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

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

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1819年3月31日-1901年7月6日),德意志帝國首相和普魯士總理(1894-1900)。

他是天主教徒,巴伐利亞王室成員,有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侯爵和拉提鮑-科爾維親王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
  • 外文名:Prince Chlodwig zu Hohenlohe 
  • 出生日期:1819年3月31日
  • 逝世日期: 1901年7月6日
出生於巴伐利亞王室旁支,為第6個孩子,他的父親是天主教徒,母親是路德教徒,按照當時的習慣,他們兄弟隨父親的信仰,姐妹們則隨母親的信仰。由於他有一個姨媽和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有姐妹關係,小時候人們都猜測他會去英國發展,但他長大以後卻選擇到普魯士腓特烈·威廉四世手下從一個基層文官乾起,他注意到普魯士的紀律和風氣,認為這是復興帝國最好的基地。
由於一連串親戚的死亡,他中了大獎般繼承了一堆小領地,成為巴伐利亞王國上議院議員,在1848年革命期間,他在法蘭克福議會政府當外交官,贊成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提出的以奧地利約翰大公爵為德國攝政王的提議,1863年,他又支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干涉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這時他不斷寫信給維多利亞女王報告報告局勢的發展,1866年七星期戰爭中,普魯士王國擊敗了奧地利帝國,經音樂家理察·華格納,他成了巴伐利亞童話國王路德維希四世的首席大臣,據說這裡面還有俾斯麥提供的一大筆金錢,用以打動負債累累的國王。在他當政的三年內,和教皇庇護九世的衝突進一步爆發,由於支持北德意志聯盟和支持恢復關稅同盟,他被巴伐利亞地方主義分子所不滿,雖然有國王的支持,最終在1870年3月被趕下台。
1871年普法戰爭後他促使巴伐利亞加入德意志帝國,並擔任聯邦議會副議長兼聯邦巴伐利亞代表。在俾斯麥發動文化戰爭(新帝國對天主教會之間的衝突)期間,他提出禁止利用布道作為政治宣傳的法令,並支持把耶穌會士驅逐出帝國。1872年他擔任帝國駐法國的大使,在巴黎呆了七年,1880年回國擔任外長,1885年又擔任阿爾薩斯-洛林的行政長官。1894年帝國首相列奧·馮·卡普里維伯爵辭職,他繼任首相,在職期間,竭力防止或彌補德皇威廉二世狂熱的宗教情緒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雖然他並不同意威廉粗暴的對待社會民主黨人,比如奧古斯特·倍倍爾,但還是簽署了1894年的反顛覆法和1897年的反社會民主黨法案,1897年伯恩哈德·馮·比洛擔任外長,推行世界政策以後,他的影響實際上已經結束,他81歲的時候退休,由比洛接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