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詳細資訊,分布地區,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生物學,檢疫方法,防治方法,
詳細資訊
霜指霉屬
學名 Peronosclerospora
分類地位 藻物界(Chromista) ,鞭毛菌門 (Mastigomycota) ,卵菌綱(Oomycetes) ,指梗霉目(Sclerosporales),指梗霉科 (Sclerosporaceae)
主要種類:
玉米霜霉病菌 高粱霜霉病 菲律賓霜霉病 甘蔗霜霉病
分布地區
泰國、菲律賓、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葉門、以色列、義大利;埃及、加納、奈及利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薩伊、尚比亞、馬拉威、辛巴威、波札那、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德克薩斯、阿拉巴馬、阿肯色、喬治亞、堪薩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馬、田納西、肯塔基、印第安那、伊利諾、密蘇里、內布拉斯加、佛羅里達16個州)、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委內瑞拉、秘魯、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烏拉圭。
寄主植物
玉米、羽高粱(Sorghum plumosum)、墨西哥假蜀黍(Euchlaena mexicana)、狼尾草屬(Pennisetum spp.)、磨擦禾屬(Tripsacum spp.),在中國南方,該菌越冬在田根子草上。
危害情況
幼苗受侵染後,全株呈淡綠色,逐漸變黃枯死。成株受侵染,多自中部葉片的基部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初為淡綠色長條紋,後即互相融合,使葉片的下半部分或全部變為淡綠色至淡黃色,以致枯死。葉鞘與苞葉發病,其症狀與葉片相似。病株矮小,
偶爾抽雄,一般不結苞,提早枯死。輕病株能抽雄結苞,但籽粒不飽滿。在潮濕條件下,病葉的退綠條斑上長出霜霉狀物。
形態特徵
除了根部之外,在病株各部分都有菌絲,以葉部最多。菌絲有兩種類型,一種直而少分枝;另一種具裂片,不規則分枝而成簇。菌絲有不同形狀的吸器。分生孢子梗無色,基部細,有1隔膜,上部肥大,雙分叉2-4次,整體呈圓錐形,梗長150-550um,小梗近圓錐形彎曲,頂生1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長橢圓形至近球形,大小為27-39x17-23um。藏卵器近球形至不規則形。雄器側生。卵孢子球形至近球形,黃色或黃紅色。
生物學
玉米霜黴菌為專性寄生菌,其菌絲體不耐乾燥,在常規乾燥貯存的種子中失去活力,一般玉米種子不傳播病。但菌絲可在甘蔗的無性繁殖材料中保持活力,甘蔗插條可傳播病害。分生孢子由於對陽光與乾燥敏感,只能在生長季進行田間侵染。而卵孢子抗逆性強,可隨高粱種子(尤其是帶穎殼者)進行遠距離傳播,這可能是高粱霜黴菌分布廣泛的原因。
檢疫方法
產地檢疫:主要根據為害症狀確認。
室內檢驗:
1對未充分乾燥的病組織保濕,可長出孢囊梗和孢子;
3種子及病殘體內菌絲體的檢查:
1)浸泡和染色:每樣品中取400粒種子,23C下浸入1L 5%NaOH 和0.015%棉蘭乳酚油溶液中染色24小時。
2)提取:將上述處理後的種子在自來水流中攪動,用相連的分樣篩(5mm、4mm、3mm)分離種子各部分(胚在最底部的分樣篩上)。
3)脫水和分離:將胚和種皮分別用酒精脫水2分鐘,加200ml乳酸:甘油:水(1:2:1)混合液,分離胚和種皮。
4)透明:胚和種皮分別轉入盛有乳酸:甘油(1:2)的250ml燒杯中,加熱煮沸,然後冷卻。
5)鏡檢
防治方法
一、處理方法
1.不從病區引進種苗。引種應隔離試種。
二、防治方法
1.種苗用瑞毒霉Apron 35 DS(有效成分0.2%)、萎銹靈(有效成分0.1%)拌種效果好,每公斤拌藥2克(有效成分)。但減少種子萌發,而用金黴素無此弊病。甘蔗插條可用熱水處理殺菌,在45C水中預浸1h,室內晾24h,再放入52C熱水中浸1h或55C熱水中浸0.5h。
2.採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
3.拔除並銷毀田間病標與病草,去除侵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