、阜霞等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