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對肥胖人群體重調節生理機制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電針對肥胖人群體重調節生理機制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電針對肥胖人群體重調節生理機制的神經影像學研究》是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Karen M. von Deneen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針對肥胖人群體重調節生理機制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Karen M. von Deneen
  • 依託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肥胖是一種全球非常嚴重的現象,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巨大殺手。由於傳統的節食和運動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效果不佳;減肥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如何規範治療肥胖、提高肥胖病人的生活質量,一直困擾著患者和臨床工作者。針刺作為一種綠色療法,在臨床調節體重中具有獨特的功效。本項目選取肥胖和超重人群為研究對象,基於針灸減肥臨床治療方案,藉助現代多模態神經影像的技術手段,考察針刺即時效應對病患葡萄糖水平、體溫的影響,探尋即時真針刺與假針刺效應對應中樞神經系統回響的相似性和特異性。在針刺較長治療過程中,分別選取治療1個月、3個月為影像學數據採集點,從大腦治療過程中形態學變化為切入點,衡量長期針刺作用下,大腦攝食相關腦區結構變化影像學特徵,為針刺減肥提供科學、可靠的影像學證據。

結題摘要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眾多的減重方式中,電針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綠色療法,其減重的中樞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選取超重/肥胖人群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真針組和假針對照組,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首次電針引起的即時中樞變化和治療一個療程後的長期效應,為電針減重提供科學的影像學證據。 研究發現針刺治療一個療程後,真針和假針組的BMI顯著降低,真針組的減重超重比顯著高於假針組,表明電針降低體重且改善相關攝食行為。大腦影像研究:1、大腦基線活動的即時靜息態研究,發現針刺顯著提高真針/假針組負責抑制控制的背外側前額葉(DLPFC_L)的活動水平,降低與內臟感覺/運動相關的腦島(Insula)的活動水平。功能連線顯示,針刺降低了Insula和輔助運動區SMA、DLPFC_R,DLPFC_L和自我感覺相關的背內側前額葉(DMPFC)間的連線強度,增強Insula和自我意識相關的楔前葉(Precuneus)的連線強度,表明針刺可能增強患者抑制控制能力、降低胃腸道動力。2、食物圖片刺激研究發現,首次電針後真針組顯著降低對高熱量食物(HC)的渴求。食物刺激(Food-NC)下的方差分析顯示,針刺後真針/假針組與情緒控制有關的ACC/DMPFC,與獎賞相關的尾狀核(Caudate)活動升高,表明真針和假針具有相似的調控作用。食物偏好(HC-LC)刺激下,真針組顯著增強了抑制控制相關的DLPFC_L的活動,假針組顯著降低DLPFC_L的活動。3、長期效應的靜息態研究發現,治療後真針組右側腹外側前額葉(VLPFC_R)大腦活動水平顯著升高,假針組無顯著變化,表明真針刺特異性調節與運動抑制相關的腦區。功能連線顯示,VLPFC_R-OFC(眶額回)的連線強度升高,VLPFC-Thalamus(丘腦)的連線強度降低。相關分析發現,真針組VLPFC-Thalamus連線強度與焦慮、抑鬱和得氣感相關,表明電針調節患者的焦慮抑鬱。4、食物圖片刺激研究發現,長期治療後,真針組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求顯著下降。方差分析顯示,在Food-NC刺激下,針刺調節了獎賞迴路的Caudate與體感中心Thalamus。在HC-NC刺激下,真針組特異性調節了Caudate,表明電針可能通過調控獎賞迴路來調節飲食行為。本項研究將為電針干預進食、控制體重提供臨床指導,為減肥提供新的非藥物治療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