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鄉(霑益縣大坡鄉)

大坡鄉(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下轄鄉)

霑益縣大坡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坡鄉,隸屬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地處霑益區西部,東與西平鎮接壤,南與馬龍區張安屯鄉相連,西與尋甸縣河口鎮接壤,北與菱角鄉毗鄰。 行政區域總面積484.1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坡鄉戶籍人口47929人。

1950年,屬霑益縣西區。1984年,公社改區。1987年,改大坡鄉。截至2020年6月,大坡鄉轄2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坡村。

2011年,大坡鄉財政總收入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3萬元,增值稅16萬元,企業所得稅9萬元,個人所得稅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7%、0.1%、50%、-40%。人均財政收入543元,比上年增長27.5%。農民人均純收入5069元。農業總產值39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總產值達到38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2019年,大坡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坡鄉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雲南曲靖霑益
  • 地理位置霑益區西部
  • 面積:484.13 km
  • 下轄地區:2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大坡村
  • 電話區號:0874
  • 郵政編碼:655333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D
  • 人口:47929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風景名勝,綜述,永樂風雨橋,紅軍廟,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天生橋化石群,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民國屬亮泉、德威等鄉。
1950年,屬霑益縣西區。
1957年5月,改稱大坡區。
1958年,分設為大坡、江峰、海峰等公社。
1963年,為大坡區。
1969年,改大坡公社。
1984年,公社改區。
1987年,改大坡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坡鄉轄萬綠箐、煙子沖、威格、土橋、耕德、大坡、亮泉、新莊、紅寨、河尾、妥樂、麻拉、章溪、天生橋、河勺、石仁、岩竹、地河、法土、德威、秧田沖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9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坡鄉轄2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坡村。
大坡鄉區劃詳情
大坡村
威格村
亮泉村
法土村
石仁村
妥樂村
麻拉村
耕德村
煙子沖村
秧田沖村
地河村
河勺村
河尾村
章溪村
土橋村
萬綠箐村
德威村
岩竹村
天生橋村
紅寨村
新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坡鄉地處霑益區西部,東與西平鎮接壤,南與馬龍區張安屯鄉相連,西與尋甸縣河口鎮接壤,北與菱角鄉毗鄰。 行政區域總面積484.13平方千米。
大坡鄉

地形地貌

大坡鄉地處烏蒙山延伸部,地勢西高東低,山脈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西北部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邊緣是牛欄江斷裂峽谷地帶。東南部為砂岩地帶,較平緩,河谷壩子多。境內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山脈、大高嘴山脈等,最高點位於麻拉大黑山,海拔2410米;最低點位於牛欄江河谷,海拔1742.6米;平均海拔2062米。

氣候

大坡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年溫較小,雨熱同期,冬春乾冷風大,乾濕季節分明的氣候特徵。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多年平均氣溫17.5C,年平均日照時數21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8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8月最多。

水文

大坡鄉境內河道屬牛欄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二級河牛欄江,全長50餘千米,境內長30千米,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大坡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

自然資源

大坡鄉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鋁土、鐵礦、鉛鋅礦、陶瓷土、耐火黏土、石灰岩、石英砂。其中煤儲量15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野生菌、木耳等。

人口

2011年末,大坡鄉轄區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72人,城鎮化率3.2%。另有流動人口15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6萬人,占94.7%;彝族1205人,占2.6%;苗族851人,占1.9%;回族166人,占0.4%。
截至2017年末,大坡鄉戶籍人口45632人。
截至2019年末,大坡鄉戶籍人口479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坡鄉財政總收入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3萬元,增值稅16萬元,企業所得稅9萬元,個人所得稅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7%、0.1%、50%、-40%。人均財政收入543元,比上年增長27.5%。農民人均純收入5069元。
2019年,大坡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農業

2011年,大坡鄉農業總產值39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26177萬元。農業耕地面積12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萬壽菊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畜牧業總產值26000萬元。
大坡鄉(霑益縣大坡鄉)
農民種植的玉米田

工業

2011年,大坡鄉工業總產值達到38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工業增加值1650萬元。形成以建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企業8家,職工196人。

商業

2011年,大坡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08億元。商業網點258個,職工949人。城鄉集貿市場3個,成交額4623萬元,比上年增長2.89%。

交通運輸

2011年,大坡鄉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縣級公路2條。有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59千米。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47班次,日均客運量329人。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坡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6個;文化專業戶5個,各類圖書室14個,藏書21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人,占全鄉社會從業人員的5%。
大坡鄉(霑益縣大坡鄉)
大坡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坡鄉有幼稚園23所,在園幼兒785人,專任教師29人;國小20所,在校生4908人,專任教師25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3所,在校生2740人,專任教師14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坡鄉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21個,其他衛生站所1個;病床1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25張,固定資產總值198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4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2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84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坡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3戶,人數2057人,支出184.36萬元,比上年增長42.7%,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長43.8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1人,支出2.016萬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8人,支出19萬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醫療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9人次,共支出19.46萬元,比上年增長9.76%;農村臨時救助123人次,支出21.46萬元,比上年增長5.2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9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765畝,倒塌房屋3間,直接經濟損失459萬元,救災支出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7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9.24萬元,比上年增長15.8%。社會福利費19200元,比上年增長8%;社會福利單位.1個,床位28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20張,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床位8張,收養20人次。社區服務設施1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17張,收養老人17人。村服務中心1個,村服務站2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7萬元,使30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參加農村新型養老保險2.61萬人,參保率90.5%。新增就業人員494人,有3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6人,全年共幫助168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坡鄉有郵政網點1處,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18.5千米,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87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185萬件,報刊、期刊累計發行6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00門,固定電話用戶500戶,比上年增加2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00%,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比上年增加0.0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9.89%,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435千米,主幹電纜達59對千米,網際網路0.1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125戶,比上年增加89戶。

風景名勝

綜述

大坡鄉的風景名勝有永樂風雨橋、紅軍廟、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天生橋化石群。

永樂風雨橋

永樂風雨橋建於大坡鄉妥樂村前的牛欄江七彩峽谷江面上,又名妥樂江大橋。該橋始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當時牛欄江連通東川的兩座大橋之一。橋長50米,寬3米,有5個古橋礅支撐橋面。原橋樑、橋面為木質結構,橋上建有12間木質瓦房避雨護橋,故又名永樂風雨橋。1996年改建為水泥橋面。
大坡鄉(霑益縣大坡鄉)
永樂橋碑

紅軍廟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後,奮戰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正確執行毛主席、中央軍委的正確指示和北上抗日的路線,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了長征,經過艱苦卓絕的長途轉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初進入雲南。4月1日,紅二六軍團在賀龍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由富源進入大坡鄉,經過偏山水田、松林進入耕德、大坡、土城等地,途經現大坡鄉紅寨村委會湯浪村,賀龍率部在湯浪村設立臨時指揮部,後人稱此為"紅軍廟"。

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

紅軍長征遺址紀念碑於1977年1月建立,主要是紀念1936年4月賀龍率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大坡而建,碑文反映了當時紅軍長征經過大坡宣傳革命思想等情況。

天生橋化石群

天生橋化石群分布著大面積的古化海生動物化石群,可識別的主要有螺、蚌和遠古節肢動物類化石,化石形體完整,形象逼真,質地堅硬,對研究古代海洋和地殼運動具有較高的價值。

歷史文化

民風民俗
大坡鄉有彝族苗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火把節,彝族民眾都身著盛裝,聚集在平坦的草坪上,對唱山歌,表演各種節目、鬥牛比賽等;苗族民眾能歌善舞,有尊貴客人到來,姑娘們便列隊起舞歡迎,男青年捧出上好的牛角酒,以特有的禮節奉送給賓客,賓客須喝光以示尊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