霑益古城

霑益古城

霑益縣是雲南省曲靖市下轄縣區之一,是中國第三大江珠江萠發源地。早在公元621年的唐代,這裡就建了第一個西平州城,以後又有宋大理國時期的三十七部之一磨彌部的易陬籠城,元代的霑益州交水城,以及明清時期的新交水城。霑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長河中,長久作為滇東北政治經濟中心,是雲南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霑益古城
  • 平均海拔:2000m
  • 年降雨量:1000㎜
  • 少數民族人口:2.8萬
如今霑益,西平州城,交水城,易陬籠城,

如今霑益

霑益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曲靖市中部,東經103°29′-104°14′,北緯25°31′-26°06′,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如春,平均海拔2000m,壩區占14%,年降雨量1000㎜,年平均氣溫14℃。全縣總人口43.1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8萬。2011年生產總值達117億元(雲南省第17位),2011年財政收入12.35億元,居於雲南縣域經濟前列,列入西部經濟百強縣。著名景點珠江源、海峰濕地、五尺道,著名特產霑益辣子雞,著名人物作曲家桂濤聲、優秀黨員陳家順。
霑益縣

西平州城

唐代的西平州城在現霑益縣城東二里,大約就是現在叫孫家營的地方,這是霑益築城的開始。這是一片廣袤的壩子,與曲靖壩子相連,在這樣的地方築城,傍水卻不依山,這是有違管子老人家的教導的。也許當初這裡真是個好地方,就像現在,這片美麗而富庶的壩子就像夢一樣在我眼前,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如畫如詩。儘管志書上記載得非常明白,但怎么想這裡都不像有過古城的樣子。這座古城存在於歷史的時間本來就很短,從設州到撤州,總共只有十三年的時間,這樣想來,有可能這座州城當初只是草草地建了一座,隨後便由於州治東遷而廢。時間,真是冷酷無情的東西,它總是邁著自己堅定的步伐一往無前,隨時間而來的風風雨雨便將很多歷史遺存洗刷得乾乾淨淨,巍巍城牆變為壟壟土崗,森森宮殿覆為座座荒丘,大街變成小路,滄海變為桑田。

交水城

霑益第二座古城在今天的交河村附近,也就是霑益農場與莊家灣交界的地方。這裡古代稱交水村,源自南盤江與西河相交之地。南盤江上游一段古代稱交河,西河稱臘溪河。《雲南通志·古蹟》有明確記載,這座古城是宋大理國時期的事,那時的霑益屬大理國三十七部之一磨彌部,這磨彌部治所在霑益交水,這是霑益歷史上的第二座城池。

易陬籠城

磨彌部屬於烏蠻彝族部落,所以給這座城取了一個彝語的名字叫“易陬籠”。彝語:易是水,陬是平壩,籠是城的意思,也就是平壩水邊的一座城,這名字還不錯。這座舊城歷時四百餘年,最後隨著元代雲南行省的建立而廢除。雲南行省建立之後,遂改當時的萬戶、千戶、百戶為路、府、州、縣。原治所設在石城(曲靖)的中路總管府這時候改為曲靖路總管府,置霑益州,下轄交水(霑益)、石樑(宣威)、羅山(富源)三縣。霑益州城依舊沿用易陬籠,只是重新起了一個新名——交水城。這座州城再經過100餘年的風風雨雨,到了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據說終因舊城常遭水患而最後放棄了這塊地方,重新在今天的霑益城位置上建造新交水城,這時候已經是明朝末年的事了。新交水城的選址完全遵循了古人築城的原則,建在了壩子邊緣的高台之處。據州志記載:“城交水,以磚石。高一丈四尺,厚丈,周圍六百丈,徑一里三分,垛口一千二百零,雉堞高六尺,開四門,東曰太平,南曰河清,西曰覲華,北曰拱辰,城樓四,久圯。”這樣的規模也還不算很小,整座城池大約在0.4平方公里左右。舊城建好之後,曾於清雍正十年、嘉慶七年、同治三年和光緒二年進行了重新修葺。在四門設正街四條,中有直街一條,各自以所在的方向分別命名為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幾條街的交匯處自然成了十字街。到了民國年間,由於交通的發達,這座舊城又向西北延伸,但是舊城的基本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直到解放後,城牆才最終拆毀,但是東西南北幾條街一直沒有更多變化。作為舊州地的霑益,城內土木建築較多,據霑益州志記載,除州署、吏目署、學正署、訓導署、巡檢署、交水泛署等署衙和大量民居外,城內還有祠廟、寺觀和書院60餘座,這些建築,最早的建於唐代,大部分屬明清建築,建築規模都不大。這也難怪,這么一個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小城內有這么多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座處於交通碼頭位置的城市在歷史上的輝煌程度。 只是這一切都還原給了歷史。如今霑益與曲靖已經連成一體,不久的將來,我們看到的將是更加美麗更加輝煌的現代化新城,勤勞智慧的珠江源兒女將在這片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土地上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霑益古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